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县委书记孙春平今夏菊开叶迷情劫三部曲惜之海角琼楼秋梦痕相看两不厌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论语密码 > 第四十一章 宫中刺客

    朱安世琢磨了一夜,终于想定了两句话。

    第二天他背着樊仲子等人,找到庄子上的管家。那管家粗通文墨,朱安世向他请教几个字,一个一个都仔细学会记牢后,便讨要了笔墨,躲进自己屋中。

    他关好门,先研好了墨粒,浓浓调了些墨汁。而后从床头取过一只木盒,里面一卷白帛。这是离开博望苑时,太子命人誊抄好赠给他的孔壁《论语》。他取出那卷《论语》,展开最后一张白帛,见最末一句后面还有几寸空余,心想:足够了。

    他拿起笔,照着郦袖教他的样子握好,先蘸着水在几案面上练习。写了十几遍后,觉着已经纯熟,才向墨汁中浓浓蘸了一蘸,又在砚台边沿上将笔毫仔细捋顺抹尖。而后,坐得端端正正,深吸了一口气,提笔在那片空余白帛上,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写下那两句话,又落上自己的姓名。

    虽然练了许多遍,书写时,手却一直抖个不住,几个字写得歪歪斜斜、笨笨拙拙。他越看越不中意,但又不好涂改,只能这样了。这样或者更好,郦袖知道我字写得丑,写好了反倒认不得了。儿子现在字写得那么好,见了一定会笑我,笑就笑吧,你爹就是这么笨,你能比爹强,爹欢喜得很。

    他坐在案前,盯着那白帛,一字一字,一遍一遍,默念着,自己笑一阵,叹一阵,而后怔怔呆住,鼻子一酸,眼睛一热,竟落下泪来。

    这时门忽然叩响,随后是韩嬉的声音:“青天白日,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做什么呢?大伙儿在等你去喝酒呢。”

    他忙两把擦干眼睛,随口应了一声“我这就来!”同时急急卷起白帛,放回盒子,盖好盒盖,藏到枕头内侧,这才起身出去。

    晚饭时,朱安世畅饮谈笑,韩嬉三人望着他,全都有些惊异纳闷。

    他心想:等他们察觉,我已是死人了,这是与朋友们最后一次饮酒,当得尽兴。于是假托说愁烦无益,不如开怀畅饮,而后好好寻思救人之策。三人听了,方始放心。朱安世感念三人待己之恩,尽心敬了几轮酒。

    吃饱喝足后,他装作大醉,跌跌撞撞回到自己房间,蒙头便睡。

    睡到半夜,他睁眼醒来,起身用壶里冷水抹了把脸,换上夜行黑衣,背好夜行包。因想着倘若刘彘离得远,得飞掷兵刃刺他,便弃刀不用,取下墙上所挂一把好剑,随身佩好。

    临出门,他又回头望了一眼枕畔那只木盒,他怕樊、郭、韩嬉三人察觉,故而没敢提及。不过他们都知道这《论语》是他留给自己儿子的,自己死后,他们定会找到郦袖母子,将《论语》交给郦袖。不必担心。

    他转身轻轻开门,翻墙出院,向长安奔去。

    奔到双凤阙下,他攀上飞阁,越过城墙,滑入城中,避开路上巡卫,穿街过巷,来到司马迁宅前。

    翻墙进去,见北面一扇窗还亮着灯。过去一看,房内一人在灯下执笔写文,正是司马迁。

    他轻叩窗棂,低声唤道:“司马先生,我是朱安世。”

    司马迁听到声响,先是一惊,随即辨出他的声音,忙开门让他进去。

    “司马先生,请恕我深夜惊扰,我是来问一件事,问完就走。”

    “什么事?”

    “天子现在哪里?”

    “你问这个做什么?”

    “先生最好不要问,你只须告诉我便可。”

    “建章宫。”

    “明日早朝什么时辰?”

    “卯时。”

    “罢朝后呢?”

    “天子要去上林苑游猎。”

    “骑队在哪里等候?”

