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雍乾飞龙传独孤红暗影三十八万那多血雨飘香剑忆文非常绝配欧倩兮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 第333章 建安四年

    第333章建……

    至于要如何确定这条大鱼的身份,这就简单了。

    这不是还有田丰身在此地吗?

    找他来见一见也就知道了。

    可惜现在没有那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然在回返军营后就被丢去和押入囚牢的高览作伴的辛毗一定很想发出一句这样的感慨。

    荀攸都不得不在将司马懿点出的人关起来后感慨,这小子何止是抓时机的本事一流,给吕布找出了个这般有利的进攻时机,在抓敌方卧底这件事上好像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

    或许这就是他的政治头脑?

    荀攸想了想司马防和司马朗的表现,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马懿这可能也得叫做遗传。

    但如今这少年人还远不到在历史上曹魏重臣那老谋深算的表现,在上头还有另外几位学长学姐的情况下,更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

    荀攸只是在幽州这一路战线的记功簿上给这少年人记了表现分,便和乔琰写起了这趟作战的奏表。

    有田丰这个宣传案例在前,辛毗这个冒险潜入敌营的绝不可能再重走一次老路,就算不会被对方反过来利用这个套路,在付出的成本上也不划算。

    幽州更不比关中,一旦辛毗在真得到了委任后想要逃回冀州,实在不能算太难,何况他们到如今还没能将袁绍安排入涿郡新兵之中的卧底全部挑出来,更不能在这等存有接应的情况下冒风险。

    与其让对方成为第二个田丰,还不如直接将他拿下。

    反正眼下这番操作中,身在边防军营之中的主将高览,会被吕布突如其来的袭营给劫掠而走,小心潜入敌营从未举止有失的谋士辛毗,会被一个少年人的察言观色给拿下——

    这二者看似不是对袁绍而言的重大损失,也没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却无疑是对袁绍阵营的又一次打击。

    高览的被俘简直像是个笑话,还是在敌我实力的正面交锋中展现出的大笑话,辛毗的被俘则是袁绍亲自送上门去的笑料。

    袁绍要如何恢复这部分折损的士气呢?

    一想到给吕布造势的举动还是出自他们这边人的手笔,他们只怕夜半想起,得更觉得懊恼万分。

    更重要的是,他们幽州驻军这边,手中握有人质了。

    两个,足以用来达成一笔交易的人质。

    “吕布袭营?你们的哨探和营防是干什么吃的!”

    听到沮授派遣下属送来的消息,袁绍本还以为按照沮授的靠谱,该当说的是成功应对了敌方的来袭或者说是让敌方不敢擅动,却怎么也没想到说出的会是高览被俘这种离谱消息。

    正式的交手还没开始呢,就算沮授的官职比高览要大,但高览也已算是一路主将了,何曾听过主将先被俘的情况?

    袁绍差点在闻言中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那报信的下属无奈回道:“我等的准备已算充分了,谁让那吕布袭营根本没打算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就连烧营放火都没打算做,就是奔着凿穿营地之后将高将军劫掠而去的。”

    “此外就是,我们算漏了他们手里的一件东西。”

    在袁绍有些阴沉的目光注视下,他将随身包裹里带来的一台弩机放到了袁绍的面前。

    袁绍狐疑问道:“你拿这破铜烂铁到我面前作甚?”

    不错,出现在袁绍面前的并不是一架完整的弩机,而是一支已经被打碎了的残次品。

    在这支弩机上扎着一把利刃,将其几乎从中对半剖成了两半,也将弩机之中的不少零件打落甚至破坏了。

    “这是此番吕布袭营之中所用的弩机,能一次性发出十支弩箭,比起早已失传的连弩,在破阵之时所造成的杀伤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骑兵的冲阵期间可以用弩,可惜绝没有这个灵活填装弩箭的时间,但倘若这把弩机早已完成了弩箭的填装,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按下这个开关,就可以让弩箭以十支一组的方式发射出去呢?

