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电眼教父七巧大清相国王跃文钝钝吊桥跨下来绫辻行人近我者甜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人文 > 抽象的抒情 > 20、剪纸花样

  这种花样向例是人民自己的创作。应用范围广,要求多,而且要求好,才从手巧心灵的群众中,产生专业性的技术。并且在某些区域,还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小规模的特种手工业生产。以湘西地区而言,由浦市赴凤凰的老驿路上,就有这么一个小村子,名叫塔户,地方属沅水中流泸溪县管辖,距湘西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吉首不多远,住上约三十户人家。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把生产品分散到各县大乡小镇上去,丰富了周围百余里苗汉两族年轻妇女的生活。它的全盛时期,一部分生产品还由飘乡货郎转贩行销到川黔邻近几县乡村里去,得到普遍的欢迎。

  这种花样北方人通名“剪纸”或“窗花”,湘西人照习惯只叫它作“扎花”或“锉纸”,制作方法有的用小剪子铰成,有的先把纸张钉固在一片木板上,再用小锉刀仔细戳镂而成。两种作法都得经过另外一道加工手续,用细针在纸面上刻扎许多针孔线路,提示绣法和重点,才算完功。应用既和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多是民间熟习的传统图案。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有“鸳鸯戏荷”、“丹凤朝阳”、“鱼水相怜”。反映家庭幸福愿望和生产发展的,有“喜鹊噪梅”、“宜男多子”、“五谷丰登”、“瓜瓞绵绵”。反映故事传说的,有“和合二仙”、“刘海戏蟾”。植物中常用的是荷花、牡丹、梅、兰、竹、菊、萱草、百合,以及象征多子的石榴,象征长寿的桃子。动物除常见的喜鹊、凤凰、蝴蝶、蜜蜂、猫儿、兔子,还有宋朝和明朝一直流传下来的狮子滚球和麒麟送子。主题虽常有雷同,内容变化可极多。花式多健康而活泼,大部分具有人民艺术特征。在华北,一般剪纸窗花都近于年画,还保留古代“人日华胜”的本来用意。如用小说故事人物作主题,又和灯影子戏发生联系。湘西花纸以四十年前而言,从“华胜”发展而成的,名叫“神福喜钱”,每到年下,一般人家的门楣灶头、猪圈毛房,无处不贴到。此外船上、货担、犁锄上也贴到。普通用红纸,讲究的用洒金红或明金纸,有丧事人家用粉蓝纸。这种“喜钱”和“历书”及木板彩印的“门神”,西游三国章回小说上的故事画,早已共同形成一种有季节性的商品,每到十一月前后,就由宝庆纸客从常德沅陵大生产单位贩运而来。至于纸花,它的作用和古壁画的粉本,印花布用的皮板片,反而有些相通,都只是完成某种艺术设计的稿子。这种花样的需要量虽然相当大,一年到头经常有主顾,不过由于单价低,分散面又广,始终不能形成城市商品的条件,因此生产也始终在乡村里,情形还恰好和其他小手工业商品相反。当塔户花样流行时,三厅城中的针线铺为便利主顾,争作生意,还得从飘乡货郎手中批买塔户花样,连同发售。这种花纸既然吸收了乡村妇女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也就增进了她们的爱美情感,并且还和当地人民实际生活发生联系,论作用,自然远比年画和窗花意义重要得多,也复杂得多。

  塔户花样有代表性的,是妇女围裙上角当胸部分,衣袖和裤脚,鞋帮和枕头,男子装钱钞用的抱肚和小褡裢,小孩的口水搭和兜兜帽。它能够成为一件艺术品,不仅必须和妇女的剩余劳动力相结合,还必须和她们的青春情感愿望相结合。围裙、衣袖和裤脚,是每个乡村女子衣饰中不可少的,有了它,生产劳动,逢年过节,送亲吃喜酒,到处都显得花花朵朵,光景热闹了许多。青年情感活泼起来,于是随同这种热闹欢乐情景,当地很多好听的山歌,都从年青男子口中唱出来了。因此作它时,就必然怀着种种快乐的愿望。抱肚褡裢却是在另外一种情形下,绣来赠给丈夫或情人的。一针一缕的彩线,绣到材料上面时,必然同时也交织了她们的爱情。等到小孩子出世,满了周岁,快要独立走路了,正需要一顶小小花帽和一个口水搭,于是作母亲的,又用人间共有的伟大母性的慈爱,连同各种彩色的丝线,对于孩子将来的幸福希望,一同织到花朵中去。这样来认识理会这些刺绣品的产生过程和意义,我们才会明白,西南各地的刺绣蜡染,能够如此精美,原来是由那些具有高度艺术创造热情的劳动人民培育起来的。

