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紫陌红尘池莉跑趴天后安琪剑仙是我前男友墨书白与剽悍小姐同居金晶

返回顶部

    从离京前,陪嫁人员便按照谢玉璋的要求学习胡语。只是这么多的人被迫离开故土,个个哀戚,远行前又有诸多要打理的事宜,哪有那心情。通译们的工作一开始十分不顺畅。

    及至上了路,谢玉璋知道后,把袁聿请过来请教。

    袁聿这人十分接地气,说:“尝有人以青菜吊于驴额前一尺,那驴子为吃到菜叶,四蹄不停,奔走竟有百里。人也一样,得有个奔头才行。”

    谢玉璋恍然大悟。

    从前这些事,都是林斐在做的。她其实早该想到的。

    想起林斐,伤感在心头一闪而过。但她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比起勋国公府,草原对林斐的伤害太大了。她再不想她遭遇那些事了。

    “可以发赏钱。每日里凡是肯上课学习的,都发。”谢玉璋请教,“袁令觉得每日里发多少合适?”

    袁聿竖起一根手指。

    “一百文么?”谢玉璋点头,“可以,一日不过一、二百贯而已,不多。”

    一抬眼,却见袁聿扶额。

    “……”谢玉璋,“袁令?”

    “一文!殿下”袁聿哭笑不得,“每人每日一文即可。”

    谢玉璋凤眼圆瞪:“哈?”

    她的人生中,对金钱的计量从来没有小到过“文”这个单位。从前在云京的时候是,后来到了草原也是,再后来归于逍遥侯府,李固对逍遥侯府颇为仁厚,从来不曾在衣食住行上苛待过他们。

    谢玉璋时常被皇后张芬召进宫里,宫闱里向来是银钱开道的,但即便那个时候,谢玉璋再寒酸,也寒酸不到“文”——林斐总是在她的荷包里塞满打赏用的小银锞子。

    “又不是使他们做甚苦力,不过学说话而已。每人每日一文足矣了。”袁聿说,“殿下,臣一个月不过才二十五贯而已,马建业比我还少,他才二十二贯。”

    谢玉璋失笑,打趣道:“袁令是嫌本宫给得少了吗?”

    袁聿撚着胡须,道:“涨月俸这种事,不急,慢慢来,不急。”

    两人大笑。

    笑完,谢玉璋又说:“只是一文也太少了些。不如另再设奖励,通译们每人每日负责的那组人里,学得最好最快的前三个,奖励他们每人一……一百文。”

    她这次学乖了,本想说一贯,临时改成了一百文。

    袁聿大笑,拍手道:“善。”

    若不是亲眼见到,谢玉璋是想不到一文钱竟有这般大的驱动力,特别是那前三名的奖励设置,原先没精打采不用心学话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

