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历史——
1911年10月10日,中华全境扯弃清朝龙旗,宣告民国成立。
11月6日,被孙先生称为“东南锁匙”的上海设立了军政府,由沪军都督主掌。
11月21日,开国第一银行——中华银行,在南市吉祥弄开业,发行一种冠名为“中华民国军用钞票”的纸币,可在所有华商银行之间自由兑付。
至此,民国发行的第一种纸钞正式进入金融流通。
但就在几个月之后,市面上便出现了伪造的“军钞”,并迅速从上海扩散到浙江地界,以至于真钞信用动摇,顿陷阻遏。
沪军政府侦缉处随即展开调查,于1912年5月21日在湖州抓获一名混用假钞的男子。经过审讯,此人供出上家,再经辗转排摸,最终线索归结到上海苏州河北岸铁马路一处宅院内。
因为那里地处公共租界,军政府无权执法,只得请巡捕房派员代为搜捕。
铁马路所属汇司捕房接到报案,也看到了沪军都督的手谕,当即签发拘捕与搜查的命令,派出两名西探,两部警车,带着一队华捕前往。
但治外法权的规矩还是得讲,军政府的探员不得跟随,与他们同行的,只有中华银行的一位年轻襄理,名叫程佩青。
那一天,是1912年6月2日。
当时已经是午后了,太阳正在越来越密的云层背后隐去,慢慢地收起天光,使得眼前所见的一切晦黄得像一张古画。
程佩青与几名华捕一起坐在一辆警车后面的铁皮车厢里。天气热,车门敞着,哐当哐当一路响过去。但涌进来的空气是温的,吸到肺里,多半是水,混杂着汗腥和轮胎皮摩擦产生的焦臭,叫人觉得滞重且窒息。他的两片眼镜玻璃也都起了雾气,摘下来用手帕抹净,再戴上去,转眼又模糊了。
这一年的梅雨来得早,时节还未过端午,华捕们已经换上短打制服,卡其色军装露出半截胳膊,腰间皮带紧束,下面是同样颜色的半长裤子,再打上皂色绑腿,干净利落。
只有程佩青最狼狈。他留美归来尚不满一年,早忘记了江南初夏的味道,难免穿错衣服。此刻衬衣领子已经被汗水泡软了,后背大概也浸得透湿,叫他更不好意思脱了西装外套,就这么忍着,只望今天这桩差事早早结束。
华捕赵淮原坐在他身边,一路与他攀谈,先问程先生是哪里人又问他怎么考的中华银行每个月进账好不好
程佩青敷衍着作答。他生在江苏,后来去汉口读书做事。那里也有租界,巡捕的做派,他早就听说过了。
当时的巡捕房好似个小世界,各国的人都有。无论国籍,制服看起来都差不多,军装,绑腿,头上一顶钟型盔,但终究还是分了三六九等的。
其中第一等,自然是工部局从英美招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日本与俄国警员排在第二。紫红色缠头的印度人第三,是以被租界里的华人居民戏称为“阿三”。再往下,才是赵淮原这样的华人警员。人数最多,占了总有七八成,但薪俸远不及前面那三种,也最为惫懒怠工。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洋人上司一个眼睛不看见,他们必定会躲起来睡觉,抽烟,索要贿赂。
今日打过交道,果然就是这样。其中的范本,不光有这嘴碎的赵淮原,还有坐在他们对面靠门位子上的华探钟庆年。
此人比军装巡捕高着那么一级,在巡捕房里叫“便衣侦探”,外面俗称“包打听”。他身材高大,一点不输给带队的西探,但样子却很散漫,胡子显然有几天没刮了,两腮阴沉沉青了一片,一路抱臂合着眼打盹儿,一条筋肉健硕的长腿屈着,另一条直捅到程佩青这边来。
车一阵颠簸,程佩青连忙往旁边躲了躲,以免碰到。
赵淮原一向最会做人,大概看出他的心思,开口圆融着解释:“阿哥几天没睡好了,伊……”
话只说了个开头,又把下文咽回去了。程佩青擡头,见是对面那位睁眼朝他们这边扫过来,倒也没说什么,只是伸手拂去耳边一只低飞的蜻蜓,而后移开目光望向车厢外的街景。但那双眼睛里却又是空空的,好像什么都没看见,不知是没睡醒,还是心思根本不在此处。
警车已经开到到北火车站附近,人流繁密起来,挑担子的,拉黄包车的,推独轮车做生意叫卖的,挨挨挤挤,从马路两边往中间蚕食,使得汽车和马车举步维艰。
副驾驶位子上安着个铜管子喇叭,开车的西探伸手过去转动摇把,试图驱散人群。呜——啊——声音传得很远。
“不要鸣警笛吧……”程佩青急忙探身到前面,用英语提醒。
