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二心集鲁迅快乐的天空彭柳蓉爆炸倪匡省委书记和他的秘书们韶华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长安好 > 第270章 吓一吓自己

    第270章吓一吓自己(求月票)

    “若是我赌赢了,肖主帅便答应我一个要求,如何?”

    听得常岁宁此言,肖旻本下意识地想说“常娘子若有用得着肖某的地方,只管说来便是,无需做赌也尽可直言”,但话到嘴边,还是顺着女孩子的话,笑问:“不知常娘子有何要求?”

    常岁宁作势思考了一下,道:“我如今还未想好,可否等想到了再说?”

    肖旻很是爽快地点了头,一个行事向来有分寸的小姑娘,随她来提,又能提出什么刁钻的要求来呢?

    一旁的常阔在心中感慨喟叹——年轻,还是太年轻了啊。

    常阔眼中“太年轻”的肖主帅笑着问:“那若是常娘子赌输了呢?”

    “同理。”常岁宁笑道:“在公务职责之外,我也答应肖主帅一个要求。”

    肖旻不禁问:“常娘子便不怕肖某提出过分的要求?”

    这话问出口,看着含笑望着自己的父女二人,肖旻自己率先意识到了这句话的多余之处:“……”

    若他当真胆敢胡乱提要求,该害怕的人,恐怕是他自己。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安危与体面,同自身的边界感有很大关系……

    那女孩子的答话,则给了他很大的体面:“我既敢与肖将军打赌,便是相信肖将军是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

    “常娘子谬赞了……”肖旻在心中苦涩地将“若是赌赢,不如便试着求常娘子传授先太子殿下枪法”,这一选项默默划掉……

    毕竟这个要求太贪心,太没有底线了……他不能愧对人家小姑娘对他的赞扬。

    哎,形象太好有时也是个麻烦。

    也罢,连常大将军都难以参悟其中精髓,想来他也没这个本事。

    肖将军安慰了自己一句,便也心态良好地退而求其次:“如肖某赌赢,可否请常娘子指点刀法一二?”

    除夕夜那场比试,常娘子所展露出的,除了那一身出神入化的枪法之外,所用刀法也实在令人眼馋。

    历来武学之道,强者为尊,面对此等武学奇才,肖旻便也无任何身段包袱可言。

    常岁宁点头:“自然可以。”

    肖旻甚喜,便笑叹道:“纵是为了精进刀法,肖某只怕也要暗中烧一烧香,以求徐正业万勿改道洛阳才好啊!”

    几句玩笑话后,几人便继续商议起了各处正事。

    肖旻离开后,便去催问了战船承修之事。

    那名自他接下帅印后,便时常跟随他左右的董姓副将,不禁问:“主帅为何突然备集如此之多的战船?是打算从水路攻打徐正业吗?”

    肖旻不置可否:“只当有备无患了。”

    董副将便又问:“主帅,那咱们到底何时发兵主动进攻?底下的兄弟们可都等着盼着同徐正业正面打一场,早日夺回扬州呢!”

    肖旻点头:“是啊,现如今士气大涨,可见常娘子操练有方,未愧总教头之位。”

    董副将沉默了一下。

    肖旻接着才道:“发兵攻徐之事,还要看常大将军之意,不着急。”

    董副将神情不解:“可如今士气大振,分明是攻徐的好时机……迟迟按兵不动,岂非是给徐正业他们喘息壮大的机会?”

    肖旻语气慎重:“常大将军与宁远将军再三说过,扬州与江宁均有天险屏障,向来易守难攻,若是主动强攻,定会有巨大伤亡折损……故而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董副将则担忧道:“可朝廷急于收复扬州,如果平白错失了大好时机,惹来朝廷不满和怀疑,只怕圣人到时还是会怪罪到主帅您的头上……”

    “到那时再说吧。”肖旻叹口气,似也无可奈何。

    此刻一名士兵前来禀话,肖旻继续去忙公务,那名董副将站在原处,行礼送肖旻离去。

    肖旻走出了数步之后,眼底闪过一丝警惕的思索。

    ……

    另一边,元祥,常刃,及老康等人,先后来到了常阔的大帐中。

    人都是常岁宁找来的。

    “不知女郎有何吩咐?”常刃带头开口请示。

    常岁宁刚放下写回信的笔,她要写的回信真的太多了,只能挤时间来回信。

    此刻她看向元祥常刃等人,道:“我需要你们替我在附近各州郡找些人来。”

    并详细明确条件:“要有市井走卒,大小商贾,也要有文人墨客,县官豪绅,更要有乞儿流民,因战事无家可归之人。”

    “女郎,要怎么个找法儿?”常刃询问:“还是老规矩吗?”