    待问清楚不只限于本人,随行家属也算在内的时候,那真是全家出动。

    一连几天,各组前三的一百文都被一群小娃娃们得了去。许多人甚为眼红,个个鼓了劲使劲学,却发现大人普遍比不上这些小儿。

    于是这就成了各家娃娃间的较劲。爷娘在后面悄悄给打气。

    一时间整个队伍的气氛都生生扭转了。

    “只要有奔头……”看着这全新的气象,谢玉璋喃喃地道。

    她这一世,不也是因为有那么一点点奔头吗?所以前路变得并不可怕了。

    她微微一笑,放下车窗的帘子。

    路上行了快两个月,抵达凉州界碑的时候,众人都已经穿上了发下来的新袄。

    因着皇帝和太子对谢玉璋的怜惜,她的队伍里的一应用品不仅都没有纰漏,质量还都称得上颇佳。

    这批袄是统一制作派发的。不仅布料又厚又结实,内里还絮了厚厚的木棉和麻绒。这厚度,许多人家要自己做的话,可舍不得。如今穿在身上,暖烘烘的。

    然而谢玉璋知道,对于漠北的寒冷来说,木棉和麻绒还是薄了。

    谢玉璋记得那时候刚到漠北,正遇到气温骤降,她的队伍准备不足,很是冻伤甚至冻死了一些人。

    谢玉璋想起这些,再看着此时队伍里为学胡语而热火朝天的人们,内心里充满了愧疚。

    他们都是因她才来到塞外,她却没有照顾好他们。

    “袁令,大家的羊皮袄都赶得怎么样了?”谢玉璋问袁聿。

    “赶得差不多了,殿下放心。”袁聿笑道。

    在朝廷眼里,一件厚厚的袄,对这些人来说已是够了。去了塞外,冻伤冻死一些,都是正常“损耗”。

    宝华殿下却宁肯自掏腰包大量收购羊皮,也不肯要这“损耗”。

    只是队伍足有千余人,在云京收购,一是一时没有这么大的量,二是会在短时间内将羊皮的价格拉起来,扰乱行市。袁聿便与来自西北的皮货商说好了,不必非得将货运到云京来。反正他们是要向北去,只要运到他们前行的路线上便行。

    如此一来,皮货商成本降低,袁聿也拿到了更合理的价格,很是给谢玉璋省了不少钱。虽然他知道这位公主殿下根本不把这些钱放在眼里。但替她精打细算、合理安排,正是他这个公主家令存在的意义。

    于是谢玉璋的队伍一路行来,便一路陆陆续续从几个皮货商的囤货之处直接提货,陆续发放。

    妇女们拿到熟皮子,便开始动手缝制皮袄了。自然是先缝自家的,待自己的缝好,有那队伍里的单身汉寻来,收三五十文钱,便也帮他们将皮子缝成袄。

    这东西不须像缝衣服那么精致,粗线缝制成衣袄的形状,人能穿就行,一件一件的动起手来也快。

    越往北走就越冷,可大家伙摸摸身上的厚袄,再摸摸包袱里还没上过身的羊皮,心里面却比当初离开云京的时候安定多了。

    有宝华殿下仁善,有袁家令务实,有王校尉老实可靠,这前路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啥,你说马校尉?你没觉得他面相又刁又厉害吗?我跟你说,叫咱闺女们可躲着他点!

    到达凉州界碑的那日,天上飘起了小雪。下雪日倒是不冷,只是地上渐渐铺了白色,有些滑。

    谢玉璋在马车里靠着熏炉闭目养神,车子忽然开始减速,渐渐停了下来。

    谢玉璋睁开了眼睛。

    “殿下。”车外响起了马建业的声音,禀告,“河西节度使派人来迎驾了。王爷和五殿下,还有大人们都去前面交洽了。”

    谢玉璋问:“来的什么人?”

    马建业说:“听说,是李大人的公子。”

    “李四郎吗?”

    “末将不知。”

    在那些人面前,马建业官卑职小,不过是个校尉,连声“将军”都当不起,他不知道也不意外。

    但谢玉璋也不想让他有机会去那些人跟前露脸,她说:“你请袁令去前面打听清楚,来的到底是谁?”

    马建业领命去了。

    过了片刻袁聿骑着马过来,隔着窗子回禀:“来了两位将军,是李大人的公子李四郎,另一个是李大人的义子,排行十一的。刘将军正在与两位李将军交接。”

    和亲队伍一路行来,都于当地就食,亦由当地护卫。这样一来,这一笔路上的费用,就由中央财政转嫁给了地方财政。

    前面护卫了他们一路的刘将军到这里,只要将这一支长长的队伍交给河西节度使派来的人,就算是任务圆满完成了。

    车厢里,谢玉璋半闭的双眸缓缓睁开。

    李固来了。

    上辈子,他也来了吗?

    谢玉璋不知道。

    上辈子到了这里的时候也下了雪,地上有泥,马蹄踩上去会溅起来。

    前面的事自有王叔和五哥应对,谢玉璋踩着簟席进驿站,谁也没见着。她也不关心。不管李铭派谁来接,又派谁去送,她都不关心。反正她是公主,女眷,本就不必非得和那些人照面。

    有王叔叔和五哥就够了。

    到了凉州城,李铭为她办了宴席她也没出席,恹恹地躲在房里,半点交道都没有跟那些人打过。

    足足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那些人才交接完,有马蹄声渐近。

    很快在她车旁停住,有人饭鞍下马。青年男子的声音响起,自称是李铭之子李启,特来迎驾。又说前面十五里便是驿站,今日下雪路滑,请公主殿下早些停驾驿站,早作休息。

    因着下雪,外面天有些阴,光线不好。偏谢玉璋的车厢里还点着灯,隔着帘子向外看,只影影绰绰看到一前一后两个人。只大致能看出李启后面那人正是李固,想要看他神情态度,却看不清了。

    谢玉璋谢过李启,想了想,终究不肯放过任何跟李固见面的机会,不顾礼仪地将竹帘掀起一条缝,露出半张脸,故作惊喜地问:“后面可是十一郎吗?”

