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上海之死虹影首选大丈夫风光朝颜朵朵为谁开陆观澜梦回前世艾佟一刀斩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浮光三千里 > 第164章 一百六十四斩·牵线搭桥

    第164章一百六十四斩·牵线搭桥

    贵客临门,自当以好茶待之,胥姜找出一套白瓷茶器,冲了两盏玉绿,与温惠对坐而饮。

    玉绿,茶如其名,色泽净绿,莹莹如玉,与瓷白茶盏相填,如露如泉,遂又号‘玉露’。

    临此小暑时节饮来,悦目悦心,自得一份清净。

    “胥掌柜倒是会享受。”温惠不疾不徐地饮完一盏,只觉肺腑皆蕴茶香,神清气爽。

    胥姜又给他续了一盏,“温先生过奖,您若是喜欢,过会儿便带些回去于您的兰园中漫品,想来比儿这陋肆吃来更有滋味。”

    “哎,话可不能这么说,也不能这么比。胥掌柜这书肆虽小,却有人情,老夫兰园虽广,却是处处冷清,连个茶伴儿都没有。”

    胥姜知他家中儿孙不亲,心中不免怅然,随后笑道:“先生这么说,兰泽先生和钟先生可要伤怀了?”

    提及好友,温惠神色愉悦不少,“兰泽近来‘修仙’窝在道观不出来,钟麓又要忙着史馆修撰之事,也少有余闲,且二人又嫌我那兰园远,这茶啊,可不好请。”

    温惠的兰园在京城以北的灵臯山下,毗邻皇家园林,自金光门出去,乘车得近两个时辰。

    莫说钟麓与兰泽不大爱去,便是他自己的子孙,也少有踏足。仅有一个外孙女,愿意陪他前去小住,可随着外孙女嫁人,这么个伴儿也都没了。

    为遣寂寞,也怕死后兰花品类失落,索性将精力投于编撰兰谱之中,这才来找到了胥姜。

    “胥掌柜方才说替老夫找到一位精通养兰的高手,不知是何人哪?”

    “她名唤宋樆,与儿一般年纪,家中以养花、卖花为生。”胥姜随即同他讲起宋樆,一听闻她是名年轻女子,一时有些犹豫。

    “按说胥掌柜引荐之人,应当错不了,就只怕太年轻,阅历不够。”

    胥姜明白他的担忧,便说道:“先生若有疑虑,不如咱们合个日子,将其请来见一见,如何?”

    温惠有些迫不及待,“择日不如撞日,眼下时辰也早,不如现请来一见。”

    胥姜思忖片刻,点头答应了,“也好,左右她住得也不远,我这便叫人去请。”

    随后,便叫来梁墨,让他去常安坊请宋樆。

    梁墨立即骑驴去了。

    人去请了,温惠又问起纸来,“胥掌柜所说的纸又何在?”

    “要过几日纸坊才能送来,名为银花笺,是纸坊新出的,京中头一批。”

    “银花笺,听这名字倒是不凡。”

    “还有更不凡的,此纸脱胎于坊主所制金花五色绫笺,只是那金花五色绫笺太过贵重,又不合制式,遂不敢用来与您做兰谱,才另造这银花五色笺。”

    温惠心痒不已,“也不知这纸是何等模样,真恨不得此刻便一睹为快。”

    “天时地利人和,方得好物,咱们且耐心等着吧。”说着胥姜敬了他一盏茶。

    温惠举盏相迎,“说得也是。”

    半个时辰后,梁墨将宋樆请来了,同她一起的还有胡煦。

    胥姜与温惠皆起身相迎,胡煦和宋樆先后给温惠见礼。

    “这位是胡煦,这位便是宋樆娘子。”胥姜替三人相互引见,“这位是温惠先生。”

    胡煦拱手揖道:“晚生见过温先生。”

    “久闻新科状元之名,今日得见,果真是风姿耀目,不同凡响。”

    “先生过奖。”

    温惠又打量起宋樆,慈和道:“听闻宋娘子精通侍花,不知对兰草知知几何?”