    喜儿有些踌躇地看向自家女郎,听起来人很多,她的麻袋不一定够用,可以走公账,去军营仓库里取一些吗?

    “……这次不用。”常岁宁纠正道:“要用请的。”

    常刃等人便应下。

    “还有一点要留意筛选……”常岁宁想了想,补充道:“各路人中,如有性情言语极端刻薄,或是爱嚼舌根的……”

    元祥等人听得都很认真——此类人不能要是吗?

    “符合此等条件者,越多越好。”常岁宁道。

    “……?”众人反应了一下,适才齐声应“是”。

    常岁宁另又细致交待了些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常刃等人适才下去安排了此事。

    出了营帐,好学如元祥,拿请教的语气问常刃:“……刃大哥,方才你提到的‘老规矩’是个什么规矩?”

    “哦,那个啊。”常刃很不藏私地道:“打晕了装进麻袋里扛回来。”

    元祥:“……这样啊。”

    又学到了呢。

    ……

    不日,徐正业召集各路兵马赶赴扬州的消息很快传开。

    诸多传言称,徐正业此举是为了聚集所有兵马,以全力攻打淮南道。且其一直在不停招兵征募,今已聚集兵马二十万余,此举怀有必胜之心。

    消息传遍了江南各道,淮南道的官僚百姓为此更是惶惶难安。

    肖旻从外面回来,寻到了常阔父女,刚提到此事,便听伏案在写着什么东西的常岁宁道:“肖主帅不必担心,徐正业集兵虽是事实,但其它说法皆是谣言而已。”

    肖旻:“可万一是真的……”

    “不会。”常岁宁笔下未停,道:“因为这谣言便是我令人散布的。”

    “?”肖旻:“常娘子此举是为何?”

    “为了吓一吓自己。”常岁宁笔下停顿了一下,似在斟酌,又觉不满意,遂划掉一行字。

    肖旻:……自己散播谣言吓自己?

    他从不质疑常娘子的精神状态,出于这份信任,他顺着这个看似荒谬的思路往下思索——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片刻,肖旻眼睛一亮。

    “肖某明白了!”

    常阔在旁,看得很分明。

    殿下行事说话藏一半,非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有意在培养肖旻对待战局的敏锐性。

    对待可造之材,殿下向来都很有耐心,从前他们玄策府上下,之所以上下齐心,忠勇无匹,便是因他们所效忠之人不单爱才,更有造才之心。

    天才是为天生,人才则是人教出来的。前者天才历来寥寥,而有心之下,后者人才却可济济。

    见肖旻懂了,常岁宁便道:“那便有劳肖主帅令人于各道要口布防,作出全力抵御备战之象。”

    肖旻正色点头,又与常阔确认了几处事项后,即加紧去安排了此事。

    常岁宁此举,是为做出被徐正业全力攻打淮南道的传言吓到的假象,从而令徐正业认为,他们的大军兵力会悉数拿来于各处布防,用以坚守淮南道。

    如此,淮南道好似一块铜墙铁壁。

    但这道铜墙铁壁的建成,必会让他们的十七万大军分散各处,如此人尽皆知的大阵势,也会让各处的注意力均聚集于淮南道。

    这时,若徐正业举兵攻打洛阳,便可真正让朝廷大军措手不及。

    已想通了此中关键的肖旻,不免在心中喟叹——常娘子为了能让徐正业安心去打洛阳,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他的刀法……还有希望吗?