    这无疑是对敌方极为致命的一击。

    袁绍小心地将这支残破的弩机拿到了手中,见其中还勉强能辨认出的弩箭箭道确实要比寻常的弩机更宽,明显不是只能容纳一支弩箭的模样。

    “吕布接近高将军的时候,就是用了此物冲破的盾矛兵防守。”

    袁绍不满地皱眉道:“此等奇物你们为何不能将其完整地保留下来!自从有了蹶张弩后,就算乔烨舒令人陈兵幽州我也未曾担心过守城会遇上突变,若能将这连弩的技术给破解出来,今日还是他们给我们添堵,明日便成为我等给他们惊喜了。”

    那下属苦笑道:“若真能将其给保留下来我等又如何不愿呢?可这连弩并不是在对面的队伍中全部配备的。唯独一位携带此物的人死于高将军箭下,却在身死之前以佩刀扎进了弩机这才断气。”

    他未曾亲眼见到这一幕,但随同沮授一道目睹着那把短刀从连弩之中拔出,零件掉落了一地,只觉这并州骑兵除却冲阵之时的勇猛,更有一种为报君侯器重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绝。

    沮授都说,这样一支来去如风的队伍就算没有连弩的助力,这次袭营也会成功的。

    若不亲眼看到乔琰麾下人手的本事,他也无法相信,他们居然会是如此面貌。

    可惜在他回返邺城之前沮授告诉过他,这最后一句话就不必告知于袁绍了,只说身在高阳城的守军会尽快整顿营防,将临拒马河与易水的防线重新建立起来就是了。

    听沮授让人传话之中的说辞,袁绍问道:“不会再出现被敌方袭营的消息了?”

    只是一个高览被劫掠走而已,在袁绍这里确实还是一项承担得起的损失。

    可在袁绍得到了沮授那边的“全力为之”答复还未过去多久,他就收到了一份让他差点把牙给咬碎了的消息。

    乔琰声称,要用被她这边俘虏的高览来交换田丰的家人,若是袁绍觉得单只是一个高览还不够的话,那就再加上个辛毗。

    这样一来,这怎么看都是一笔对袁绍而言很划算的买卖了。

    划算?那也得看看她到底是以何种方式提出的这笔交易!

    乔琰这混账玩意把乐平月报的十月刊,专门用了两个版面的内容来记载此事。

    一个版面用于刊载并州骑兵在这趟袭营中造成的战绩,并着重提了一番今年的马匹扩张繁育计划。

    这种数字上的直接震撼让袁绍看得眼睛疼,选择了当场跳过。

    另一个版面上则对于袁绍提出了强烈的谴责。

    她令人写道,冀州人元某在早前的乐平月报记载中就已经被提到过,从一个前往并州打工的老实人一步步成长到尚书台成员的地步,可谓是长安朝廷从外部吸引人才的成功典范。

    但袁绍此人阴招频出,无耻至极,竟然拒绝让元某尚在冀州的家人前来和其团聚,甚至意图扣押人质,令元某成为袁绍的内应。

    乔琰绝不能允许投效长安的忠君之臣遭到这样的待遇,在抓获了袁绍部将高览,并顺藤摸瓜地抓到了袁绍麾下谋士辛毗后,决定以此二人交换回元某在冀州的家属。

    这个交易她或许有损失,毕竟袁绍这两个部下对他而言的重要性都不低,若是只要求财,她能得到的赎还人质钱财必定不少,但为了给投效长安的外地士人以安全感,她必须在此时做出这个榜样来。

    “无耻……无耻之尤!”袁绍拿着这份乐平月报的手都在颤抖。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年的旱灾缘故,乐平月报在冀州青州境内都有不少传播贩售的渠道。

    当袁绍发觉这十月刊中的内容不对劲之时,这些月报早已广泛传播开去了,天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内容。

    尤其是,身在邺城的朝堂官员。

    在今年益州和幽州相继被长安朝廷收入囊中之时,袁绍清楚地听到在邺城流传起了一个说法。

    他们说,以长安朝廷这等凶悍的进攻趋势,袁绍当真能够阻拦住他们收复天下重归一统的脚步吗?