    “玉堂之南。”

    “好,多谢!告辞!”朱安世转身出门。

    司马迁追上来问:“朱兄弟,暂停一步,你究竟意欲何为?而且,我也有事问你,那孔壁《论语》——”

    朱安世心中有事,更怕牵连到司马迁,因此并不答言,快步出门,纵身跳上墙头,翻身跃下,原路返回。

    他又爬上飞阁,攀着辇道下的横木,躲过上面巡卫,凌空攀行半里多,越过城墙,来到建章宫,溜下飞阁石柱,躲进草木丛中。

    这时已经是凌晨,天子早朝在建章前殿。上次进宫营救驩儿前,他曾细细查看过建章宫地图,从他藏身处向西直行一里多路,到宫区中央便是建章前殿。正南对着玉堂,前殿与玉堂之间,则是中龙华门。

    朱安世知道刘彘寝处必定守卫森严,故而没有打问。行刺只能在途中,正巧刘彘罢朝后要去上林苑,必定是下建章前殿,走中央大道,穿中龙华门,过玉堂,出建章南门。既然骑队在玉堂之南等候,自前殿到玉堂,途中只有常备护卫。

    于是,他避开巡守,一路潜行,来到南端的鼓簧宫。又沿着宫墙折向西面,趁着天色昏蒙,一路躲避,到达南区中央的玉堂。

    堂下有间黄门寝室门虚掩着,他推门溜了进去,房内无人,应该是应卯去了,正好藏身。

    他透过窗户,查看地形,见北面一座门阙,巍然轩昂,是中龙华门。通过此门,一条青玉大道,直达建章前殿。宫中人行走,都是沿着周边阁道,宫殿之间场阔数里,空空****,根本无处藏身。他窥望良久,抬头看到中龙华门,忽然想出一个主意,趁天色未亮,离了玉堂,悄悄行至中龙华门下。

    中龙华门门檐距地有两三丈高,朱安世取出绳钩,向上用力一抛,钩住檐角,随后猱身上攀,不多时,攀到门顶。顶上四角飞檐,檐脊各有一条木雕漆金的飞龙,龙身径长两尺余,刚好能遮住身子。他便蹑足来到左边两条檐脊交会处,缩身伏在凹角里,四处一望,周围宫殿在几十丈之外,若不细看,应不会有人发觉。

    他趴伏在那里观望,半晌,晨曦微露,天色渐亮,隐约遥见建章前殿高台上,黄门宫女往来急行,应该是快要早朝了。果然,不多时,就见许多官员陆续由阁道登上殿侧台阶,依次从大殿边门进去。

    他抬头向西北遥望,越过宫殿高墙,那边是太液池,能依稀望见青峰耸立、白雾蒸腾,水中央隐现一座楼台,是渐台,驩儿正在那里,被囚在石室之中。

    他默默道:驩儿,朱叔叔来救你了。

    过不多时,只见一队宫卫护着一辆金碧辉煌的八马车驾,行至中央台阶之下,马头朝南停好,宫卫分作两列,整齐侍立于车驾两侧,各个手持长戟,笔直竖立,纹丝不动。

    朱安世心道:是了,刘彘的车驾。

    他数了一下宫卫数目,共六十四人。倒也不是太难对付。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那些官员陆续退出,随后,只见一队宫人黄门从前殿正门出来,中间有四个黄门扛着一架伞盖木榻,木榻上隐约坐着个人,自然是刘彘。

    朱安世不由得握紧剑柄,睁大眼睛细看。

    连宫女黄门一共二十四人,护着木榻缓缓走下前殿数百级长阶,来到车驾边。两个黄门搀下刘彘,另一个黄门已经跪伏在车边,刘彘踩着地下黄门,上到车中。车驾缓缓启动。宫卫分作两部,三十二人前导,三十二人殿后,二十四个黄门宫人护侍车驾两侧。

    这时朝阳升起,霞光照射建章宫千门万户,到处金光闪耀。地下青玉砖也镀上一层金箔,大道流金,似是登仙之路。那车驾彩幡飘扬、金辉熠熠,真如神龙骖驾、玉虬仙舟。

    朱安世被那光芒刺到眼睛,猛然发觉一事,心里暗叫:不好!

