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冷宫娘娘汪晴狐幻冯苓植老屋阎连科废楼十三层柳文扬生死翡翠湖周浩晖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网络 > 五胡烽火录 >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1115章

  永和六年元月十五日,也就是后世的元宵节,五万库莫奚族木昆部大军呼啸而下。

  十六日,奚族大军袭击了数个新流民组成的村落,而后,像是潘多拉魔盒突然打开,杀戮、抢掠、动摇、背叛与出卖纷纷登场,三山境内,无数新移民也加入到抢掠的队伍。他们造成的混乱遍及所有新移民点,三山震动。

  汉王高翼新婚未久便匆匆引军迎击木昆部大军,木昆族大军绕道避走,在庄河被楼云率领凤城精锐骑兵截住,木昆族首领见己陷入两面夹击的危境,立刻审势度势,向同族的楼云投降。

  汉王高翼随后宣布接受木昆族投降,木昆族首领被赐名穆昆,进入三山开始了他长达五年的软禁生活。木昆族则被彻底肢解,趁乱加入木昆族祸害三山的新流民被一一绞死,五千青壮被遣往盖马山城筑城,凤城楼氏、艾氏、稽氏(绝奚氏部落)各自领走四千余人,有2万人被赶往大山深处筑城,他们所筑的新城就是后来的本溪城。其余人则星散各地。

  以上是三山官方对永和六年“元宵之乱”的记述。“元宵之乱”历时短暂,高翼以铁腕迅速平定了动荡。但杀戮造成的后遗症却影响深远。当年,移民涌入过多,三山官员只顾梳理新流民,安排春耕,杀戮造成的尸骸不及掩埋,遗尸横躺在山岗上沟渠间达数月之久,并因此引发了一场春季瘟疫。

  正是这场瘟疫彻底改变了三山。当时,新流民中的“智者”曾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认为这场瘟疫是“德政”不修的结果,是高翼同时娶了两个胡妻导致上天不满,故而降下这场瘟疫。

  但三山随后采用的应急措施却彻底击溃了“天人感应”学说,生石灰消毒、疫病隔离、柳叶醋水熬服……这些与人的道德完全无关的行为,却让这场大疫病几乎没造成什么损失,便被迅速扑灭。

  儒学理论主要有三大理论组成:儒学经典、天人感应学说、五德始终学说。瘟疫的迅速扑灭使儒学在三山遭受了狠狠的嘲讽。此后,新来的儒生不得不转向实用学说,他们无可奈何地被三山拖入奇淫巧技的学术氛围,并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以“匠汉”学者自矜。

  这场大瘟疫也使得三山佛教、景教正式走上前台,两大宗教急就章搞出的救护体系在瘟疫中得到锻炼,并逐步体系化、制度化、正规化。借助在救护中结下的人缘,三山佛教走上了与中原佛教完全不同的路,并与景教一起开始在三山跑马圈地,争夺人心。此后,逢礼拜日举行的宗教活动,也成为一种三山特有的生活方式。

  “元宵之乱”也直接造成了木昆部的彻底消失和新移民的快速融合,由于杀戮造成的仇恨,以及其后大疫带来的恐慌,“新移民”、“木昆部”这些字眼被认为是恶魔之源。

  幸好,追随木昆部的汉民最终被打散安置,这让新移民像患上失忆症一般,集体回避了“木昆部”这个词。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新移民来自何方,他们都强烈自称自己是被汉王从青州拉回来的。穆昆,那是谁?俺不认识。新移民?你胡说,俺都在三山住了一冬了,春耕,汉王重新分地,俺才到了这里。

  为了证明这点,新移民们竭力配合三山官府各项安排,甚至显得比三山原住民都熟悉那些苛杂的规据,他们做得太彻底了,以至于当解除软禁的穆昆回到本溪后,连他的亲侄也一脸白痴模样,否认曾听说过“木昆部”这个字眼。

  由于在这一年里,三山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失忆,“元宵之乱”的历史便被掩盖在种种迷雾中。

  若干年后,历史不再是由专门官员记录的帝王家谱与生活起居。后世人开始对历史细节更感兴趣,学者们纷纷研究汉国的初创历史,以再现那段传奇。但研究者却发现“元宵之乱”这段历史充满难解之谜。

  比如:汉国武相金道麟当时正在盖马山城,木昆部应该首先遇到他的大军,两军或者有交手,因为木昆部在那里耽搁了三四天,然后才南下的。但是,奇怪的是,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所有的参与者都保持了缄默。

  木昆部在盖马山城留下了五千人,这些人后来成了“盖平”城居民。木昆族剩下的大军则继续南下,并开始挥舞屠刀。而金道麟却停留在盖马山城,对木昆族的行为不闻不问。这是为什么?

