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说故事的人亦舒一吻定终身北途川恶霸抢亲安安十二月五号阿夸罪人白芸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汴京梦话 > 第84章

    第84章

    汴京。

    王安石下了马车,吕惠卿亲自前来相迎。

    身着紫衣玉带,身份早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的副宰相依旧恭恭敬敬向王安石揖礼:“老师终于回来了,学生已在此等候多时。”

    王安石反应淡淡:“主张朝事数月,你辛苦了。”

    “学生不过暂代老师处理琐事罢了,一切还得由老师回来主持大局。”

    十个月,不过短短十个月,王安石便再度被皇帝召回。

    吕惠卿不可能告诉对方,得知皇帝下诏的消息,他既惊且慌,怕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权势地位被王安石抢走。

    他对王安石是崇敬仰慕的,也许曾经有过憧憬,但他更希望这样一位让他崇敬仰慕的老师自此留在钟山,不再回来。王安石的性子根本不适合朝廷争斗,他比老师更适合在这片浑水里翻云覆雨,继承老师的志向把新法推行下去。

    可王安石仍是回来了。

    吕惠卿望着前方清癯的背影,一时脚步未动。

    “为何不走?”隔了数丈远,王安石终于回头看他。

    那个人已不年轻了,可只要肯回来,依旧大权在握。凭甚么。

    “是。”吕惠卿趋步跟上。

    “卿此去数月,小人渐定,回来后卿可继续有所施为。”

    王安石入宫奏对,赵顼如此对他道。

    “臣蒙陛下知遇,诚欲助成陛下盛德大业而已,然小人纷纷,不敢安职。今陛下复召用臣,不敢固辞,乃为报陛下知遇之恩,望陛下察臣用心。”

    话虽如此,然经历过罢相,王安石心境已不可能再与熙宁初年相比,他肯回来,不过舍不下新法大业。

    经历十个月独自磨炼的赵顼,对自己亲持变法的信心也日益加深,他们皆与过去不同了。

    “卿所撰周礼义的书稿朕已看过,要言不烦,精奥幽微,当为天下儒生学习之典范,待稍作编订,便令国子监印制成册,颁发学官作学生教学之用。”

    “谢陛下恩典。”

    赵顼心情颇佳,又道:“如今国子监所用教书尽为活板印字,还是当年欧阳夫人的功劳。对了,不知欧阳夫人是否将欧阳修的文集编录妥善,朕还等着她的书稿呢。”

    王安石微微怔神,向赵顼解释她此刻仍居江宁之事。

    “原来如此,”赵顼闻言道,“那便请她静心休养罢,文集一事毋须匆忙,毕竟——”

    答应欧阳芾不告诉王安石,赵顼意有所指地望着面前师臣,笑道,“来日方长。”

    随后谈及用人,王安石又荐吕嘉问、李定、练亨甫等,神宗皆认可。

    六月,三经新义诏颁于学官,作统.一教材用以取士,以一道德。

    是日,吕升卿回到家,向兄长发牢骚:“练亨甫那厮又上奏弹劾我们!真是气煞我也!”

    吕惠卿坐在案后,端详着底下官员所献一方产自建窑的黑釉兔毫盏,轻飘飘道:“练亨甫是王相公举荐的人,你少同他过不去些。”

    “兄长不也是王相公举荐的人,难不成还比他差。”吕升卿忿忿不平。

    吕惠卿停了动作,耳畔絮絮俱是弟弟的声音:

    “昔日王相为人所诬,兄长极力替他辩言,如今兄长为人所诬,却是不见王相为兄长说过只言片语。”

    “”

    “王相身体抱恙,官家便教他在家里养着,凡事皆不予他操劳,前两日还让大臣们去他家里汇报政务,你说说,官家何曾待你我如此。”

    手中兔毫盏猛地顿在案上,吕惠卿喝道:“放肆!人家王相是当世孔子,今之完人,你我哪一点能同他相提并论!”