    与其负隅顽抗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还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反正那坐镇在长安城中的天子刘虞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在成为天子后也成为了个仁君,算起来还真是要比刘辩强上不少。

    虽然没能查到说出这投降话来的是什么人,袁绍可以担保,拥有这等想法的人绝不在少数!

    现在,他扣押长安官员家眷的举动,冀州幽州战线上丢地失人的败绩都被尽数披露在了乐平月报上,无疑是对他继数麦借据后的第二次公开处刑。

    但上一次那数麦“趣事”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乐平月报无论是印刷的份数还是传播的广度都远不能和如今相比,只怕还是今日这次的威力更大些。

    “效忠于长安朝廷的人别想被外人拿捏住把柄?她倒是会立好名声!”袁绍一把就将手中的报纸给拍在了桌面上,但就算眼前没了这张报纸,那字里行间对邺城这边的辛辣嘲讽好像还在往袁绍的面前蹦。

    他深吸了一口气,知道此时绝不是他说出元封就是田丰的好机会。

    若他真这么干了,那总得被人质问,为何田丰会以一个普通冀州人的身份来到并州?

    派卧底偷取敌方情报的消息,其实也不算是什么龌龊举动,但前提是不能暴露身份地将消息给带回来。

    在田丰未曾明确表示对袁绍背叛的情况下,他忽然抖露出了对方的身份,从今往后还有谁肯为他冒险?

    而乔琰今日写的还只是他袁绍扣押对方要员的家人,明日就成了两方朝廷交锋不讲武德,更给了她理直气壮出兵的由头。

    她多占理啊,不仅丝毫都没发觉田丰居然是个敌方的探子,在发觉了对方的才华后给了他进学升迁的机会,甚至在发觉他的家人受到了袁绍的制衡无法前来后意图用袁绍的重臣来做出人质交换。

    就算袁绍在此时说出元封就是田丰的事实,说这极有可能就是田丰不好好当这个卧底转而投向了乔琰,他敢担保,按照乔琰这等说瞎话也理直气壮的做派,她极有可能会说——

    “她会说,就算今日知道田元皓的身份有问题,但她并不介意先将他的家人从这个选择的困境中救出来,也算是报答田元皓在这几年间为长安朝廷做出的贡献,而后让他重新进行一番抉择。”

    许攸在旁补充了一句。

    袁绍扯了扯嘴角:“这确实是她做得出来的事情,那到时候就真成了一段美谈了。而我袁绍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笑话。”

    “田元皓的身份更不适合于暴露出来的另外一个原因其实也不需我多说了,他这等效忠于明公而不是邺城天子的,在投效乔琰之中招惹出了这样多的麻烦也得到了善待,与千金买骨并无区别。”

    或许在今年之内还不会引发立竿见影的反应,但明年呢,后年呢?

    而田丰的身份不宜揭穿可能还有另外的一项缘由。

    那冀州的元某是何时来到并州的?三年前!

    田丰这样的河北名士,袁绍得是一种什么脑子才让对方停留在敌营之中三年?

    换了谁都得被敌方待遇所蛊惑转投了!

    袁绍咬牙沉思了许久,忍痛做出了决定:“我们换人!”

    彻底损失掉一个田丰,起码先将辛毗和高览给救援回来,总比一个人都捞不到要强得多。

    这次他算是长记性了!

    别管是探查对面的地盘内经营现状还是探查敌方的军队布置,他都别再考虑将自己的人潜伏过去了,除了被乔琰给一口吞下之外,没有任何一点别的可能。

    田丰的家人茫然地被袁绍送去了交接人质的陉口,早已等在此地的戏志才和曲义将一度被送到太原的辛毗和高览挪交了过去。

    眼见这两人接回,并未缺胳膊断腿,没被乔琰玩上什么文字游戏,负责这趟交接的许攸不由长舒了一口气。

    只是想到这两人明明可以放在幽州被送回,却偏偏要先被送去太原的晋阳走一趟,见上乔琰一面,许攸便不由在心中一阵咯噔。

    这其中可还有个颍川人士辛毗啊……

    这让袁绍会怎么想?

