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恶邻送上门艾玟坏坏少东来作伴方晴这里没有善男信女柳翠虎通天人物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浮光三千里 > 第106章 一百零六斩,局势纷杂

第106章 一百零六斩,局势纷杂

    第106章一百零六斩,局势纷杂

    书肆的整修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曹叔所说,刷墙和补砖两日便完工了,这墙重新一刷,破落之感顿去大半。

    胥姜把自东山带回来的花花草草,种了些在门前和通往角门的檐廊旁,另留下两株桃树,剩下的皆由楼云春带回楼宅栽种。

    留下的两株桃树,一株送到了南山书塾,林夫子将它种在了书塾后院的墙角下。另一株胥姜种在了书肆后院的角门边上,那处日照好。

    就是要防止犟驴过路时去啃食。

    胥姜盯着沐浴在晨光中的小树苗,扭头对院里的犟驴警告道:“敢啃它,就将你做成驴肉火烧。”

    犟驴转身拿屁股对着她,全当没听见。

    胥姜朝它扬了扬巴掌。

    在东山买的酒也送到了,胥姜与农人约定,若再出新酒,便先送来她尝尝。

    老伯应下,随后领钱,欢喜地朝东市买小青瓦去了。

    接下来的几日,胥姜除打理书肆、招呼客人外,还得赶着修注县志和她师父留下的书。梁墨则负责刷印、装帧诗集,两人忙起来便是一刻不得闲。

    眼下她正誊抄师父的书,吴清窗便兴高采烈的上门来了。

    胥姜请了他一盏茶,笑问:“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我就说你肯定不知道,所以这才来告诉你。”吴清窗一气喝了半盏茶,低声道:“半斗山书局前些日子出了一套花草笺谱,昨日被继圣书局招去责问,结果双方吵起来,闹得不可开交。”

    “半斗山?”胥姜眉毛一扬,“他们跟继圣书局来往向来密切,怎为这笺谱就闹起来了?”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这半斗山与继圣虽平日来往不错,可都是因其利益相投,如今利益相冲,自然就闹掰了。那半斗山并非咱们这种没有根基的小铺子,能做到跟继圣不相上下,自有门道。”说着他压低了声音,“近日听说攀上了西台侍郎董大人,腰杆硬了,所以才敢和周善才叫板。”

    西台侍郎?怎么这么耳熟?

    胥姜按下心头疑虑,问道:“那半斗山哪儿来的草花纸制笺谱?”

    “自然是纸坊出的,眼见着那笺谱卖得红火,这些纸坊自得琢磨如何分一杯羹。眼下是各家纸坊都出了这草花纸,周善才再财大气粗,总不能将所有草花纸都买断吧。”

    “既然如此,他找半斗山闹什么?即便半斗山不仿,别家也会仿。”

    “不过是拿第一家开刀罢了,且半斗山如今靠上了西台侍郎,眼见着地位、名声都要高他一头。这冒头的钉子不敲打,往后要想统领书行,可就难了。”吴清窗哼笑道:“咱们就等着看狗咬狗的好戏吧。”

    闻言,胥姜忽然想起楼云春说的杀鸡儆猴,莫非……

    她一想到楼云春,便想起来这位西台侍郎是谁了。

    西台侍郎董大人,楼云春那届科考的状元,董寿是也。

    她心头顿时明朗起来。

    吴清窗问道:“如今这草花纸盛行,胥掌柜可有重制笺谱的打算?”

    胥姜回神,随后摇头,“眼下肆中事忙,这笺谱便暂且不出了。”又笑道:“吴掌柜若是想出,此时倒是好时机。”

    没想到她已看明自己真正的来意,吴清窗老脸一红,“你不介意?”

    “与其让其一家独断,不如遍地开花。”

    她所出之笺谱,大多已作礼送出,再制便滥了。且此事既与西台侍郎有所牵扯,那绝非偶然而发,她可不想淌这趟浑水。

    再者肆中事多,也实在忙不过来。

    吴清窗不由得赞叹,“胥掌柜好心胸。”随后感激道:“胥掌柜大可放心,我即便要出,也会告知于众,此套笺谱师法于你,不会落你的名头。”

    胥姜冲他一笑,“吴掌柜做事向来磊落,胥姜信得过。”

    吴清窗大受感动,擡盏朝她敬茶。

    送走吴清窗,胥姜盯着天上翻腾的云,悠悠叹道:“要起风了。”

