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荷兰情杀案乔治·西姆农帝凤高中1:笨笨美少女雪儿苏青散文苏青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人文 >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 > 第十七讲 日升月恒 皇天后土——颜色釉(上)

第十七讲 日升月恒 皇天后土——颜色釉(上)

  我们这一讲开始讲颜色釉。这一讲主要讲蓝、黄、红、白四个颜色。首先要说跟这四个颜色相关两种古代制度。

  祭祀制度

  第一个是祭祀制度。从远古时期起,古人就开始祭天地日月。北京现存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是明清两代帝王的祭祀之地。天坛是蓝色,地坛是黄色,日坛是红色,月坛是白色。那么,这四个坛在历史上都分别烧过相同颜色的祭祀瓷器。《大明会典》有这样的记载:"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此处的陵是第祭祀的郊坛。圜丘就是天坛,我们去天坛去看,那个天坛的主建筑是圆的。方丘即是地坛,取天圆地方之意。中国人一说就是天圆地方,比如,我们的古钱,外轮廓是圆形的,中间的孔是方的。那么,天坛的蓝色就是代表天的颜色;地坛的黄色那肯定是代表土的颜色。那下面就不用说了,日坛的红色就是太阳,月坛的白色代表月亮。这四种颜色是自然界与生俱来的颜色,是人类观察到最重要最早期的颜色。我们在远古时期的人类,在没有生产力,没有创造力的时候对自然界的颜色,那就看到的就是天地日月。

  八旗制度

  第二个制度是八旗制度。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初起兵。他把士兵分为小队,每十个人一队。第个人拿出一支箭给这个队长,所以这个小队就叫"牛录",队长就叫"牛录额真"。"牛录"是什么意思呢?在汉语中就是大箭的意思。到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的时候,当时努尔哈赤才有一千二百人,分成四个牛录——就是四个小队。用旗色划分,他选择的颜色就是黄、白、红、蓝,就是这四个自然之色。

  这四色就是八旗之初。随着努尔哈赤不断地东征西讨,增加了满洲、蒙古、汉人的士兵,实力不断地增强,于万历四十六年增编四旗,他没再选其他的颜色。他仍在这四个颜色中镶一个边,来区别那四个本色。红旗镶的是白边,其他三色都镶的是红边,这样就凑成了又四旗,加上原来的四旗,这就是八旗的来历。那么,到皇太极做皇帝的时候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从以上两个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蓝、红、白这四种颜色在宫廷中的一个重要性。祭祀制度、军队的制度非常地重要。因此,这四种颜色所代表的瓷器,反映了一种皇家思想。

  元人尚白

  我们先从白釉讲起。白釉是一切瓷器的一个基础,尤其优质量的白釉。

  景德镇元代白瓷的出现中导致景德镇瓷器最终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一个保证。元青花之所以有霸主地位,是因为有白釉的出现。如果我们没有白釉就不可能在上面画出那么亮丽的青花来。如果我们设想,那个底子的颜色发黑发闷,都不可以使青花显得亮丽。

  元代以后白釉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跟元人的统治有关。元人是提倡白色的,尚白,崇尚白色。究其原因呢,有人认为,蒙古人以奶食为主食所以他尚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时候,他骑什么颜色的马?听到这儿应该可以反应过来,他一定骑一匹白马。我想,如果有人拍电视剧,让成吉思汗骑一匹黑马,就显得不那么合时宜。

  那么,元代还烧过什么白的东西呢?白琉璃瓦。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今天没有看到一件实物。所以当你碰见一块白琉璃瓦的时候一定元朝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琉璃瓦主要是黄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少量有黑色的,没有见过白色的琉璃瓦,但史书上记得清清楚楚,元朝人烧过白色的琉璃瓦。我们的建筑最有名的是北京的白塔寺,都是元代所建造的。元代人对白的追求是一种精神追求。这个精神贯穿到他的物质上,那么元代白釉就应运而生。

  枢府釉

  元代的白釉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枢府釉"。那么,"枢府"是什么呢?枢府是元代枢密院的一个简称。枢密院是掌管着国家的军事。枢府釉中呢,一般情况下,枢府瓷是在盘子或碗中间对应地写两个字"枢府"。有龙纹的,少量的凤纹以及大量的花卉纹的。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这样记载,说:"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一回有一个朋友带着一个老乡上我们家,给我看过一个枢府釉的盘子。当时要得非常贵,价钱很高。我对枢府釉的了解全部源于书上的知识,当时是真正意义看到的实物。非常贵,但我很想买。

  然后我就跟这个人讨价还价,中间人就跟我说:"不能跟他讨价还价,他很有钱,是河北第二富,"不是河北首富,是河北第二富,"所以,他不会跟你讨价还价。"所以,我就没有办法了。我就只好把这个盘子买了,花了很高的代价。