    就算冲着面子上的功夫不会对辛毗做出什么斥责,但从他在那谏言失当、操作失误,再到疑似被乔琰找了谈话的经历,都够让袁绍做出一番猜测了。

    但好在人已接回,其他的事都等回去之后再说。

    只是许攸刚准备离开,就听戏志才说道:“且慢!”

    许攸回头问道:“你还有何事?”

    戏志才微笑回道:“我听奉孝在给我的来信中提到,元子固有个曾经来长安探望过他的儿子名为元西,敢问他为何不在此地送交的人中。”

    许攸的额角青筋一跳。

    别以为他不知道元西是谁,那不就是袁绍的二儿子袁熙吗?

    戏志才也显然知道此事。

    可要是这次的人质交换,还要将二公子给送到对面去,也未免太不像话了。

    他回道:“他过世了。”

    “哦?”戏志才打量了一眼他的脸色,玩味地回道:“那可真是太遗憾了。这等白发人送黑发人之事我会告知于君侯的。”

    “此外——”

    “还有一件事想请许子远先生告知于袁青州,那幽州地界上的俘虏中还有不少你们这边配合辛佐治行动的,也让沮公与一并带走吧,免得还得吃住我们的,到时候找袁青州算利息钱。”

    将所有细作都给挑干净这件事,就不必让他们在新兵之中一个个筛查了。

    万一有误伤的话,还容易在涿郡新兵之中引发些不必要的误会,还是让袁绍那边自己来领人吧。

    一听利息钱这三个字,许攸就有点应激。

    毕竟当年他正是要替袁绍归还借粮的利息,这才因那个天价债务给丢出长安的,现在骤听吃住花销也要利息,差点没当场脚步一顿摔过去。

    “你放心,我们会将人尽快接走的。”

    “那就再好不过了,”戏志才朝着许攸又露出了个笑容,“慢走,不送。”

    这井陉陉道当然不必戏志才送,陉口的另一端可还布置着袁绍的防卫呢!

    许攸这次转头又走出了数步,发觉并未再遭到对方的阻拦,赶紧加快了脚步,免得又从对方口中说出类似于“元西何在”这样的话,连忙撤离了此地。

    等到后方已不见了那位并州别驾的身影,他才总算感到了几分安全感。

    见被接回来的二位都有些沉默,许攸想着他们此番被俘也不是他们希望出现的情况,便开口问道:“不知二位见到那位乔并州后是何感觉?”

    “不瞒子远,”辛毗苦笑,“我二人自被从幽州送到并州以来,从未见到过对方,就好像她只是要确保这趟交易要过一遍她的手而已。”

    但这话说给袁绍听,他会相信吗?

    或许信,也或许不信,总之邺城的种种言论风雨都在袁绍的控制之下被压灭了下去。

    他也不得不令人按照戏志才在这交易的流程中最后明言的那样,让辛毗重新往涿郡走一趟后,将随同他一起行动的人都给挑选出来带走。

    在吕布军中给出的理由是,这部分新兵将要用于支援柳城,并不留在此地继续训练,实际上则是被辛毗给带回到了高阳。

    袁绍没有当即对辛毗和高览的职位做出调度,但在他和许攸、郭图以及审配等人在邺城中所商定的那样,转过明年去,他打算将辛毗调去与张郃配合守河内郡,将审配转去北边和沮授协作,并令高览和高顺进行职位的对调。

    “说实话,让我北上监督作战,看似我得算是个既得利益之人,我都不觉得这算是什么好安排,临阵换将实是大忌。若是明公果断些,直接将人给换了,虽必然会招来些诟病,总也好过因将士调度而产生龃龉,反被人给寻机可趁。”审配回到了家中便对着夫人说道。