    过后几日,半斗山与继圣书局不合之事传得沸沸扬扬,引起不小震动。

    加之草花纸的泛滥风行,京城大小书局也纷纷出了笺谱,且价钱比继圣书局便宜数倍,因此分去其不少客流。

    继圣书局压得住这头,压不住那头。眼见囤积的草花纸和笺谱前景堪忧,他们不得不以独创或先创之名稳价,并张榜斥责各家书局未经他们的同意便仿制笺谱。

    尤其是半斗山。

    此榜一出,并未起震慑之威,反而引发了质疑。皆因有人在雅集上反驳,说最先制作这草花笺谱的并非继圣书局,而是斩春书肆。

    半斗山趁机煽风点火,张榜反斥继圣才是那偷仿之人,又不知从何处收来胥姜所出的梅花笺谱,奉在了自家书局,并备了份厚礼,敲锣打鼓的送到斩春书肆。

    其不要脸的程度,与继圣不相上下。

    眼看火烧到自家门前,胥姜一盆水泼了出去,将送礼来的队伍给泼了个透心凉,并关门将半斗山来送礼之人拒之门外。

    跟过来看热闹的众人不由得唏嘘,半斗山的人被落了脸,只好狼狈的打道回府。

    这两日上门看热闹的人多,胥姜为避风波,便锁门做活儿,众人见没什么闹子可看,也就纷纷散去了。

    不过这么一闹,对书肆来说也并非没有好处。

    胥姜先前送出去的笺谱在此时发力,受赠之人借此沸腾之势,将胥姜的笺谱携去各雅集。并宣扬,此套笺谱才是京城草花笺谱之滥觞,限量之绝版,使其名声大噪。

    松窗书局与枕溪书局也趁热打铁,联手出了新笺谱,并大方的冠予斩春书肆的名头。

    因其本与斩春书肆合出过《蒙学新集》,其可信度比半斗山的先斩后奏要高上许多,那些得不到斩春书肆所出笺谱之人,闻讯便纷纷涌入其书局,买其所出之笺谱聊以慰藉。

    且还能免其来路不正之忧患,正大光明的带去赴宴、赴雅集,不必遭人笑话。

    “其身正、意正、行正、路正,方得长远。”计善一边看胥姜修注,一边叹道:“如今继圣与半斗山都没讨得好,反倒白白坏了名声,也算是自食恶果了。”

    “谁说不是呢?”邓阅川在一旁帮着梁墨装帧诗集,叹道:“谁曾想一场纷争,竟让两家小书局成了赢家。”

    胥姜为躲清净本闭门谢客,却被二人敲开门盯工,颇有些哭笑不得。

    “想不到二位先生竟对京中这局势这般清楚。”

    “人人都爱看热闹,咱们两个老头子如今闲来无事,自然得找点乐子来消磨度日。”计善瞧胥姜手上的活儿差不多了,便小心将她修注好的《文法》挪到面前观瞧,随后对她说道:“此书我来抄,还请胥掌柜帮忙裁刀纸。”

    胥姜依言去了。

    正当此时,钟麓上门来了,他进门先看到邓阅川,忙‘哎哟’一声,上前见礼。

    “不想今日在此得遇邓公,先生可还安好?”

    邓阅川擡手虚虚扶了一把,笑道:“好着呢,楛矢不必多礼。”

    钟麓回身,见计善也在,便拱手拜道:“计老先生好。”

    计善朝他招手,“可巧今日都撞到一块儿了,来坐。”

    梁墨立即起身去分茶盏,给钟麓奉茶。

    钟麓见他脸生,便多看了两眼,问道:“这位是?”

    胥姜捧着纸过来,“这是我肆里新来的学徒。”随后又对梁墨介绍道:“这位是钟麓钟先生。”

    梁墨拱手拜道:“小人梁墨,拜见先生。”

    钟麓笑说:“免礼。”

    胥姜问道:“先生可是来勘验县志的?”

    钟麓点头,“上次听你说这月就能完工,所以趁空闲来看看。”

    感情今日三人都是来监工考查的。好在这两日趁着躲是非清闲,将剩下的几卷都赶出来了,就差誊抄订册了。

    胥姜把装县志的箱子抱出来,将修补好的十二卷依序呈给钟麓检阅,钟麓一卷一卷瞧得仔细,边瞧边点头。

    “不错。”

    邓阅川在一旁说道:“这活儿耽搁这么久,总算了结了。”随后直摇头,“史馆这群后生,真是越发不像样,拈轻怕重,往后怎么了得。”

    “也不能全怪他们。”钟麓叹气,“这两年人手缩减,任务又重,像修补亡没县城县志这种费时又费力的活计,根本无暇顾及,这才一拖再拖。”

    “人手缩减?”邓阅川皱眉,史馆的史官本就不多,还能怎么缩减?