    方才,他寻思行刺之策,本想趁刘彘车驾穿过门下时,自己拽住绳索,从空而降,刺穿车顶,直击刘彘。然而此刻看车身映射光芒,才知那是一辆铜车,车顶车壁都是铜制,根本无法刺穿,只能从车门下手。而车门在左侧,门边有两个黄门紧紧护侍,只有先除掉黄门,才能刺杀刘彘。前导、殿后的宫卫,距离车驾最近的只有十几步,片刻之间就能赶到,行动必须极快。

    他拔出长剑,在衣襟上割下一条布带,缠在左掌上。又抓起身边的绳钩,将铁钩用力钉在檐顶木梁上,拽了几拽,确认钩牢后,他略想一想,再也没有什么可预备,于是向刘彘车驾望去。仪队距离中龙华门只有七八丈远,已可辨认出最前宫卫的面容。车驾前悬挂着锦帘,看不到车中。

    是时候了,朱安世长呼一口气。

    血气顿时上涌,心又开始剧跳。但只是激奋,丝毫没有畏怯。

    相反,他从未觉得自己如此庄重肃然、雄武有力。

    他右手持剑,左手攥紧绳索,目不转睛盯视车驾,随时准备腾身跳下。七丈、六丈、五丈、四丈、三丈……

    忽然,左边响起一声嚷叫:“停!停下来!”

    四下里本来一片寂静,这声音尖厉无比,穿刺耳鼓,回**在殿阁之间,惊起四周殿顶的宿鸟,扑啦啦,向空中乱飞。

    朱安世忙扭头望去,只见一个黄门从左侧宫殿中奔出,向车驾急急奔过去,边奔边扯嗓大喊。

    仪队前列侍卫长听到叫声,忙举臂一摆,仪队车驾顿时停下。

    朱安世大惊,再一望,只见左侧宫殿又奔出十几人,都是黄门,随后,一队宫卫也冲了出来,全都手执长戟,向车驾疾奔。

    不好!定是有人见到我藏在这里,行踪暴露了!

    他急忙定神,心中闪念:自己如果现在下去,相距还有两丈多,完全能在报信之人到达前先赶到,但必须先冲过前面三十二名宫卫。而且,就算闯得过第一阵,还有几十名黄门宫女,更有殿后的宫卫。得再厮杀一番,才能接近车门。

    这第二关过得去吗?

    他望望那车驾,心底知道:绝难冲得过。

    但不论如何,自己行迹已经暴露,如果现在不动手,刘彘遭了这一回,必定会加倍警戒,再想刺杀,根本无望。反正自己早已想好要死,何必多虑?冲下去就是了!就算刺不到刘彘,也该死个痛快!

    他不再多想,抓紧绳索,腾身站起,正要抬腿跃下,忽然想到驩儿。

    我这一死固然痛快了当,但我死之后,谁来救那可怜的孩子?

    他又向车驾望去,宫卫们仍持戟严待,那报信的黄门还在奔跑呼叫,他身后其他黄门和宫卫也疾奔不止。而那车上,锦帘依然垂挂,刘彘就坐在里面。

    他犹豫片刻,随即清醒:虽然自己只剩一副残躯,活着只有耻辱,却也不该如此轻弃,驩儿还在等我去救。死有何难?生才不易。我不能为求一时痛快,就这样莽撞死掉。

    主意一定,他随即向玉堂望去,那边依然寂静无人,看来警报还未传开,只要奔到那里,左右都有花木草丛,未必逃不掉。

    于是他抓住绳索,一跃而下,从门檐凌空坠向地面,片刻之间,脚已着地。再看车驾那边,宫卫们已经发觉,并纷纷挺戟朝自己奔来。这时,剑已无用,反倒惹眼,他振臂一甩,将手中长剑掷向前方,长剑划空而起,飞向车驾。[1]

    他随即转身,一路疾奔,奔到玉堂下,顺着旁边小道,跑到玉堂后面阁道,向左右一看,两边各有一队宫卫奔来,而正前方,则是一道宫门,自然有门值把守。正在犹豫,耳侧忽然有人叫:“这边!”

    转头一看,是个宫女,再一细看,竟是韩嬉!

    韩嬉躲在一块巨石后,身穿宫女衣裳。他忙跑过去,韩嬉说了声“跟我来!”随即转身钻进旁边阁道下面,他忙跟了过去,也俯身钻进去。阁道离地三尺悬空而建,韩嬉带着他伏地爬行了一段,上面响起一阵急重的脚步声。二人忙停住,等脚步声远去,才钻出阁道,躲进旁边树丛中,穿石绕树,向东跑了一阵,来到一处石洞前。韩嬉从石洞中取出一包东西,是黄门衣冠,她转身递给朱安世:“快换上!”朱安世忙将外衣脱下,塞进那个石洞,随后换上黄门衣冠。

    韩嬉又带着他前行一段路,前面现出一道墙壁,到了墙角下,见草丛中一块石头上放着一个木托盘,上摆着一套酒具,旁边还有一个食盒。

    “你提食盒。”韩嬉向他微微一笑,随即俯身端起托盘。

    朱安世忙提起食盒,两人沿着宫墙来到阁道,上了阁道,放慢脚步,向北边走去。

    一路上不时有宫卫持戟密搜急查,看到他们,却都没有起疑。两人行至飞阁辇道附近,趁左右无人,跳下阁道,躲进飞阁下面的草丛中。

    朱安世等四下无人,才小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韩嬉浅浅一笑:“这还用问?”