    吕升卿被他吓到,一时失了言语。

    意识到自己声调过高,吕惠卿咳了咳:“少言这类负气话,多干实事,你手下那几个欺男霸女、强抢民宅的泼皮无赖莫以为我不知晓,尽早同他们断了干系,否则纵是我也护不了你。”

    不再听弟弟幼稚抱怨之词,吕惠卿将茶盏搁进漆盒,收了心思。

    「王相屡托疾不治事,积事以委臣,臣恐将来倾败,咎全在臣一人。」

    他没向皇帝提过么,提过的,可皇帝说甚么。

    「安石何以至此。」

    「安石政事,即朕之政事。」

    复相以来,皇帝与王安石在用人之事上多存分歧,又在边事上意见相反,他以为可趁此机会减损赵顼对其印象,然他轻看了皇帝对王安石的重视。

    纵意见再有分歧,也远远胜过他吕惠卿。

    得知刊印数千本的《诗义》被“止令勿卖”时,吕惠卿脑子懵了一下。

    然后便跑到赵顼面前请求去官。

    “臣每撰数篇,即送王相详定,一字一句如有未妥,必反复修改,直至王相满意为止。今言皆不可用,于理何安?纵朝廷不夺臣官,臣何面目!”

    “卿且宽心,安石无他意,经义只为三二十处训诂未安,序只用旧义,亦无害。”

    好家伙。

    好一个“三二十处”训诂未安。

    他诚知王安石重视自己经义,未料重视到这种地步,他的脸面又被对方放在何处。

    他王安石心里最在意的果真只有新法罢了,其次是家人,朋友,皇帝,最后还有没有他吕惠卿的位置,他不敢知道也懒得再问。

    “臣在朝廷所补者少,而所害者多,今安石复来,陛下一听安石,则天下之治可成矣。”

    “朝廷可以无臣,不可以无安石,此臣所以求去也。”

    他的脑子大约是烧坏了,才会一次又一次挑战皇帝的忍耐极限,在皇帝面前一次次地发牢骚。

    以致当他在赵顼眼中清晰地看见不耐时,他知自己该是真的要离开了。

    吕惠卿以“阿蔽所与,屈挠典刑,言者交攻”为由,外放陈州时,王安石仍在朝上为宋辽河东议界之事争执。

    赵顼欲答应契丹要求,而王安石反对向契丹一味妥协。

    听闻吕惠卿黜知陈州的消息,王安石短暂恍惚,道了句:“何日离开?”

    “吕相公说毋须王相相送,他走得匆忙,还请相公莫怪他未前来辞别。”

    王安石默了须臾,不再询问。

    吕惠卿也非一无是处之人,王安石忆起对方曾于殿上批评赵顼向契丹示弱:“未闻有千里之外而畏人者!”

    如若吕惠卿当真无一优处,他岂能用了他这么多年。

    相比起来,赵顼时时刻刻渴望万全、安稳的性子,更令他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杓水,则羹何有熟时?”

    “程昉、吕嘉问尽力为国,然为众所攻,陛下不察而罢之,则天下事孰肯为陛下尽力?”

    “契丹无足惧,忧之太过,则外人观我朝沮怯,是助长外敌之气,而沮自己威风。”

    不止同皇帝分歧,也同其他大臣分歧。

    韩绛就提举市易务人选问题多次与王安石争吵,王安石认为可用之人韩绛以为不可,两人互不相让,韩绛遂自请去职。

    赵顼宽慰韩绛:“此小事,不足以去职。”

    韩绛怒道:“小事尚争不得,何况大事!”后干脆称疾不出。

    最终提举市易务的官员被赵顼罢去,却是王安石作了让步。然两人间意见不合之处渐渐凸显,赵顼以韩绛无法助王安石成事为由,令韩绛罢知许州。

    王安石一度坚持留下韩绛,也未对结果产生多少改变。

    回到家,照例是空阔冷清。

    赵顼赐下的府邸坐落东京城西,门房七间,前厅后堂及穿廊耳房数十不等,作为宰相府邸自显豪奢气派,作为王安石及其家眷居所却阔绰有余,实无必要。

    一间房也是住,数十间房也是住,王安石从不认为这有甚么,只赵顼赠予,他便领受了君王好意。

    王雱在同两个书童弈棋,年纪稍长的一位与他对弈,年纪较轻的在旁观看,见王安石进屋,两人立身道:“相公。”