    “您任过直史管,史馆的事务有多繁杂想必比谁都清楚,受不住、坐不稳也实属人之常情。您在时,好歹还能压着些,您一走,好些也跟着走了,留下的都是做长了,被手中活绊着,放心不下,不敢走的。”钟麓满脸愁苦,“眼下礼部考核新科进士,掌修大人已向圣人递折子求些人手,也不知能分几个过来,分过来后又能待多久。”

    听到他提起礼部考核,胥姜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邓阅川道:“礼部实行考核,不正因为录取士子多,而职位不足么,掌修既然递了折子,想来礼部自有考量和分配,用不着忧虑。”

    “您是不知道,我瞧着这届的士子,没几个安分的,安分的咱也够不着。”

    礼部考核,争的是尚书省与中书省中的肥缺,哪里轮得到他们这史馆?

    且莫说一甲那三个进士及第,便是其余二十几名进士出身,谁又甘心来他这史馆干这琐碎活计?

    胥姜不由自主的想到胡煦,若是让他到史馆……打住!

    她敲了敲脑袋,可不能胡思乱想。以胡煦之才,落入史馆岂非埋没?况且他是状元,这差事无论如何也不该论到他。

    钟麓自叹气,随后对胥姜道:“胥掌柜,看来往后还得多请你为我分忧了。”

    胥姜神色一僵,干笑了两声,“钟先生客气。”随后看向梁墨。

    梁墨倒是一脸期待。

    很好。胥姜暗道:她得尽快将梁墨教会,往后再接史馆的活儿,也好有个帮手。

    钟麓勘验完县志,对胥姜道:“既然县志已修注完,你誊抄完后,捡个日子送到我府上,顺道画押领工钱。”

    “省得了。”胥姜点头应了,随后又将县志一卷一卷小心收好。

    勘验完县志过后,钟麓并未着急走,而是在旁津津有味地看计善抄书,又或是给邓阅川搭手装帧诗集。

    嘴上也没闲着,找胥姜打听起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笺谱风波。

    胥姜耐心地将自己所见所闻一一告知,末了,说道:“说起来还得多谢客人们替我正名,否则便叫那些招摇撞骗之辈得逞了。”

    钟麓自得邀功,“这里头可得记我一份儿功。”又打趣道:“看在这此事份儿上,往后我手里的活计,胥掌柜可不能推辞。”

    好容易抓着个做事顺心顺意,为人又可靠的,可不能放跑了。

    胥姜连声道谢,随后又苦着脸道:“先生派活,不敢不接,只是还请多捡些轻省的派,若桩桩件件都似这县志这般劳神,儿这条小命可禁不住磋磨。”

    屋内几人闻言不由得发笑,尤其是钟麓,“看来胥掌柜为这县志也生出不少怨念。这样,为答谢你帮忙,过几日我带你去赴一场竹溪雅集,松快松快如何?”

    “竹溪雅集?”

    “是京城乐师们举办的一场雅集,旨在以乐会友,不少有名有姓的乐师都会前往赴宴。”

    听着倒是有趣,胥姜问道:“泽兰先生也会去?”

    钟麓摇头,“他若去,门槛怕是都要被踏平了。且他近来得觅知音,日日往那东山跑,连咱们都给抛诸脑后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雅宴俗宴的。”

    说起此事,胥姜倒十分好奇,“这知音可是那日山中问答的‘仙人’?”

    “正是。”

    “那这仙人是何方高人?”

    “哪里是什么高人?不过是一名过路樵夫罢了。我们寻着人一问,才知那樵夫并不通音律,连字都不识得几个,只是经年里学了几首歌谣,闲来唱一唱。恰好那日听着泽兰先生奏琴曲,便应感而发,吼了两嗓子,才引动那一场奔波。”

    想着那日不管不顾一头扎进山林,结果自坡上滚下来崴了脚,钟麓便心有戚戚。只是这等丢人之事,不好与人言,所以只捡了与问题相关的来答。

    胥姜满脸向往,“高山流水遇知音,想来这泽兰先生是遇着钟子期了,可谓美谈一桩。”

    别人是美谈,而他是一则笑话,想着自己那日被擡下山,钟麓便觉没脸再去东山。

    他绕回话头,对胥姜道:“这竹溪雅集虽无泽兰先生,却也汇聚了不少妙手。听闻教坊司乐工也会前往,胥掌柜若想去,我这儿恰好还有个名额。”

    邓阅川在一旁劝道:“这雅集上不少文人雅士,去瞧瞧没有坏处。”

    计善也点头说:“趁热打铁,你如今在京城刚露头,四处走动走动,露露脸也好。”

    “既然先生们都说好,那自是要去的。”胥姜本就心动,便是不用两人劝,她也会去,不为别的,只为长长见识。

    “敢问先生,这雅集设在何时何地?”

    “谷雨,小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