“什么”西探还在那里摇,一口乡音浓重的阿拉巴马话。
“不要鸣警笛。”程佩青重复。
“什么为啥”西探又问,像是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意思。
“我说不要鸣警笛!”程佩青有些动怒,紧跟着解释,“这本来就应该是一次突袭搜查,而且我们距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道理说得明明白白,不该打草惊蛇。那西探只是笑起来,眼里带着些不屑,手又摇了半圈才慢悠悠地停下。
程佩青也只好作罢,又踩着一地华捕的脚退回来坐下。这案子关系重大,但交到这么一群人手上,最终结果如何,他真的不知道。
北火车站前便是铁马路,上海租界最早开辟的道路之一,跟着全中国第一条铁路一起修的,是以被本地人称作铁马路。就在这条路上,靠近文师监路的地方,有一座钱业会馆,是沪上钱庄银号公会所在,业内开会议事,拜财神,祭先董的地方。他们此行要找的那处宅院就在后面,同样也是会馆的地产,一向放租出去给人住的,以租养馆。
最初得知这个地址,程佩青就觉得讽刺。
上海滩的金融市场分南市与北市。南市在苏州河对岸,华界县城之内。北市,就在此地。本埠总共一百多家钱庄,有六十余家聚集在这一带。倘若真有人在这里做假钞,而且还是钱业会馆的房客,倒是正应了一句成语——弩下逃箭。又或者像西洋人说的——darkunderlight,灯下黑。能够想到这么做,并且敢于这么做的人,也必定是不简单的。
于他意料之外,又好像是被他言中了。两部警车驶到那座宅子前面,只见正门洞开,一辆黑色福特轿车从里面出来,恰好被截住去路。三辆车同时发出尖锐的刹车声,猝然停下。
彼时,天阴欲雨,看不清轿车里人的面目,只知道不止一个。程佩青哪里经过这种场面,以为免不了一场冲突,一颗心也跟着悬起来。
“左右围住了。”前面西探下了命令,自己没动地方。
一阵轻微的机械声响起,是钟庆年从腰间拔出配枪,拉开保险,推门下车,一众华捕也随之鱼贯而出。
“哪个是这里的主人”
程佩青还在车上,只听见外面脚步纷杂,赵淮原呼呼喝喝。
仅只一秒的静默之后,那边的车门也开了,从驾驶位子上下来一个男人,穿一身黑色汽车夫制服,讲话带着点浦东腔调:“我们先生姓叶,就在车上坐着呢。”
姓氏是对的。程佩青屏息,军政府侦缉处的审讯记录上写着这个人叫叶少钧。
“那就请叶先生下车,跟我们走一趟吧。”赵淮原已经从西探那里接过搜捕令,在车夫面前亮了亮。
轿车后排的车窗这时候才缓缓摇下来,露出正主的面目。
程佩青隔窗看着那个人,也下了车。有那么一瞬,他甚至怀疑是侦缉处搞错了。眼前所见与他想象中的假钞贩子截然不同,那只是一个清瘦的年轻人,不过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戴一副细金丝边圆眼镜,斯文打扮,面色纯净,看起来十分体面,身上穿的虽是一袭天青色夏布长衫,但辫子显然是早就剪了的,也留惯了西式短发,像洋人那样打了发蜡,分了发缝,纹丝不乱地梳到后面去,更加衬托出他面孔的轮廓,是一种带着些阴柔气的英俊。
“可有领事的签字”这位叶先生开口问,面对一片制服警棍,语气里没有丝毫的慌张,脸上甚至还带着些饶有兴味的表情。
“什么领事”赵淮原一愣,方才的气势瞬间没了。他们做巡捕一向欺软怕硬,租界里的华人平民也多是“软”的那一种,一旦遇到个不怯的,总觉得背景不简单。
而眼前这位叶先生并不与他多言,手伸进长衫前襟里抽出一个皮面本子,递到车窗外面,叫汽车夫拿了去,直接交到西探手上。
那是一本大英帝国子民的护照。
程佩青的心往下一坠。按照原来的计划,接下去无非就是把人带回巡捕房问话,再加上搜查住处。无论是得到口供,还是物证,只要能有一样佐证案情,即可提出将疑犯引渡给军政府侦缉处。但倘若这个人是英国籍,则需要英国领事的签字才能讯问搜查,此后的发展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叶先生,是要去哪里呢”
赵淮原没再出声,这回说话的是钟庆年,北方口音,随意攀谈的语气,听起来倒不像人看着那么粗鲁。
叶少钧也挺客气,笑对着他答:“出去散心。”
“散心也带着护照吗”钟庆年又问。