    朱安世心中一阵温暖,一阵愧疚,说不出话。

    两人一直等到天黑,不远处忽然一阵叫嚷**,附近巡守的宫卫闻声,纷纷赶了过去。

    韩嬉轻声道:“是郭大哥,我们走!”

    两人急忙攀上飞阁,越过宫墙,溜下墙头,急走了不多远,林子边,一个人牵着四匹马等候在那里,是樊仲子。

    ******

    驩儿始终没被释放。

    四人日夜商议对策,寻找时机。

    朱安世虽然时刻担忧驩儿,却不再焦躁。他能逃出建章宫实属不易,这条性命得自三位朋友的舍身相救,只有救出驩儿,这副残躯才用得其所,才对得住朋友,也不枉自己残身毁容、抛妻舍子,辛苦这一场。

    只是经他一闹,宫中戒备越发森严,百般思量,也未找到营救之策。

    一天黄昏,四人正在商议,司马迁忽然来到庄上。

    他穿着便服,独自一人骑马来的,神色甚是惶急。进了门,也不坐,见到朱安世,便急急道:“朱兄弟,你得尽快离开这里!建章宫御厨房搜查失物,从一个宫女床底砖块下面搜出一包绢带,上面写满了字——”

    朱安世猛地叫道:“阿绣?”

    司马迁点点头,叹口气道:“厨监将阿绣姑娘和绢带一起交给了光禄寺,今早吕步舒来向天子奏报,说阿绣和你串通,盗传《论语》,又说那日刺客携剑独闯建章宫时,有个小黄门隔着窗看到了那刺客,满脸尽是疮疤,吕步舒断定那刺客正是你。天子大怒,立即下命通缉你。明天定然会四处大搜,京畿之内都不安全,你赶快离开这里!”

    朱安世忙问:“阿绣怎么样了?”

    司马迁黯然摇头:“吕步舒没有讲,但阿绣姑娘恐怕已遭不测。吕步舒已经在继续追查,定然又将是一场血雨腥风。诸位也都要小心,最好一起远远逃走。”

    司马迁说完,便立即告辞,匆匆离去。

    想起阿绣,朱安世心中伤怀,怔怔道:“是我害了她……”

    果然,长安、扶风、冯翊三地巡卫骑士尽被调集,大闭城门,四处严搜。[2]

    樊仲子忙将朱安世藏到后院谷仓下的暗室中,平日大家就在这暗室里议事,倒也暂时安全。

    躲了两天,仆人忽然从外面打开秘窗报说:“任安大人来了。”

    樊仲子忙命仆人请任安进来,任安也是一身便服、一脸惶急,一见朱安世,也急急道:“朱兄弟,你得马上离开这里!”

    朱安世未及答言,樊仲子已先问道:“他们追查到这里了?”

    任安点头道:“丞相公孙贺要来捉拿朱兄弟。”

    樊仲子奇道:“公孙贺?关他什么事情?他夹杂进来做什么?”

    任安道:“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擅自挪用军饷一千九百万,被发觉,下了狱。公孙贺救子无路,见天子正极力追捕朱兄弟,便恳求天子,捉了朱兄弟,来赎儿子之罪,天子应允了。”

    樊仲子道:“他想捉就捉吗?三辅骑士到我庄上来搜过,都没能找到。”

    韩嬉在一旁却提醒道:“太子知道。”

    任安点头道:“太子门下有一位书吏和我私交甚厚,十分敬重朱兄弟,两个多时辰前,他来给我报急信,说公孙贺去求太子,让太子说出朱兄弟下落——”

    郭公仲忙问:“说……说了?”

    任安道:“太子并没有立即答应,只含糊说一定尽力相助。但公孙贺毕竟是他的姨父,公孙敬声是他表弟,若不是怕受牵连,他怎么会避亲救疏?而且卫皇后也知情,一定会逼他说出朱兄弟的下落。你们藏身之处,早晚会泄露出去。所以,赶紧离开此地,远远逃走!”