  木昆族在三山大开杀戒,按汉王的习惯,他不该接受木昆族的投降。汉王一生极其护短,为了保护领民的利益,他曾无数次发动惩罚战争。同时,无论此前此后,汉国一贯的习俗都是“入侵者杀无赦”,但唯一的例外就是“木昆族”,他们向新移民举起了刀,并大肆接纳新移民入伙抢劫,最后,绝大多数人都活了下来。首领穆昆只受到了软禁数年的待遇……

  历史学家曾费尽心机想揭开这段迷雾,他们努力找到了一些当时的参与者,得到穆昆曾被引入金道麟军帐,双方有过交谈的消息。但透露者限于身份,不可能知道在军帐里发生了什么。

  这一消息引发了地震,并在其后产生了诸多猜测。众人隐隐间嗅到那场杀戮背后的阴谋气息。但由于汉王威信太高,人们不敢将怀疑的目光转向汉王,纷纷把目标对准了金道麟。

  历史学家随后向在场的几名青年军人求证,但他们的访问要求无一例外地被拒绝,金道麟则干脆放狗咬伤了一位追逐者,保持了庄严的沉默态度。

  后来,著名历史学家崔云另辟蹊径,私下里采访了暮年的穆昆,当他准备将第一手资料第二天公之于众时,当日晚,数名青年军人突然造访并与他“恳谈”,此后,传说崔云一把火烧了采访记录,此后,终生不再提“元宵之乱”。

  崔云在其著作里这么提到永和六年春,他说:“那一年,春雨是红色的。”

  这一年的春雨确实是红色的,在这一年春,先后曾有约巧万新移民进入三山,但最终活下来的只有8万。数十个新移民建立的庄寨被毁,数万人逃入深山不知所终,还有数万人被杀。

  由于原住民闭门自守,在三山严苛的律法下,他们的卫生习惯远比新移民好,缺衣少食、居住简陋的新移民成了大瘟疫的主要袭击对象。最终,只有一半多一点的新移民活到了秋收。

  百年之后,一位后人买下了崔云曾经居住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时,他在阁楼的一个隐秘之处,发现了传说中崔云焚烧了的那部穆昆采访稿。历史的真相这才大白于天下。据穆昆叙述,对他的监禁其实是从军帐中开始的,几名青年军人向他演示了一种新武器,叫“震天雷”。后来,他才知道那种东西也叫“手雷”。

  被这种神罚武器所震撼的穆昆立刻招来了部落的几名实权人物,叮嘱他们一定遵从三山的安排,保留木昆族的元气。听到震天雷霹雳般的响声,莫名所以的部落要员观看了手雷爆炸后的现场,立刻表示坚决服从三山管制。

  此后,艾喜带来的引路人便全面接管了库莫奚部族,他们在盖马山城停留数天,正是为了编组人手,而穆昆与部落头领则被秘密的从海路送往三山岛,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软禁生活后来所发生的事,则纯属穆昆的推测。穆昆推测,由于流民的大规模无序涌入,造成了三山的混乱局面,而三山人口偏少,无力全面封锁边境,所以,三山需要木昆族这把刀来肃清反抗者,整顿三山秩序。

  结合当时的情景,崔云隐隐猜测到,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正是汉王。在穆昆部入境前五天,三山己经开始了全面警戒,三山官员们奔赴各地,抽调新移民中的青壮,编练成军,声言准备坚壁清野,对抗慕舆根。而穆昆部攻击的正是那些不愿意接受三山编练,以宗族为单位结寨自守的新移民。

  三山荒地虽多,但所有的土地基本上都有主,要么是某人的封地,要么是某部的军馆田。这些新移民以宗族为单位进入三山,随意占领一块地盘,便要求官府承认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这种行为触怒了汉王,也触犯了三山的原住民。