    半张芙蓉面,足够看呆住李启。

    李固却似乎与在云京时候不太一样,他抬头应道“正是,见过殿下”的时候,虽然身上未着甲胄,却如新开了锋的刀刃一般凛冽。

    谢玉璋捏着竹帘,竟屏息了一瞬。

    李固在京城的时候,果然还是刻意收敛着来了。他此时纵然还年轻青涩了许多,也掩不住他作为李铭麾下第一杀将的锋芒。

    只是他与谢玉璋也算是故人重逢,他的问候却如此言简意赅,不,他根本连问候都没有,他只是在回答她的发问而已。

    谢玉璋便知道,李固此时,还有顾忌。

    她瞥了一眼李启这个短命鬼。

    李启的个子比他爹李铭高一点,但造型一般无二,敦敦实实的,相貌也如出一辙,天生便带着些土气的味道。城府、气势又远不如他爹,老虎的儿子,只是只大猫。

    但即便这样,李固都得站在他身后半步的地方。

    未来的皇帝,此时还屈居人下。

    谢玉璋勾唇笑了笑,道:“没想到还能见到将军。天冷呢,将军们快些上马吧。”

    说着,放下了竹帘,甚至从里面推上了窗子。

    车队得了启程的命令,硬木的车轮又转动起来。

    只李启还呆着,被李固唤了两声才回魂,一把捉住李固的手臂,惊问:“那个就是宝华公主?”

    李固瞥了他一眼:“四郎不是与公主说过话了吗?”说着翻身上马。

    李启也翻身上马,眼睛还直勾勾地盯着谢玉璋的翠盖宝车,口中呢喃道:“这也太好看了!”

    李固没说话。

    世间青年男子但凡长了眼睛的,第一次见到宝华公主的感受,大体都是一样的。

    李固很知道那一刹那扑面而来的感觉。当初含凉殿前第一眼,至今忘不了。偶尔回忆泛起,那滋味便在胸口流连不去,令人心中莫名生出许多躁意。

    提缰才走了几步,忽听身边李启一拍马鞍,恨声道:“气煞我也!”

    李固皱眉:“四郎?”

    “那样的人儿,居然要送给阿史那老狗!”李启恨得不行,“真真气煞我也!”

    李固瞥了眼前面的阿巴哈国师一行人,道:“慎言。”

    “十一郎你不知道!”李启提缰贴近李固,压低声音说,“爹本来是想让我娶宝华公主的!都是刘从义老狗,竟让胡人借道云州入了京,坏了爹多少安排!”

    然而若不是李铭一再吞并周边邻里的地盘,壮大到让皇帝深感威胁,皇帝又怎么会为了牵制李铭接受漠北汗国许多无礼又过分的要求。

    谢玉璋会被嫁到漠北去,根子里的原因其实还在河西。

    她贵为金枝玉叶,在这样的大势面前,也如飘萍般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李固握着缰绳的手便紧了紧。

    李启又道:“唉,真真气死我也!没想到她这么好看!我还以为传言多有夸大,万想不到竟是根本不够!气死我了!气死我了!公主要是嫁给我该有多好!”

    李固闻言,转头注视李启。

    若论天下兵马,河西自然是当世第一。

    从二十多年前,节度使们就开始将“节度使”的位子大剌剌地传给自己的儿子了。朝廷再不愿,也只能捏着鼻子补一张任状承认这继承的合法性。

    李启是李铭的独子,他是兵强马壮的河西之地的继承人。

    “四郎说得是。”李固望着身边长长的队伍,声音像雪花一样轻,“公主嫁给四郎……才是最好。

    如果嫁到河西,她可以过得很好,很安全,很让人放心。

    那是,多么好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