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易读而又畅快的法医学全记录
文/李汀[注]
法医秦明老师让我给他的新书《逝者证言——跟着法医去探案》写个序——当时我就震惊了!
首先,我长期以来都只是个默默关注秦明老师作品的小粉丝,写序这种事情,跟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相比,实在拔太高了,我有点眩晕。其次,我的主业是大气科学,虽然业余时间也看过一些刑侦类的美剧和小说,但根本不足以掩饰自己对法医领域纯属外行的本质,真的没有任何底气来写序啊!
然而……我瞬间就答应了!
因为秦老师说,如果行的话,他就把《逝者证言——跟着法医去探案》的书稿先给我看看。
——完全无法拒绝这种诱惑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秦老师第一本正式的科普图书吧?从《尸语者》《无声的证词》到《第十一根手指》,秦老师已经向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于“日常最血腥场面莫过于菜市场剖活鱼”的读者们,展示了若干重口味案发现场,以及无数具腐尸、残尸、浮尸、干尸、白骨尸……
法医,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直是个既神秘、又冷酷、还遥远的职业。除了身披白大褂戴口罩拿着各种冰冷器械面无表情地摆弄一具具尸体以外,似乎再也想象不出他们这个冷门群体的其他形象。但是在秦老师笔下,法医都生动鲜活起来,有高冷、有傲娇、有呆萌、有文艺——更重要的是,作为外行,我深深地理解了“鬼手佛心”这四个字。
书中有大量关于法医方方面面知识的描述,重点集中在尸体现象和勘验方法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跟死人是离不开的,而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无疑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就算是已经接受了各种新鲜开放观念的现代人,看到诸如“为了有效地分离骨肉,把人骨放到高压锅里煮熟”之类的描写,也不免产生某些生理反感。
但是细细想来,对于那一具具含冤未雪、却永远沉默的尸体而言,其实最大的尊重与善意,莫过于找出他们注定无法亲口控诉的真相!唯有如此,才能告慰死者、安抚生者,更能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而这一切,都极大地依赖于法医们的工作,依赖他们刀锋所到之处探寻到的每一处骨间的缝隙和每一片毫不起眼的皮屑。
这不仅需要法医积年累月的专业知识储备,需要他们对自己职业所深怀的责任感,更需要在霹雳手段之下的菩萨心肠。
抱歉以上写得过于感性……不过假如你是个理性派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赚到了!
事实上这本书虽然用案件为线索串成了小说,但在案子背后将法医工作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写得完整而深入。你不仅看了一本精彩的刑侦小说,还看了一部法医科普!
而且,全是干货!
这些干货有两种:一种是具体而细致的法医学知识,这对于外行来说绝对是眼界大开、叹为观止;另一种则是缜密而严谨的逻辑思路——说起来似乎有些抽象,但其中诸多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过程,妙不可言,非同道中人不能领会其“爽”!
说实话,作为同样在业余时间进行科普写作的人,我最佩服的,就是秦老师的分寸感。这个分寸感也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在准确严谨的专业知识与引人入胜的传播技巧之间把握的分寸感,这是每一个专业领域的科普人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毫无疑问,秦明老师在写作经历中,已经渐入臻境。
第二层,恐怕是只有某些特殊行业才存在了。比如说,怎样才能既让读者恍然大悟、所读不虚,又不至于让一些犯罪分子摸清楚法医套路,从而积累出“反刑侦”“反法医”的经验呢?其实在这一层分寸的把握中,最关键的,恐怕还不是书出版之后,到底有没有人真的因为看书而脱罪(虽说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作者在成书之前、落笔之时的种种顾虑要如何斟酌。不过从秦老师对法医知识侃侃而谈、信手拈来的风范看来,应该是心中自有尺度了。
站在读者的角度,这真是一个好时代,人类历史上大概从来没有能像今天这样容易地获取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秘密。而站在写作者的角度,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当每个人的储备和成果都能毫无障碍地陈列在这个大展台上时,大浪淘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残酷竞争,让真正有才华、肯勤奋、目光敏锐洞察先机的人脱颖而出,挡都挡不住!
——比如法医秦明。
预祝秦老师的新书再创佳绩!
***
[注]李汀:网名“大脸撑在小胸上”,云南昆明人,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畅销书作者,常常利用网络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出版作品《从牛A到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