  于是,便发生了穆昆部攻击那些结寨自守新移民的事件。

  杀戮发生后,部分宗族势力出于怨恨,迅速投靠了穆昆部趁火打劫;部分宗族则解散了部族武装,听从三山的安排,到指定区域开荒屯垦。后者幸存下来,这些人随后成为三山新军,加入到三山的水师、造船房等等行业,迅速溶入到三山生活中。

  还有一部分散落的流民窜入群山之中,随后,这些人逐步接受三山政府的收容,成为遍布积翠山中的村落。

  通过这次杀戮,高翼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迅速镇压了不驯服力量,连带将穆昆部一点渣滓都不剩下的吞并,并在短期里以铁腕恢复了三山的秩序。在接踵而至的大战慕舆根中,人心凝聚的三山给高翼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后继力量。

  崔云揭开历史真相之后,历史学界反而很平静。经过了百年的失忆,三山无人自认为是穆昆部以及新移民的后裔,为了表示对“元宵之乱”的痛恨,倒有不少人纷纷为高翼辩解,指责那些新移民的禁鹜。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正月十五,孙绰并不知道他身后的三山正发生着影响深远的“元宵之乱”。相反,他心情很愉快,因为他终于踏上了坚实的陆地。

  他踏上的不是建康的土地,而是光州。也就是说,从三山出发,仅仅横渡渤海,他就走了整整十五天。这并不是因为他所乘的船不好,恰恰相反,他乘坐的是三山水军旗舰“勇士号”。

  按它的船速,航行到建康最多用五天时间。但是,这艘舰船却花了十五天才到了光州。

  刚上船时,孙绰一直沉醉于三山新纸中。在这个时代,文人对纸张有一种特殊的痴迷。

  在其后的一千余年时间里,写了字的纸都是异常神圣的,它不能揉搓,不能丢弃,更不能用来擦屁股一一这可是侮辱斯文的大罪。光文人的吐沫星子就能把你淹死。

  每年七月七是文人最神圣的日子,在这一天,女人们欢度她们的节日还是一种新风尚,而文人举行“晒书节”的传统则由来己久。

  在这一天里,文人会把存了一年的废稿纸拿出来,郑重其事的焚烧,以感谢造字的先圣,感谢传播知识的孔圣人。

  孙绰是当世文宗,寒门出身的他对于文化工具有一种狂热的痴迷。以前,他所接触的竹纸易碎,三山这种撕不烂,揉不碎,白如雪,平整如镜的雪纸让他忘了时间,忘了饥饿,忘了睡眠,只顾日夜不停的在纸上书写,书写着他酝酿己久的《天台山赋》。

  直到四日后,畅快的写完新赋的孙绰想找人炫耀,这才发现“勇士号”还在渤海湾摇晃。

  此后的孙绰急如猫抓。他不停的催促“勇士号”快走,但那个船长表面上满口答应,行动上却按部就班地在大海上继续走之字航线,沿途拜访了渤海湾沿线的所有渔村,所有小岛“今年水师扩兵,我船上水手一半都是新人”,那位船长扬着脸,无辜的回答不停催促的孙绰:“王说了,今后几年,水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渤海变成我三山的池塘,所以,我必须让这群菜鸟们熟悉湾内所有的渔村,所有的小岛。

  你瞧,我这不正带他们操练嘛。巡逻,就是要走之字航线,我们要在目光所及处,尽司能搜寻最大海域,绝不容许半片渔舟藏身于此。”

  船长振振有词,约略了解三山军制的孙绰明白,海上船长最大,船长决定的事情,连沙王高翼来了也要服从管制,至于他的话,对船长当然无效了。

  无可奈何的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汉王急着赶他走,却给他安排了这样一艘不急着赶至斧山的船。

  他不知道,汉王赶他走,是为了全面换装新武器以应付即将面临的战争。出于保密的原因,汉王不希望这种新武器被他提前知晓。

  于是,孙绰在熬了15日后才见到了斧山港。见到陆地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只想哭,然而,岸上迎接的几个熟悉面孔,却让他把眼泪咽回肚里?怎么回事?他怎么也来到这里?
19370>640五胡烽火录1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