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相见欢非天夜翔驸马太花心艾蕊儿侯卫东官场笔记2:小镇风云小桥老树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我的八次奇妙人生 > 第256章 成长

    虽然这处房子对李如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毕竟是未来的她设计装修和居住的,很多习惯都会延续,李如洗很容易在书房里找到了二十多本她的某信书。

    一年一本,一如既往。

    装帧精美,图片众多,把一年的朋友圈都印制出来,作为生活的最佳纪录,虽然没有自己做手账那么独特和私人,但要方便许多。

    果然这个习惯她保存了二十多年。

    这些朋友圈里有公开的,也有仅本人可见的,但没有太私密的话题,毕竟是要刊印保存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公然的对儿子和儿媳妇的批评意见。

    最多,有些没有明确所指的感慨罢了。

    但这几年的这几本李如洗并不想多看,她相看的是噗噗的成长过程。

    虽然经过慕容俦的开导,她对儿子的失望淡了不少,但还是想看看,自己精心教育的儿子,是怎样有了这些让她失望的不足和失误的。

    在成长过程中,应该能找到一些脉络。

    当然,更重要的是,观看这个成长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震撼性的感悟和回味啊……

    她顺利地找到了噗噗七岁开始的书。

    但是她发现这些书里几乎没什么外界和她自己的事,清晰可见的只有噗噗的成长以及顺带不得不存在的一部分她的生活来作为背景。

    这让她再次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玄妙的梦中的事实。

    而且这个梦又和以前的都不一样。

    以前的都是过去,这个梦却是未来。

    那就意味着它会透露许多未来的事情。

    如果它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话,这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俗语所说的洞彻天机。

    她能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就可能以此来谋取巨大的利益和规避巨大的风险。

    所以,这个梦里和噗噗无关的事情都是被模糊化和淡化的。

    包括她自己的生活。

    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这一系列的梦都不是真实,而是来自她的臆想,那么,她也没有能力想出未来世界的发展轨迹,所以,背景不得不虚化……

    但李如洗并没有贪婪到想去做个先知,所以她也没有太过在意这些被模糊化的东西,而是着意细细看儿子的点点滴滴。

    七岁的噗噗跟他们一起回国了,李如洗和慕容俦结婚了,李妈妈说陈琢理来大闹婚礼现场,但是李如洗并没有在书里看到,大概是因为这是在印制美好的回忆,并不会把一些恶事丑事记录进去。

    噗噗在他们婚礼上做花童,穿着精致的白色小礼服,戴着领结和珍珠袖扣,像位小绅士,小小的雪白面孔严肃,并没有不悦,但也没有笑容,李如洗仔细看他的眼睛,却也没看出来里头深层的东西。

    她有点失望,但这毕竟只是照片而已。

    接下来他们过着相当幸福的生活,她的病没有复发,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婚后她和慕容俦带着噗噗在英国居住了五年,这五年堪称无忧无虑,噗噗应付英国的学业很轻松,即使是李如洗额外给他加了大量的中文,甚至是古文的课程也没有让他很辛苦。

    他的数学一直非常好,展露出了一定的天赋。

    而慕容俦在这段时间拿下了他想拿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李如洗没有病发,身体也渐渐好了,就去读了一个园艺设计的学位。

    他们在假期时到处旅行,也可以说是慕容俦以前提议的美食之旅的欧洲版。

    布列塔尼的海鲜,最地道的普罗旺斯鱼汤,洋溢着番红花味道的西班牙海鲜饭,松露,奶酪火锅,鹅肝酱,难以下咽的下水肠,各种精致的甜点……李如洗甚至还花了一个暑假去一个法国酒庄里学习酿酒。

    这段时间的生活洋溢着阳光欢笑和鲜花。

    噗噗和慕容俦的关系也亲密如同亲生父子,而陈琢理相隔万里,并未能施加什么负面影响。

    噗噗十二岁时,李如洗觉得他毕竟是中国人,这样长下去,很快就要变成香蕉人了,如果将来想回国发展,骨子里难免会始终存在一些认同感方面的问题,而她仔细考虑很久之后,觉得中国孩子还是在中国发展更好,无论是从发展的大环境看,还是民族、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如果初中还不回国,想要回归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是没什么可能了。

    即使是噗噗这种成绩优异的孩子也是一样。

    好在语文和数学方面,李如洗始终自己给他上着课,不至于比国内的孩子落下太多。

    慕容俦尊重了她的意见,自己在国内的大学谋了一个教职,陪他们回国。

    他们为噗噗过了一个美好的十二岁,正如李如洗当初写给噗噗的那封十二岁的生日信一样,李如洗对他说:“你已经是个少年了,虽然还不是成年人,但已经有能力进行更深层次的独立思考和学习,从此以后,我和你慕容叔叔也要从父母的角色渐渐退居到朋友和家人的角色了。”

    可是在回国后,有了更多独立思考能力的噗噗却遇到了问题。

    首先是学业的不顺利,他本来是每个学期要拿校长特别嘉奖的孩子,全校最优秀的学生,回国后却因为课程体系适应的问题、基础的欠缺以及更强大的竞争而成了班里相对普通的孩子,这让他很难接受。