    他托着下巴,脸带忧思:“尤其是那井陉隘口,别看陉口难行,又被明公配备了足以覆盖通路的蹶张弩,论起熟悉,我们是真不如对面的并州。”

    对太行山脉的开发,并州做得远比冀州强得多。

    想到对面还有一批曾经是黑山贼的存在,审配就无端觉得有几分心慌。

    就算这几位将领都姓高,但就连高顺和高干这两位出自同宗的,在军队的调配上都存在着分歧之处,何况是在修改了戍防后,留在这里的会变成高览和高干。

    前者本是袁绍手下数得上号的将领,却在经过这趟被俘后还走了一次井陉,被后者看了笑话。

    后者又是袁绍的外甥,本就在亲疏远近上占着优势。

    “这哪里是什么破局之道呢……”

    可惜审配听得出来,袁绍对于这个翻过明年去换人的决心超乎众人想象的坚定,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乔琰的那份乐平月报给刺激到了。

    又或者是,他必须在此时接受田丰确然已改换阵营的事实,且对方此刻就身在幽州,与他之间成了名副其实的对手,让他在此刻远比先前焦躁。

    “那你打算如何做呢?要效仿那田元皓转投去长安?”

    听他夫人这般问,审配连忙回道:“这是说的什么瞎话,我为明公委以腹心之任,纵然是有朝一日被俘获西行,也必将面东而死,何能屈从于敌茍且偷安。”

    他叹了口气,“我只是希望,这份调度在执行之前能被劝谏下来。”

    甚至比起换将,他更怕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在这出尚未进行的换将之前,因高览和辛毗在袁绍心中的地位必然有所下降的缘故,有人想干脆举荐上新人来,给己方谋求更大的利益。

    但眼下可绝不是能做此事的时候啊……

    建安三年的冬日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到来的。

    从十月进入月底之时,今年的冬日格外寒凉的征兆,就已经在秋末的寒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乔琰境内的人来说还不算是什么麻烦事。

    在刊载了与袁绍交换人质的十月刊上,其实还刊登着北方四州对于越冬的准备。

    人员上的安排姑且不多提,基本都是按照前几年的惯例。

    比如凉州的湟中谷地继续接纳在春夏居于高原之上的羌人,对这些不喜欢改变生活习惯的羌人也照旧尊重他们的举动,给他们提供一个冬日的容身之所就是,比如并州塞外的鲜卑人照例进入雁门郡和云中郡等地,参与到此地的矿产营生之中。

    最重要的还是民众最关心的生活物资。

    井水如果结冰,他们要从何处来取水?

    在水流频频干涸的旱灾过后,这是个相当严肃的问题。

    不是人人都有这个烧柴烧炭的条件的。

    在月报上做出了解释,因此番为了规避旱灾的影响,在各地所凿的几乎都是深井,在冬日会凝结成冰的概率远不如原本的井。

    如果非要担心于此事的话,要么在井上加盖,要么直接往秦岭之前的地下水库取水。

    其二就是棉花。

    并州、凉州、幽州和司隶的民众可以凭借此地的户籍,每人限购一件棉衣所需的棉花,以二十枚五铢钱一份购买。

    正如乔琰在向着兖州那边所提出的交易条件中所说的那样,只出售棉衣所需的棉花,实际上是对民众购买门槛的降低。

    毕竟穿不下了的废旧衣物,原本的冬衣,捡漏的布料,都可以变成用来包裹棉衣的存在。

    益州、荆州、豫州的颍川和扬州,因这些地方的气候相对和暖些,在棉花的价格上会上浮五枚五铢钱,为确保北方能优先购置到此物。

    这天气的影响迫在眉睫,眼见相距最近的洛阳都出现了民众为抢购棉花而排起长龙的景象,曹操再怎么觉得这棉衣的交易混上了书籍的买卖不靠谱,都不得不让人重新往并州走一趟,来谈妥这笔买卖。