    朱安世一直在听,想的却不是逃,他听到“公孙敬声”,猛然想起阿绣——阿绣当初不正是因为无意中撞破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奸情,才被公主寻事处罚?与公主私通,此罪极大,甚至会祸及丞相全族。这一阵他日夜寻思营救驩儿之计,苦无出路,此刻心头一亮,忙问道:“如果有人告发丞相罪行,天子会不会亲自听审?”

    任安一愣:“应该会。你问这个做什么?”

    朱安世不答,却道:“赵王孙大哥曾讲过,说刘彘最恨外戚势力庞大,他断言卫皇后及公孙贺迟早要被剪除。”

    任安道:“嗯。这话倒也没错。不过,太子立位已久,又是长子,天子对其一向钟爱,而且天子年事已高,恐怕不会再新立太子。”

    朱安世道:“刘彘就算饶过皇后、太子,至少不会放过公孙贺。公孙敬声为恶已久、臭名昭著,长安城哪个不知?现在才来惩治,恐怕是刘彘觉得时候到了。先除儿子,再灭老子。我猜刘彘现在正在找公孙贺的把柄。公孙贺要捉我赎罪,正中刘彘下怀。我盗了汗血马,又进宫行刺,刘彘定是要将我碎尸万段才解气。公孙贺若是能捉住我,正好遂了他的意,若捉不住,也正好给公孙贺定罪。无论如何,公孙贺这次是躲不掉了。倘若这时有人再告发公孙贺,刘彘就更加如愿了。任大哥,若是要告发丞相,该走什么途径?”

    任安更加疑惑,但还是答道:“要告丞相,最便捷的路子,是先向内朝官上书,事关丞相,内朝官必不敢阻拦隐瞒,会直接上报天子。”

    “吕步舒?”

    “对。”

    朱安世笑道:“那就好!我去见公孙贺。”

    众人大惊,齐望着他,不明所以。

    朱安世将阿绣旧事讲述一遍,随后道:“公孙贺父子已是死人,我就用这点秽事,借他们父子的命,还有我的命,来换刘彘的命。只要在一丈之内,我就能设法杀掉刘彘。”

    郭公仲大叫道:“……蠢!”

    樊仲子和任安也忙一起劝阻,朱安世却充耳不闻,始终笑着在心里盘算。

    韩嬉一直望着朱安世,没有说话,半晌才轻声道:“你们不用再劝了。”

    诸人一起望向她,韩嬉注视着朱安世,叹息道:“你们让他去吧,这样他才能安心。”说着,竟流下泪来。

    ******

    朱安世从枕畔取过那个装着孔壁《论语》的木盒,坐了下来,打开盒盖,抽出匕首,从头顶割了一把头发,挽成一束,放到帛书之上,盖好盒盖,端端正正摆到几案中央。

    一抬头,却见韩嬉站在门边,呆呆望着他。

    朱安世咧嘴一笑:“你来得正好,我有件事情得再劳烦你。”

    韩嬉勉强回了一笑,轻步走过来,端坐在他的对面。

    朱安世看她这一遭清瘦了不少,回想这几年,韩嬉诸多恩情,此生再难回报,心中涌起一阵歉疚,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你不是说有事托付?”韩嬉轻声问。

    “噢——”朱安世忙回过神,从案上拿起那只木盒,手指摩挲着盒面,笑了笑,“这是孔壁《论语》,我儿子郭续在读书习字,我想留给他。”

    “这是你千辛万苦盗出来的,你儿子读了,一定会感念你这个父亲。”

    “我要求你的正是这桩事,你能否替我找到郦袖母子,将这东西交给他们?本来我想托付樊大哥或郭大哥,但我妻子藏身太隐秘,连我都找不到,他们两个就更难找到。你聪慧过人,比我妻子只会强,不会弱,恐怕只有你,才能找见他们母子。”

    韩嬉点点头,眼圈微红:“好,放心,我一定办到。”

    朱安世嘿嘿笑笑,又深叹了一口气:“你这些恩情,我是没办法回报了。”

    韩嬉凄然一笑:“等我们都做了鬼,我一定要赶在她之前找到你,到时候你再慢慢回报——”说着泪水顿时涌了出来。

    [1]《资治通鉴·汉纪十四》中记载:“(征和元年)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

    [2]《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征和元年)冬十一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