    ……

    江南战况,乃是朝廷眼中的重中之重,稍有风声,便总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京中。

    徐正业集兵,要全力攻打淮南道的消息,自然也很快传遍朝野。

    朝堂之上,责怪肖旻与常阔的声音无数。

    在许多人看来,是因他们用兵不利,错失了主动进攻的机会,才会让徐正业再次聚集壮大兵力,让局面再度变得危急。

    “……自李逸伏诛后,十七万大军只守不攻,不知肖将军与常大将军究竟意欲何为?”

    问话的大臣格外咬重了“常大将军”四字,显然是认为这些皆是常阔的主张。

    此言出,质疑声变得更多。

    于是开始有人隐晦猜测,常阔迟迟按兵不动,恐也生出了“李逸之心”。

    “常大将军赤胆忠心,不会做出悖逆之举!”圣册帝威严的声音响起:“朕信他。”

    此等关头,绝不能传出君王疑心武将的风声,否则只会令局面变得更棘手。

    帝王的维护,令那些质疑的声音暂时消退了大半,但不满的声音却如何也压不下去。

    这不满源于不安。

    若徐正业当真聚集二十万兵马攻打淮南道,就凭常阔他们如今只知道一味死守,半分变通都没有的对敌态度,当真能拦得住吗?

    圣册帝也并非如表现的那般,对常阔坚信不疑。

    在她的示意下,有与肖旻关系相近的大臣,令人快马加鞭送了密信去往江南,信上催促肖旻尽快做出应对,如再一味按兵不动,将有祸难临头。另外,又隐晦探问了常阔之心究竟是否有异。

    朝堂之上因江南战况,及各处相继兴起的乱局而焦灼不已,就连上元节当日都开了早朝。

    事实上,自去岁冬月开始,他们便没怎么休息过了,就连腊月临近年关时,衙门也未能如往年那般封印年休,甚至除夕的前一日,宫中还在早朝。

    官员们疲惫紧绷,不敢有丝毫放松。

    褚太傅也很忙碌,但他的忙碌,是围绕着即将到来的春闱。

    圣册帝念其年迈,便暂时免了褚太傅的早朝,令其在礼部安心筹备科举大事——当然,另外还有一重思虑,这位老太傅近来实爱与人掐架,听什么都不顺耳,早朝之上时常因此鸡飞狗跳。

    魏叔易觉着,这位老太傅,十之八九是犯了什么科举前焦虑的病症,于是才提议让人回礼部冷静冷静。

    褚太傅冷不冷静不知道,但礼部上至侍郎,下至洒扫的太监,都完全没办法冷静,终日战战兢兢,面对“今日应当用哪只脚先迈进礼部大门,才不会触太傅霉头”这个问题,都恨不能事先算上一卦。

    而上元节当日,这紧绷的气氛得以缓解许多,因为褚太傅只在礼部待了半日,便回府去了。

    确切来说,是回府换下了官服,往大云寺上香去了。

    近来,褚家上下都看得出来,太傅对上香之事略显热衷。

    大约是没办法去国子监寻乔祭酒钓鱼了——科考在即,一位成熟的主考官,懂得主动与国子监里的举子们避嫌。

    鱼钓不成了,于是改为了去大云寺观鹤谈佛法,以纾心绪。

    对此,褚家上下的评价是,乔祭酒解脱了,佛祖……不,无绝方丈遭难了。

    无绝近来为此的确有些头痛,但今日例外。

    他很清楚,老太傅之所以来寻他,每每不过是来问信而已。

    他已再三允诺,若是有信来,他定会令人暗中送去太傅府上,但老太傅竟不肯信他,总要亲自前来催问。

    好在今日他手中有信,心里不慌。

    避开一些信不过的僧人,无绝将信转交给了褚太傅。

    褚太傅心中微震,悄然收入袖中,面上未有丝毫变动。

    为了不显异样,和前几次一样,他仍耐着性子,与无绝下了两盘棋,适才离开大云寺。

    坐进马车后,他即取出藏在袖中的信,想打开,却又顿住。

    上一次他拿到画之后,刚进得马车,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

    但此时此刻,他纵迫切之心更胜彼时,手指却似无端僵住,一时不敢轻易拆看。

    如此自我僵持许久,直到回到府中,将自己关进了书房内,慢慢地坐进了书案后的檀木圈椅内,那双苍老枯皱却干净修长的手,适才缓慢而颤巍巍地抽出了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