  那么,过了很久以后,这个枢府釉一直不被社会所认识,我又碰见了很多比这个还好的,还便宜的。就是我当时当了一个大头。我当大头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我有一些感悟。我的感悟就是,自己能够解嘲。就是收藏中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知识,价格波动是正常的。社会的好恶都有是有轮回的,一时这个价位高,一时那个价位高。我们所有的收藏品,没有一种收藏器永远呈上升态势,都是有波动的。那么我赶上一个高峰,我占领了一个制高点,跟着人家走了下坡,我就在上面看着吧!但是下一个高峰的时候对我可能就会有好处。

  永乐甜白釉

  明初永乐时候,特别爱烧白瓷,而且白瓷的成就非常地高,被后世称为"甜白釉"。但这名称出现得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就出现了。永乐当朝生产出来的白釉不叫"甜白釉"。叫"甜白釉"的时候跟另外一个东西有关。我们今天大家家里厨房里都有白糖,白糖什么时候出现的?十六世纪。在那之前都是黑糖或者说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白度是有一种内心的感受。从那以后才开始叫"甜白釉"。

  


  永乐甜白釉是白瓷有史以来最高峰,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有收藏。它是一种很细腻的白,能从这种甜白釉的命名中感受出来的一种白度。后来历朝历代都在烧白瓷,但都赶不上永乐甜白。

  朗唫阁

  入清以后,康熙大量地开始烧白瓷。这时候的白瓷不是单一的白瓷,都开始带有刻工。康熙的白瓷多少有一点闪青,不是很白。白瓷到了雍正以后,白度非常高,几乎是纯白色。雍正本人就非常喜欢白瓷。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朋友给我拿过一个白釉的僧帽壶。进来就跟我说:"这底下还刻着字呢。"我说:"刻着什么字呢?"他说:"朗唫阁。"我翻过来看了看,我说:"这个字念金吗?"他说:"我反正不认识的东西念一半。"一口字边一个金,我说:"这个字念唫(音银)。跟吟诗作赋的吟是通假字,朗唫阁。"他说:"这朗唫阁哪儿来的不知道。这壶看着胖胖的,不怎么好看,也没有纹饰,白的。"我就告诉他"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朗唫阁是雍正在继位之前自己的私邸,雍亲王的私邸,就是他们家,可见这东西的重要性。"

  


  收藏的时候,你一定要知识要全面。所以,人在收藏的时候要勤快,不明白的就查书。书上有没有,一定有。要不然我也不知道,我也是从书上查来的。我不比他聪明,我只是比他勤快而已。所以,学习上就非常忌讳犯懒。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犯懒。比如,懒得去查资料,有时候你碰到一个问题,你查资料可能要杳半天,你一懒就滑过去了,可恰恰是这个知识在某一天、某一刻会起作用,会让你受益,可你浪费了这个机会。

  乾隆以后呢,白瓷就变得非常地娴熟。它因为娴熟,它就不追求了。我做起来很容易,非常白,很漂亮。那么,乾隆过后,白瓷就不太作为艺术品种了。

  宣德红釉

  下面讲红釉。元代就有红釉烧造,跟釉里红同时,但它的存世量非常少。明初,我讲过朱元璋个人的爱好红釉,影响到永宣,红釉就开始成熟起来。宣德红釉在史书上记载非常有意思,它说;"如初凝之牛血。"就像刚刚凝固住的牛的鲜血,就是颜色非常重。它是一种沉着的红色,而不是漂浮的红色。

  


  我曾经碰见过一个学生。他拿过一个红釉碗给我看。我说:"这东西是对的。"他说“他找别人看了,别人都说不对,拿不定主意买不买。”我说:"这东西肯定是对的。"他说:"你怎么能有这个把握呢?"我说:"书上写了,宣德红釉"色红如日,用白锁口"。什么意思呢?就说宣德的红釉的颜色非常红,但是口沿上有一圈白。你注意过没有?这个碗的口沿是白的。"他说:"哦!是这么一个道理。"过后他又去找人看,他又找人去探讨,抱着这只红碗到处去询问。回来我就跟他说:"收藏最忌讳的就是你这种左右摇摆。你看不懂的时候,应该相信一个你可以相信的人。如果你连这点把握都没有的话,抱着这个碗问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意见,你就要放弃此事。所以,你一定要拿个准主意,即便错了也获得一次经验。"

  宣德以后,红釉就停止了生产了。我们非常优良的瓷器品种大部分都停止在这个时期,只有在明代的少数几个时期偶尔一露。红釉烧造成本高,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技术失传就没有人去再去复烧。

  郎窑红

  红釉停烧二百多年后,清代才开始加以恢复。康熙时代的红釉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郎窑红。郎窑红跟郎廷极有关,我们在前几讲讲过,宫廷派下去的督窑官。郎廷极当时对红釉痴迷,经过反复实验烧造出来一种带有玻璃质感的,浓重鲜红的一种瓷器,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郎窑红"。