    “课业做完了?”王安石问儿子,才发觉自己已许久未查过王雱课业。

    “早做完了,学堂里那些作业根本不用费脑。”

    是了,他这个儿子天资聪颖,为同龄人所不及,王安石当然看得出。

    王雱五岁时,客人指着一獐一鹿的笼子问他“何者为獐,何者为鹿”,王雱观了一会儿道:“獐的旁边是鹿,鹿的旁边是獐。”引得客人惊奇不已。

    王安石虽斥他为小聪明,然心底清楚,他自不仅仅是小聪明而已

    那双眉眼却是愈来愈像某人了。

    王安石看着,不觉走神。王雱道:“爹,你在想阿娘吗?”

    王安石:“前日让你抄的诗经抄毕了么。”

    “抄毕了,爹要看吗?”王雱将几页纸找来递他,王安石大略扫过,字体端秀精致,除去字尾稍显拖沓外,神韵已颇像她。

    “不错。”难得的,脱口而出的夸奖。

    王雱一瞬间喜形于色,然又飞快隐去。

    王安石自是看见了,也未说甚么,将纸张还他,关怀交代几句便出了屋。

    欧阳芾让王雱跟着他回来汴京的决定,不知是好是坏。

    坐至灯下,身心俱疲之感蓦地袭来,王安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当回京。

    然也仅是一瞬的念头,他素不爱后悔,更不爱在事情未竟以前踌躇犹豫,反复变更。

    思及远在江宁之人,王安石心情稍静,放松下来,提笔书了封寄往江宁的信。

    一月后,未得回音。

    虽心内略微牵挂,也未作多想,因彼时正发生一件惊涛骇浪之事。

    江宁。

    欧阳芾闻着耳边人来人往,忽近忽远之声,感到有人拧了帕子替她擦手,试图动一动回应,然昏昏欲睡之意占了上风。

    她仿佛睡了很久,某日睁开眼眸,瞧见窗扉泻落的清辉,才意识到已至早晨。

    伸了个懒腰,只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披了外裳踱至案前,瞧见密密麻麻的文稿,想起之前整理到了何处,遂又开始继续编整。

    侍女推门进屋,水盆哐当掉落在地,似不敢置信:“娘子,您您醒了?”

    “嗯,”欧阳芾放下笔杆,朝她笑道,“我觉得好多了,过几日我们便去汴京找夫君罢。”

    庭前草木霜露,一行南雁飞过梧桐。

    “安石尽弃素学而隆尚纵横之末数,以为奇术,以至谮愬胁持,蔽贤党奸,移怒行狠,犯命矫令,罔上要君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

    赵顼将吕惠卿的奏表放在王安石面前:“卿如何解释?”

    王安石看罢,愕然失语:“陛下明鉴,臣居东府,或有不察失职之罪,然此事绝非臣所为,臣决不敢行此方命矫令、欺君罔上之举。”

    “朕相信卿的为人,卿定不至如此作为,但卿有责任查清此事,给朕一个交代。”