    甚至这次除了依然被派遣前来的曹昂外,曹操都没将曹洪再给派过来,而是让陈宫随同曹昂走了一趟。

    “我本以为,孟德兄在得知我从袁本初手中抢来了田元皓之后,应该不会敢把你陈公台给派遣过来才对。”乔琰放下了手中的卷宗,朝着到访的两人看去。

    临冬的凉意已在院中的青竹上凝结了一层白霜,倒是这屋中因铺设了地暖的缘故,还让人只觉像是在春夏之交。

    陈宫若有所思地朝着地面看了一眼,又将目光转回到了乔琰的脸上,“我想我同田元皓的情况应当不同吧。”

    “当然不同,”乔琰笑了笑,“对自己人我一向是很宽容的,对陈公台你这等聪明又不为我所用的人,我就得拿出秋风扫落叶的精神了。”

    “比如说——我得先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

    “当日我同子修说,我可以接受卖书给兖州的同时随书赠送棉花,但如今这个条件……得稍微换一换。”

    不等陈宫发问,已听乔琰慢条斯理地回道:“过时不侯的原则,我想陈公台是个有决断的聪明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她语气里的胜券在握让陈宫意识到,这绝不是一笔好谈的交易。

    毕竟,在刚从与袁绍的交易中得手后,乔琰显然更是清楚各方势力所能被拿捏住的底线。

    当被乔琰称为“新交易品”的二号书籍出现在陈宫面前之时,他更是脸色一变再变。

    这本书的杀伤力,竟丝毫也不逊色于在乐平月报上刊登袁绍扣押田丰的家人之事!

    若是此物大量流入兖州地界,这个冬衣他们就真是为人作嫁了!

    他张嘴欲辩驳这交易品,却见乔琰已树了根手指在面前,“陈公台,我想孟德兄让你来走一趟总不是希望你再度空手而回,而后让人来跑第三趟的,你的砍价最好是深思一些后再说。”

    陈宫静静地看着乔琰好一会儿,将对方目光中的不容辩驳看得相当分明。

    这才开口说道:“二号书籍只能占据这次兜售书籍的三成。”

    他本以为还需要再经历一番拉扯,却听到乔琰像是丝毫没有经历过什么思考的时间便回道:“成交。”

    陈宫:“……?”

    “没听清楚我的回答吗?”乔琰说道,“我说,成交。我有我的底线,不能让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与我谈条件却不付出任何的代价,但这世上还有一条底线,叫做生命。”

    冬日将至,拖不得了。

    她没有打算将人逼迫到绝路上。

    “二号书籍还没有印刷完成,会在明年元月书籍完工后再送到,赠品棉花和一号书籍会先抵达兖州,这些发售的过程我会让我的人来操作,否则就不是这个价格了,我希望兖州和豫州这边能理解我的意思。”

    “这是当然。”陈宫一边回她,一边在想着,他是不是应当对这位在半边天下执掌风云的大司马重新刷新一番认知。

    前几年间曹操和乔琰也曾经做过棉衣的生意,当时的单棉花价格是一石米一件棉衣的棉花,今年这卖书送棉花的操作,兖州这边都已经做好了被她宰上一笔的准备,却获知乔琰只是打算将定价放在三十五枚五铢钱的价格。

    虽比长安朝廷统辖之地的价格贵,但远比这旱灾之年的米价便宜太多了!

    他们若能对那二号书籍造成的影响力做出一定的限制,便不算亏!

    乔琰说生命是她的底线这件事,显然也并不是一句随便说的话。

    她有在每年元月初一打造压胜钱给自己下属的习惯,在这几年间对外界来说也不算是个秘密了。

    而在这建安四年的元月初一到来的这日,出现在她身居各地的下属手中的压胜钱,居然是一枚鹤衔独活草的图案。

    这图腾意在——

    天灾之年,各地又有各自的疫症之毒,万望各位珍重己身,以待明日。

    在达成开疆拓土的成果之前,先让自己活着才是最要紧的。

    可即便有这样的祝福在,从建安三年尾声就已病重的荀爽还是在建安四年的元月撒手人寰,享年六十八岁。

    “纵然知道这个寿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已接近七十高寿了,慈明先生早年间避居于汉滨又拖垮了身子,能活到今年已属不易,但还是觉得,目睹着这些长者离世,实在是令人心中酸楚。”