  


  郎窑红的特征是"脱口垂足郎不流"。这话说起来跟谜语一样,什么意思呢?是指它在口沿边上露出一圈灯草色,就是一层白白的颜色。红釉到足部的时候就垂得比较多,积累得比较多,这叫"垂足"。但是它不会流过圈足,所以叫"郎不流"。标准的郎窑红瓷器,颜色越往下越深,底呈苹果青,也有呈米黄色的。

  我早年特别爱逛天津的市场。当时北京没有这样的地摊,天津、沈阳倒是有地摊的。我们都早早的,每天天不亮,不是每天,第一次去的时候,天都没亮就到了这个地摊上,然后在茫茫的人海中寻找你喜欢的东西。

  但是有一次,我去天津去办事,到那个市场的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十一点了,但因为每次去都是清晨,所以那个感受觉得有一上午的时间。我一去,就看到了一块郎窑红的盘子,跟这个摆摊的人讨价还价,当时应该说非常便宜,他只跟我要八百块钱。我就说,能不能四百、五百、六百,反正不愿意给八百。然后他说:"不了八百我不卖。"我说:"你见过卖菜的吗?那卖菜的都是早上贵,到中午便宜,搁蔫了就便宜。"他说:"我这就不能便宜。"然后,我就拿出了那种惯用伎俩,就是绷着,我先去转一圈,回来再说。我绷完这一圈回来,这人找不着了,为什么呢?我的时间观念老是过去的时间观念,认为我是早晨到达的,他且在那儿待着呢。但是我那天到达那个市场的时候,已经是临近中午了,这个摊主绷不住劲回去吃午饭了,就走了。对我来说这就叫"煮熟了的鸭子飞了"。我至今也没有买到过这么便宜的郎窑红盘子。想来想去,还是那句话管用,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时该出手时没出手,所以就吃了大亏。

  


  康乾以后,红釉就变得非常非常地丰富。比如,高温釉中有霁红、豇豆红、窑变红;低温釉里有珊瑚红、胭脂红、矾红。它有各种红色。红釉是非常丰富的一种品种。

  是国宝总要发光

  元代的蓝釉跟红釉同时出现。元代的蓝釉往往都带有反白纹饰。比如有件国宝,元代蓝底白龙梅瓶,早年扬州文物店收购的。关于这个梅瓶,由于历史久远,故事版本很多,我听过无数种版本。最有意思的版本是说,当年有一个农民扛着两个这样的瓶子走到了扬州文物店,让他们收购。一个瓶子就是这件,另外一个有点残,口上有一点破。然后工作人员就说,这东西不错啊,挺漂亮的,我们给你八十块吧。八十块在当时是非常大的价钱。这个农民就把这个好瓶子卖给了扬州店,那个破瓶子出门往垃圾堆就给扔了。这就是这个瓶子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故事,我们就是当故事来听。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十多年前。当时对元代的这种蓝釉白龙梅瓶全国都没有人能够有认知,认为这个瓶子是雍正年间的,是清代的。在库里搁了若干年以后,才发现这是元代的器物,而且是国宝。

  内心的完美

  宣德以后复烧蓝釉,有两类重要品种。一类就是这种深沉的蓝色,叫宝石蓝。另外他发明一类蓝釉,叫雪花蓝,非常富于诗意,学名叫"洒蓝"。从工艺上讲,它的釉不是沾上去的,也不是浇上去的,是用管吹上去的,所以又叫"吹青"。洒蓝实际上是蓝釉的一个变体,它追求颜色的一个变化,追求层次的一个变化。

  我在很早以前碰见过一个洒蓝的胆式瓶,但口部破了,被店主慢慢用油石给磨得非常平。我当时就觉得一个残器,买了不是很舒服,但是完整器又非常贵,又买不起。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把这个瓶子买了,搁在我的书架上,一搁十几年。我慢慢体会出来一个乐趣。收藏当中,任何人都特别愿意追求一种完美,东西必须完美漂亮。但历史沧桑,不可能历史上所有东西都能完美地保留到今天,遇到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危及瓷器本身。今天能看到一件残器,其实也是一种幸运。

  


  完美本身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但你要想达到这个境界不是件易事,很困难。陶渊明弃官归田,他追求的是主观的一种完美。他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他愿意过一种农民的生活,他追求精神上的一种完美。我们在收藏当中,有时候东西不完美,但要追求内心的完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蓝釉在明代一直在烧,没有间断,它跟红釉不一样。红釉老有间断,它没有间断,晚明的时候还非常地流行。但它基本的颜色都是非常深沉的祭蓝色。清代以后,蓝釉的变化反而不如红釉多。红釉恢复起来算一个新品种,所以它的品种非常多,蓝釉反而变化很少,就是在色泽上有变化,由深及浅,由祭蓝到天蓝,还有月白色——最浅的蓝色叫月白色。它主要的都是有一些文房小件。晚清的时候对蓝色的追求就没了目标了,所以晚清有一种蓝色叫砖蓝色,颜色发灰,非常不漂亮。