  花样最有性格的是围裙当胸部分。照本地风俗习惯,不论生产劳动,或是出门作客,都常在衣上罩一条围裙。用意本来是便于洗濯,不至于把衣服弄脏。但是一个年青人,对于美观色彩有天然爱好,过于素朴总不合式。求两全其美,于是一般围裙都加上一点花。技术上处理可以分作两大类:凡使用挑花法的,多在料子一定部位间,作几何纹放射式图案,通常都不需要底稿,作法图样不是从亲戚邻里妇女中相互传习,就是趁乡村市集,到场头上去请卖花样子人帮忙,临时在布料上用粉线弹出个大样,拿回家中创作。既不必受底稿严格拘束,可在一定部位上发挥,年青人想像力旺盛,又手巧心细、大胆好强,自然容易出奇制胜、花样翻新,产生种种健康美丽的作品。特别是配合色彩,或大红大绿,或单纯素朴,各随性情爱好,各见长处。挑花法更宜于表现放射式的方圆图案,和带子式连续图案,作时可简可繁,又不必限定时间,工余饭后,随时随处,一面谈天一面都可以拈上手来戳它几针。一个好事同伴,也可抢过手来在空处加点小花。因此留下的作品,不是别有风趣,就是格外精美。单色挑绣又不怕洗濯。即或用的是单色挑绣,图案也十分好看。这种完全出自人民手中创造的美术品,遗留在西南各省乡村中,比任何其他一种民间艺术,还更有丰富内容,值得艺术工作者和文物工作者注意留心。

  挑绣法也有用到比较大件布料上的,如像裙子、帐檐、床围和被面,如采用的底样是大折枝花,改用挑绣法来作时,有的就把整部分花朵,用径寸大的连续方胜格子锦纹拼合完成。在处理技术上,显得格外巧妙。它的本来,还是从宋式“纳锦绣”发展而成(这种作法,也流行于四川,有作得极精美的。现代生产外销大型挑花床单桌单,还值得参考取法)。

  塔户花样主要是供给乡村绣花使用。绣花和挑花比,形式上似乎简单,其实技术复杂。写生、折枝,配色有一定规矩,掰线有种种手续,针分大小,绣法更是多种多样。有了好底稿还不济事,必需通过好针脚。但是照乡村爱美习惯,生色折枝花鸟,实在比挑花图案更符合多数人对于美的要求。同时,潜伏在农村青年妇女情感中的艺术表现欲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都十分强烈旺盛,因此总是不怕麻烦,一代又一代继续有所创造。塔户花样能够流行数十年,原因就是底样格外精美,能满足农村需要。此外在各地乡村中,也有非职业性的巧手打样的人,平时得到尊重,逐渐转成职业,长年背了个竹篾箱笼,四乡走动,靠此为生的。这种人如会作种种大样,每到逢场日期,场头市尾小摊子边,必围绕着好一片人群。我们试设想用家庭手工业生产的土染月蓝布来做围裙,绣花线料用的是三红、二蓝和豆绿、栀子黄丝线,采用分段铺绒法处理枝叶,结子琐丝法处理花朵,完成后再在领扣间安上一个径寸大小白亮亮的捶银蝴蝶。系腰部分用的不是手指粗麻花铰银丝链,也是一条油绿色斑花鸡肠带,两角间缀上一双银鱼铃。这么一件好看的围裙,围在一个二十上下年纪的健康快乐年轻女子的胸前,全部的艺术效果,应当是不用说也容易明白。这种民间艺术的成就,是剪花样子的人、飘乡银匠和绣花的妇女共同的劳动成就。健康美观的形象、华丽调合的色彩,一定会使善于学习的设计民族歌舞服装的朋友得到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