    乔琰在乐平令人为荀爽举办了大葬,并邀其学子到来送葬。

    按照荀爽的要求,他的尸体会葬于太行山上。

    毕竟平生已漂泊,何必非要魂归故里。

    乔琰望着漫山身着白衣的荀氏门生,不无感慨地朝着戏志才说出了上面的那段话。

    事实上,荀爽何止是活到今年已属不易,他甚至还比他在历史上活的年头多了五年。

    而这五年的时间里有三年的时间他都在乐平书院中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对他来说也算得上是安度晚年。

    在他临死前,唯一的遗憾也只剩下了一件事。

    昔年他的女儿死了丈夫,荀爽希望他的女儿改嫁,将她许给了同乡之人,然而荀采想为亡夫守节,在出嫁之日避开了看守自杀身亡,只留下了“尸还阴”三个字,要将尸体还给她丈夫阴瑜所在的阴家。

    这成为了荀爽永不能弥补的痛苦。

    在这位老先生临死前,也不知是否是因为临死之前的头脑清明,他看着乔琰站在他的病床前,示意她遣退了下属,问道:“君侯可否应允我一件事。”

    “我昔年遵循于古礼,只觉唯礼不可废,余者皆可变通,且可为之让步,此念及至还于洛阳也未曾变更过。然董卓之乱,礼崩乐坏,大汉朝廷几乎不存,百姓生于水火,我方知沉疴守旧之礼无有用处,不过加速时局昏乱而已。

    他阖目休息了许久,几乎是在呼吸几不可闻之间,方才听到他对着乔琰说道:“我不知君侯想做什么,或许说我也不愿去深究了。世道唯有能者可平,君侯心有底线,我无所虑。”

    “我望以君侯为榜样,让天下之父母不再逼迫于婚嫁之事,也让天下的女子知道……并非只有为前夫守节这一种活法。”

    “……我对不起阿采,总得做出一点弥补之事。”

    而他留给乔琰的遗产,是劝说一部分本想离去的弟子继续留在乐平就读,而一些本已不必再行研读深造之人,又多因要为师长守灵,同样选择留在乐平。

    这其中或许有因循守旧之辈,却也必定会有可用之才。

    这部分人才的筛选,就交给戏志才来做了。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荀慈明生前有此等名望,死为汉臣,又有君侯为他操持身后之事,或许终有一日还能令其典籍著作通行于四海,也当死而无憾了。”戏志才缓缓踱步在乔琰身侧回道。

    说到这里,他忽而驻足在了原地,仰头朝着空中看去,用只有两个人听得到的声音说道:“君侯,起风了。”

    是啊,起风了。

    这太行山上的冬风凛冽,将山中白幡吹得窸窣作响。

    乔琰伸手接住了一缕从指尖流转而过的冷风,目光中已恢复到了一片沉静之色,“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局将变啊。”

    这建安四年,注定了不会是一个平静的时候!

    建安四年元月,豫州沛国内乱,刘备戍守于此地的官员被扣押,在沛国豪强的牵头下,倒戈向了曹操。

    这出邺城朝廷内部的地盘所属权变更,已经够让袁绍觉得窝火了,偏偏因为去岁年末的一出人质交换,让他在这等不利的局面下还不能对曹操发出任何的声讨。

    何况曹操需要对此付出什么责任?

    难道要怪他恰好出生在沛国,和当地的豪强在早年间就有些私交吗?

    还是要怪他在这个冬日对新并入地界上的豫州陈郡和汝南郡的民生庶务处理得恰到好处?

    刘备在名义上也只是徐州牧而已,理当不包括豫州的地界。

    但这显然并不是这一年的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端。

    建安四年二月初六,张懿所统领的徐州南部势力,越过了淮河界限进攻北岸,对着刘备发动了来势汹汹的攻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