    赵顼动了真怒,因着吕惠卿劄子里的“证据”。

    谁也料想不到,远在陈州的吕惠卿还能奋起反扑,以“弄权矫命、欺君蔽上”的罪名弹劾王安石,同时将暗里囤积的王安石过往私书尽数交予皇帝,以证其罪。

    这些私书中或有“无使齐年知”“无使上知”之语,“齐年”即为与王安石同龄的冯京,“上”自是指赵顼。

    王安石确曾写过这些书信,却皆出于具体情状,或避免不必要的牵扯,或令皇帝免于为难,无一件是为谋私利,可写了便是写了,毋论用意为何,无疑触碰了天子底线。

    除此外,吕惠卿更弹劾王安石“交结台谏,专权祸国”。

    王安石用了三日查清此事,原来变法派中吕嘉问与练亨甫素厌吕惠卿,遂偷将吕惠卿兄弟二人此前贪污弄权的案子杂于刑堂内其他案件中,欲使刑堂严惩吕惠卿。

    哪知事情遭吕惠卿亲信发现,连夜报知身在陈州的吕惠卿,以为此事乃王安石授意,吕惠卿勃然大怒,再无一丝一毫旧情可念,率先弹劾王安石以求自保。

    “吕嘉问、练亨甫心怀私怨,党奸枉法,方命矫令,罔上欺君,犯万死不赦之罪,乞圣上绳之以法,以严刑典。”

    “臣失职不察,用人未明,遂有今日蔽上欺君之祸,罪衍在身,乞解机务”

    王安石请辞的劄子压在案头,赵顼既未允他解职,也未多说甚么。

    可君主眼里语里的疏冷与不信任,到底意示着君臣间自此不可抹去的隔阂。

    吕惠卿终归得逞了。

    害怕王安石离开京师,而吕惠卿再度回京,身为台谏官的邓绾随后还上书赞美王安石变法功绩,为王安石向皇帝求赐宅院,以示恩宠。

    赵顼冷笑着将邓绾的劄子递予王安石看,对他道“御史操心颇偏”时,王安石忍无可忍,自劾荐举失当,“身为台谏,乃与宰臣乞恩,极为伤辱国体”,请求皇帝严加惩处。

    十月,邓绾落职。

    自政事堂出来,王安石遥遥看了眼天色,薄暮光晕分明极尽温柔,却刺得人眼目生疼。

    身体疲惫不堪,精神更加不堪,连如何上的马,又如何归的家也无记忆,意识回笼时,已身处府邸门口。

    院里隐约传来泣声。王安石跨步进门,见婢女聚于一处抹泪,仆人面上亦是一片哀戚悲切。

    “哭甚么?”王安石蹙眉。

    仆役低首不敢回话。

    将一众面庞视去,陡然发现某个不该在此的人。

    葶儿哭肿了眼,身着缟衣。王安石将她看着,顷刻后,骤然被巨大的恐惧笼罩。

    “夫人夫人去了”

    王安石耳中翁明,目里一眩,身子便向后倒去,仆人焦切呼唤近在耳畔,却丝毫听不真切,胸腔钝痛窒闷,唰地吐出口血。

    此起彼伏的惊吓声将他拉扯回人世,喉中腥甜犹在,耳边声音蓦然变得洪大嘈杂,又尖锐得使他头痛欲裂,但他无暇理会这头痛,因体内另一处地方传来更为剧烈的痛楚,痛得几要将他撕碎,痛得他恨不能撕下心肠,好让自己莫再忍受这痛苦。

    “郎君!郎君!”

    “快,快唤郎中——”

    他一时以为自己在做梦,是他太思念她,才会做出这样可怖的梦,等到醒来,她便还好好在江宁待着。

    可他没有醒,意识浑浑噩噩却又无比清晰,他知自己身处现实,这现实化作一阵强过一阵的空虚吞没着他,迫得手足冰冷而麻木。

    他又吐出一口血。

    堵在胸口的窒息感好似须臾减轻,耳畔惊呼愈隆,如潮水没顶。

    「夫人的情形不宜瞒着王相。」

    「我若说了,他必不会走。」欧阳芾道,「我知他心中牵挂着变法,若不回去,定成为他终身遗憾。」

    她笑了一笑:「况我的运气也没那么差,不是么,只不过多养些时日,说不定很快我便痊愈,可去汴京找他了。」

    「好罢,」郎中叹了口气,「既是夫人的选择,老夫也不再坚持,但望夫人调养好身子,勿再忧虑伤神。」

    诊脉时,郎中擡目,最后一次望了眼欧阳芾。

    她轻轻,轻轻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