    宋樆与胥姜对视一眼,对方朝她点了点头,她随即道:“兰草分为兰、蕙两大类,一干一花为兰,一干多花为蕙,兰比蕙香,蕙比兰艳。二者再细分,各有上千种,分九品十八级,小女子孤陋,仅识得七八。”

    仅识?兰、蕙各有千种,识得七八竟只说仅识,若非她语气平常,神色诚恳,众人定要以为她在自傲。

    不过这话应对温惠却正合适,说得太欠他不敢托付,说得太满又让人觉得假空,七八正好,不多不少。

    果然,温惠对其露出赞赏之色,“宋娘子谦虚,老夫养兰几十年,所知也不过半数,宋娘子知其七八,已是难得。”

    “多谢先生夸奖。”

    “老夫有座兰园,植有兰草上千种,其中不乏珍奇品类,日前将其编成一本兰谱,想请人校订,不知宋娘子可愿援手?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宋樆乐意之至。”

    两人都爽快一来二去便将事定下了,胥姜看得欢喜,忙招呼几人坐下吃茶。

    她又添了两副茶盏,胡煦自然地分茶、冲水,宋樆见状,不由得垂下眼眸。

    胥姜与她并坐,将其神情看得真切,便接过茶壶对胡煦打趣道:“怎敢让状元替小民打下手?”

    随后将茶盏递给宋樆,见宋樆擡头看来,便冲她一笑,“有些烫,慢些用。”

    宋樆虚虚拢住茶盏,轻道:“多谢。”

    胡煦叹道:“东家说这话,可是折煞我了。”

    温惠闻言,好奇问道:“小友为何称胥掌柜为东家?”

    胡煦答道:“因早前在肆里做过帮工,这般叫习惯了,便改不了口了。”

    “做帮工?”温惠奇道:“不曾想胥掌柜这书肆,竟是个卧虎藏龙之地。”

    胥姜一笑,心说:虎倒没有,只有一只还未归家的大猫。

    这么一想,她便摸向腰间的牌子,描了描上头威武的虎头。

    “对了,上次说想让东家替我出一册文集,想着要过,便将其一并带来了。”胡煦将一沓包裹好的纸递给胥姜。

    胥姜还未接过,一旁的温惠便伸手了,“可否借老夫一阅?”

    “当然可以,有先生掌眼是晚生之荣幸。”胡煦将文章恭敬地呈给他。

    温惠接过后,便移到一旁的矮几上拆开细读了起来。

    胥姜把茶给他移了过去,便不再打扰。

    三人对坐。

    胥姜捧茶对宋樆道:“宋娘子初次光临陋肆,这盏敬你,也谢你愿意来帮忙。”

    宋樆举盏回道:“胥娘子客气。”

    胡煦见宋樆有些紧绷,便安抚道:“宋娘子不必拘谨,此处没什么规矩,如何自在如何相处便是。”

    “嗯。”宋樆点头,神色果然放松不少。

    胥姜眼睛在二人身上转了转,再看向宋樆,便有了定论。

    宋樆一盏茶喝完,胥姜装作没看见,下一刻果然见胡煦提起水壶来替她添茶了。

    她索性便将宋樆交给胡煦照顾了。

    “我去拿些茶点。”说完,她便招呼一旁的茵茵往厨房去了。

    温惠在读文章正入神,胥姜又离席,便只剩下胡煦与宋樆二人。

    胡煦怕宋樆闷,便找了个话头同她闲聊,“宋娘子果真识得那么多兰草?”

    “你不信?”

    “非是不信,而是佩服。”

    宋樆语气柔了几分,“自小跟父亲上山入谷寻兰,见得多了,便识得多了,没什么好佩服的。”

    这倒是胡煦少有听她说自己的事,一时有些新奇,“自小?不觉辛苦么?”

    宋樆反问:“你读书觉得辛苦么?”

    “辛苦。”说完胡煦笑道:“但是也心甘情愿。”

    这人一笑便春意横生,宋樆也忍不住翘起嘴角,“我也是,心甘情愿。”

    胡煦摸着茶盏的手指仿佛被烫了一下。

    两人暂时无话,宋樆便擡头打量四周,不期然的,目光便落在了墙上那副香山白肋上。

    胡煦见她目光定在一处,也跟着看去,先是一愣,随后说道:“年节前我见它开得喜庆,便画来当节礼送给东家,寓意红红火火。还是东家告诉我,它叫香山白肋,说是在京城少有,是很名贵的花。”

    说着他顿了顿,轻道:“你当时送给我时那般随意,我还以为是寻常花草。”

    两人虽为邻三载,却少有来往。后因宋樆父亲寻花不慎摔伤了腿,父女二人回城途中巧遇胡煦,经他帮忙才将人送去的医馆。

    后来也是他将宋父背回家,这才因此熟识起来。

    腊日,两家人吃饭,宋父喝醉胡煦将其送回家。

    那时院中一株香山白肋开得正好,胡煦很是稀奇,宋樆见他喜欢,便将花送给他了。

    她当时并未告诉胡煦这是什么花,也没说它价值几何,胡煦以为寻常,便将其乐滋滋抱回家,还为其作画,当做节礼来送人。

    后来才知其珍贵。可那时花已经枯死了,只剩个干瘪球根,再想珍惜已无机会。

    “并非随意相送。”宋樆沉默许久才冒出一句话。

    “什么?”胡煦正要细问,却被一旁的温惠的赞叹打断。

    “好文章!引乾坤而论公平,足见气象。”温惠读完胡煦关于公正的一篇文章,不禁大赞,“不愧是状元,此等文章非常人所为。”