程佩青心里一动,这话就别有些深意了。
但叶少钧并不介怀,只是自嘲似地笑了笑,说:“我们这是要去外滩英国总会。我这样的面孔,验明正身才可以进去的。”
合理的解释。
“您中国话讲得很好啊……”程佩青也开了口,说的是英文。
叶少钧当然猜得出他的用意,再一次笑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程佩青觉得那笑容竟然带着一丝无邪,显得尤其年轻,又让他有瞬间的怀疑,会不会真的搞错了
而后就听见叶少钧也跟他讲英文,说:“我祖父一辈在马来西亚做橡胶园生意,父亲去了英国受教育,我就生在那里,小时候回到马来西亚,后来又去星洲的华人学堂读书,所以中国话、英国话都会讲一点。”
程佩青的英文是在汉口念书的时候刻苦自学的,毕业之后考到官费去美国留学,又在宾夕法尼亚州待了三年多。他没有去过英国,也没有马来西亚朋友,不能确定叶少钧的口音是不是符合自述的经历,却也能听出来这绝对不是上海滩码头酒肆里那种不三不四的洋泾浜外国话。
再开口,他便更委婉了些,最好求人家自愿配合:“叶先生,我们今天来是因为一件案子牵涉到您,只要去巡捕房说清楚就没有事了。”
叶少钧还是很和气,脸上露出些为难的神色,笑答:“我倒是愿意帮这个忙,可惜不太方便。内子有身孕,这一向都离不开人,也受不得惊动……”说罢,伸手推开一点车门。
后排车窗拉着帘子,车外众人这才看清里面还坐着个女人,头发梳了个时髦的双髻,身上穿翠微色松身褂子与长及脚面的襦裙,腹部隆起,总有七八个月的样子了,面孔虽然沉在阴影中,但也看得出是大家闺秀的品貌,朝外面这些陌生人投来端庄却又视若无睹的一瞥。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程佩青疑心线索有错。
那几年的确有一些像叶少钧这样的人,生在南洋,学在西洋,照着辜鸿铭的样子,回到中国穿长衫马褂,住深宅大院,娶旧式太太。而这种风度和排场并不那么好模仿,非得用优渥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慢慢地煨出来,而倘若真有这样的背景,似乎也没有必要靠做假钞铤而走险。
说话间,带队的两名西探已经将那本英国护照翻来复去地看了几遍,照片,姓名,出生年月,使馆的签字与印章,出入海关的记录,一切齐备,挑不出任何毛病,最后商议的结果是回巡捕房向探长请示,再做决断。至于领事嚒,这一天是礼拜日,照老规矩一定是在苏州的西侨俱乐部里度假,绝对见不到的。就算天塌下来,也得等到礼拜一再说。
华捕们围在旁边,看着这架势,只等收队的命令。叶少钧也不急,坐在车里,等他们商量出一个结果。
只有程佩青还在坚持。但他与两位西探交涉,人家总之就是一脸很难办的样子,给他一句话:租界是讲法律的地方,一切都得按规矩办。言下之意,跟你们华界不一样。
狗屁租界的法律!程佩青腹诽。可要是真的搞错了,一旦追究起来,他一个才刚上任的襄理,其实也不知该如何收场。
赵淮原在旁边跟着劝:“程先生就体谅一下我们吧。我们只是做巡捕的,也不想把事情弄得太难看。这位叶先生既然拿着英国护照,就是英国人,只能归领事管。要是动起手来,我们白白里被他打,得罪了他,还要受上面的处罚,搞得不好连这身皮都要剥掉了……”说这话的时候,赵淮原两根手指捏着胸口卡其黄的制服,好像那真的是一层皮,长在身上了似的。
钟庆年更加干脆,已经从西探那里拿过护照,转身要交还回去。
“你等一等!”程佩青急了,又来不及阻拦,眼见着叶少钧接过那个本子。
钟庆年却没松手,翻将过来,停了一停。
虽然天色已暗,但门楼底下亮着灯,光线倾泻而下,照得分明。叶少钧的右手手掌,尤其是小鱼际的部分,染了些颜色。
程佩青一震,只听见钟庆年在问:“叶先生手上是怎么了”
叶少钧倒不觉有异,大大方方地把手摊开来,说:“我平常喜欢画几笔画,这大概是沾上的油彩,应该是……”他用另一只手的指尖抹开那些颜色,对着亮处看了看,“……群青和赭石吧。”
这一幕,两位西探也都看见了。
程佩青只觉喉间涩了涩,伸手请他们到警车上说话,关起门来轻声地问:“这一晚上要是出了什么变故,你们谁来担这个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