  鸡油黄

  跟以上三个颜色相比,黄釉出现得稍晚一些。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元代就有黄釉了,其他三个颜色白、红、蓝元代就有。明初宣德有非常少的黄釉,十分罕见。最著名的是弘治黄釉,被称之为"鸡油黄"。今天大部分家庭已经不杀鸡了。我小时候还杀过鸡,鸡剖开肚子以后,看到那个鸡油那个黄色叫"鸡油黄"。被历代藏家视为黄釉之最,就是说弘治时期的黄釉。弘治时期的黄釉被称之为"浇黄"。浇有两个写法,这一个定法是浇水的浇,有人认为,这个釉是浇上去的,所以叫"浇黄";第二个写法是娇气的娇,是指这个黄色非常娇嫩。

  


  我刚喜欢瓷器的时候,老先生跟我说过,说,弘治黄釉鉴定有一个要点。这个要点是什么呢?就是你仔细看那黄釉里能看出血丝来。从那以后,我就记住了他这个要点。看弘治的黄釉,我看了快三十年了,也没看出有血丝来。你想想,这瓷器中怎么能有血比呢?他都是一种以讹传讹。他那种血丝怎么来的呢?后来我推想一定是从鸡油黄上来的。我们把鸡杀掉以后,肚子里掏出来的那块鸡油上面可能带点血丝。

  皇家专用之色

  清代的黄釉的品种就比较多。有鸡油黄、淡黄、米黄、柠檬黄。艺术的黄釉主要都集中在雍正以前。但是,日用品的黄釉历朝历代都形成为定式,都在烧,这与宫廷的制度有关。黄色是皇家专用之色,主要是因为它谐音,也因为这颜色吉利。

  清代后妃序列有如下排列。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一共八个等级。根据《国朝宫史》经费条的记载,后宫用瓷分六个等级,刚才说到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这五个等级一人一个等级,下面的贵人、常在、答应是一个等级。它使用瓷器分六个等级。比如皇后使用:黄瓷盘220个,各色瓷盘80个;黄瓷碟40个,各色瓷碟50个;黄瓷碗100个,各色瓷碗50个;黄瓷盅300个,各色瓷盅70等等。从这点上看,瓷器都是以黄色为主,而且里外都是黄的。下个等级是皇贵妃。她用的是白里黄瓷盘,就是外黄里白。再下个等级是贵妃,她用的是黄地绿龙盘,这黄都不纯粹了,上面画上一个绿龙等等。

  黄器与五爪龙

  宫廷使用的瓷器等级森严,非常奢侈,但到了乾隆时期,尽管国家强盛,但皇帝本人还是作出很大表率。乾隆为了节省御窑场的费用,允许官窑烧造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变价处理,就是说可以变回钱来,不必都毁掉。皇帝以这种节俭,作为一种皇家的提倡。

  乾隆初年的时候,督陶官唐英上奏折。督陶官唐英,他非常担忧。他跟皇上打报告,他说:"这烧窑的事除了人以外,很多时候是窑火控制。不能我保证你每件都是全美。那么,这里每年每一窑里都会有落选的。那么,落选的数量有多大呢?加起来基本上跟我呈上去的差不多相等。那就是说有一半的东西要淘汰。淘汰了以后,我既不能送给你皇帝用,也不敢流落到民间,我怎么办呢?"说,"我生怕这个事办不好,被皇上怪罪下来。"那么,皇上就御批,"伺后脚货不必来京,即在本处变价。钦此!"他说什么意思呢?他说,以后这个次一等的东西不必把它运到北京再处理,你在当地就可以变价处理,卖掉,变钱。

  


  乾隆八年,唐英又上了一个奏折,他说,黄釉的这个瓷器和有五爪龙的,他说,是皇家专用的,次品也不应该流入民间。他说,他还是担心。皇上又批了一道谕旨:"黄器如折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他说,这黄碗,你请的这个奏折,你的要求,就照着你的要求去办,这个东西不变卖了。但五爪龙这个事,因为民间的五爪龙多了,也就不必再去计较,仍照着以前的规定办。就是换句话说,你可以去卖掉它。那么,可见皇帝对黄器的重视超过五爪龙纹。比那以后,这个黄色的瓷器就不能在民间去变卖了。

  我们讲了蓝、黄、红、白四色,它代表着社会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它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天地日月,更多的表现是皇家以皇权思想所设计出来的瓷器。瓷器中还有很多非自然因素的色彩,下一讲我们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