    胡煦拱手谦道:“先生谬赞。”

    此文是他经科举舞弊一案后有感而发,以自然之道,自干、坤、国、君、臣、民五点论述公平之紧要。

    此文初成时,略有些激进急躁,后经青槐乡陆夫子修正和袁祖之勘校,才成如今之文章。

    实非他一人之功。

    胥姜端着点心由小门入,笑道:“在院里便听见先生夸文章作得好,瞧着我这书肆又将出一本好书,真是可喜可贺。”

    说完,她与茵茵将茶点布置上,随后斟了一盏茶对众人敬道:“得好书好文,当共贺一盏,请。”

    温惠也举盏畅道:“胥掌柜说得不错,得好文章,当贺一盏。”

    两人共敬胡煦,胡煦赶忙举盏相迎。

    胥姜又看向宋樆,见宋樆捧起茶盏,才笑着向温惠擡了擡茶盏,与他同饮。

    胡煦见状正也含笑欲饮,却见宋樆将茶盏递过来与他轻轻一碰。

    一声细微的脆响,撞得他心头微颤。

    宋樆轻声对他说了句,“恭喜。”

    他失神片刻,然后报以微笑,“多谢。”

    二人共饮一杯。

    读完一篇文,饮罢一盏茶,温惠也该走了。临走前他邀请三人小暑那日去兰园消暑、赏兰。

    胥姜如今不好四处走动,便婉拒了。

    宋樆自是不会拒绝。

    小暑那日朝廷休沐,胡煦也答应了。

    送走温惠,胡煦与胥姜议定了刊书之事,随后也同宋樆一道儿走了。

    胥姜送两人出门,对宋樆邀请道:“宋娘子若得闲,一定要常来,过后温先生出兰谱之时,还得仰赖你帮忙。”

    “好。”宋樆应了。

    胥姜笑着朝她挥手作别,宋樆迟疑片刻,也擡手朝她挥了挥,然后与胡煦一前一后走了。

    走到半途,宋樆稍稍顿了一步,待胡煦跟上来后,两人一起消失在巷口。

    “胥姐姐,你傻笑什么?”茵茵在胥姜面前挥了挥手。

    “嗯?”胥姜回神,“想着肆里又要出新书了,高兴。”

    “哦——”

    两人正要进屋,汪掌柜就朝这边来了。

    “妹子,方才那人可是我胡兄弟?”

    “是他。”

    汪掌柜凑近小声问道:“与他一起的娘子是谁?”

    “那是宋娘子,是我请过来帮一个客人校订兰谱的。”

    “他俩相熟?”

    胥姜见他一副‘媒’样儿,不由得失笑,“可别又乱点鸳鸯谱。”

    虽说宋樆瞧着对胡煦有意,可胡煦眼下还未明,可不好混凑,最好顺其自然。

    “哪有。”汪掌柜嘿嘿一笑,“只是顺嘴一问。”

    胥姜知晓他凑热闹的性子,叮嘱道:“可别问到人前去了,那宋娘子脸皮薄,莫要唐突了她。”

    “不会不会,再说我跟人家也不认识,哪好去问?”

    “胡煦也别问。”

    这种事还是得水到渠成,就像她和楼云春,开悟了自会走到一起。

    汪掌柜别的不成,可在这方面却机灵得很,听胥姜这么一说,便知这里头有门道。

    “我不问他,我就问问你。”

    “也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说完,胥姜便拉着茵茵进屋去了。

    汪掌柜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看起来是咱们胡兄弟头上开桃花了啊。”随后又欣慰道:“不错不错,瞧模样也是般配的。”

    随后同祝护卫和薛护卫约了讲故事的时辰,晃晃荡荡地回自家米铺去了,走到米铺前,擡头欣赏楼云春替他写的几个灯笼,抚手赞道:“好,好啊!”

    他铺子里的帮工道:“好什么?这灯笼都挂了多久了,掌柜的你还没看腻?”

    “嘿,你懂什么?”说完,支使道:“米称好了,赶紧装车给泰康坊那头送过去,人还等着呢。”

    帮工哼道:“知道了。”

    书肆里,胥姜收拾好杯盏,拿起胡煦的文章来读,读完后不由得感叹,“果真好文章。”

    随后又想起《蒙学新集》一书难求的盛况,只觉得眼前有一排排地铜钱在向她招手。

    她财迷地抱着胡煦的文章直扭,“我又要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