    另外一方面,不知道是青春期还是来自生父陈琢理的影响,他开始闷闷不乐,对着李如洗和慕容俦也有点若即若离,时晴时雨。

    从书里很容易看出,这对李如洗来说,也是艰难和压抑的两年,她忍受着儿子的变化,还要陪他度过艰难的时光。

    既要给他进行基础性的、针对性的补习,也不希望他放弃素质类的学习和成长。

    抉择和压力,紧张的时间安排,以及噗噗时常有的不配合,让这一切的艰难更加艰难……

    十三岁时,噗噗对她说:“你说我进入少年时光,我们的亲子关系会从母子渐渐过度到朋友,但我没有感觉到,我感觉到的是你更紧密的控制,让我喘不过气来……”

    李如洗当时非常伤心,她检讨自己,是不是真的控制欲过剩,给噗噗安排得过于紧密……

    这时候是慕容俦站出来帮助了他们母子。

    其实这两年慕容俦也付出了很多,陪着噗噗补习的不止是李如洗,也有他,他给噗噗辅导数学和别的理科类学科,远比李如洗细致有耐心,成绩可谓斐然。

    他和噗噗的相处也更像是朋友,更轻松随意,噗噗对着李如洗有些不便说的话,也愿意对他说。

    虽然这两年噗噗对他有时也很疏离和拒绝,但毕竟有那么多年的感情底子在。

    他去找噗噗谈话,说:“你这两年很辛苦,我们都知道。事实上你妈妈也并不比你轻松,如果你觉得太累,安排太多,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妈妈谈谈,看看你认为有什么是不必学的,说出你的理由,我想,你妈妈是乐于和你讨论的,如果你说的有道理,她也不会不听,她并不真的是个专制的母亲,以我对她的了解,她通情达理,宽容大度……你不应该把你受到的压力都转嫁成你妈妈给你的压力,她是你的战友而不是敌人……”

    “客观理性地讨论问题才是朋友式的相处,一味指责和盲目反抗并不是。你觉得呢?”

    ……

    噗噗起初不说话,后来终于承认了慕容俦说的对。

    慕容俦趁热打铁,问他:“这两年你的感情和情绪都不对,我和你妈妈尊重你,想等着你自己去处理……但现在,作为朋友,你愿不愿意跟我谈谈?”

    噗噗这才吐露了他这两年的困扰:回国后,已经再婚的陈琢理一般每周或每两周接走噗噗一次,这是他的合法权利,李如洗也不能阻挠,而陈琢理和孩子久别重逢之后,先是极其充沛地表达了父爱,回忆了无数噗噗小时候点点滴滴的细节,展示了许多他珍藏的噗噗小时候的用品和玩具,在打动了孩子之后,他就开始一点点地控诉李如洗和慕容俦。

    在他口中,李如洗本来是他深爱的妻子,他们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是慕容俦横刀夺爱,而李如洗被对方的俊美迷惑,背信弃义,骗他离婚……

    他什么话也不说透了,只是点到为止,用叹息和痛苦的眼神来替代语言的直接控诉,把自己塑造成忍辱负重,痛苦难当的前夫形象。

    这当然是因为噗噗当年虽然小,还是有点印象的。

    而且也防止李如洗他们早就告诉了孩子实情。

    可偏偏李如洗并不喜欢在噗噗面前说他生父的坏话,这就让噗噗对陈琢理的话开始将信将疑起来……

    自己敬爱的生母和继父居然可能道德上如此不堪……

    对于十二三岁的,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这自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慕容俦一贯冷静,他说:“所谓理性客观,就是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要多听几面的说法,如果你问我,我很愿意把我所知道的告诉你。你也可以去问问你妈妈,你外公外婆……另外,也不要光看一个人所说的,也要看他做的。”

    于是,噗噗从慕容俦这里知道了母亲当年抗击癌症的不易,为他所做的衡量和准备,以及离婚的理由。又从外婆那里知道了陈琢理如何婚内出轨,如何在李如洗重病时几乎不闻不问,还让他妈来气她,离婚时又是怎样分割的大部分由李如洗赚得的财产,甚至在李如洗化疗时还要替他买房和装修……

    在李如洗那里,他得知了更客观的真相,也想清楚了这么多年,陈琢理几乎没为他做过什么。

    噗噗终于从陈琢理的影响中走了出来,重新恢复了和母亲及继父的关系。

    而学业方面,经过两年蛰伏,初三时他也终于蜕茧成蝶,中考以全校第一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就平顺多了。

    大学依然是顺风顺水。

    而他考上大学那年,慕容俦也换到这个海滨城市的大学里来执教,李如洗和他一起前来,他们买了现在这个别墅,精心打造,到现在为止,除了噗噗出国读研时慕容俦也回英国做了两年访问学者,这十二年他们有十年都住在这里。

    李爸爸李妈妈这十二年也跟着在附近安家,便于李如洗就近照顾。

    假如没有这桩婚事,一切都算得上完满。

    她也不会发现她的儿子身上有让她失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