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江湖闲话温瑞安女教师菜园炸裂志阎连科潘金莲逃离西门镇阎连科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五月泠 > 第八十七章

    苗兰香撇撇嘴道:“算了吧,姐姐好歹也是县令夫人,何必屈尊降贵去逢迎一个姨娘,再说了那珊娘什么出身,岂能……”

    “那珊娘怎么了?你知道她?”苗兰香见苗冠玉话说半句不由追问。

    苗冠玉笑道:“我还不是瞎打听的么?总之,姐姐别想着那戴先生的姨娘了,跟楚夫人打好关系才是正理儿。”

    苗兰香嘀咕道:“我还不是想着她也是楚夫人的箜篌先生么?你又想学箜篌,跟着那珊娘学岂不是也好?”

    苗冠玉皱了皱鼻子道:“我才不要跟那种人学呢。”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珊娘以前的事儿很快就有人知道了。原来灌县新来的县令曾在教坊看到过珊娘,虽然不是入幕之宾,可珊娘曾经沦落风尘的事儿也就被揭了出来。

    苗兰香知道后,对着苗冠玉感叹道:“我就奇怪呢,楚夫人怎么会做媒人将自己的先生给戴先生做妾,原来那珊娘曾经沦落教坊,也就只能做个妾了。”

    苗冠玉耸了耸肩。

    苗兰香想起当初苗冠玉的态度,“你这丫头,是不是早知道了?”

    苗冠玉赶紧摇头,“姐姐都不知道的事儿,我怎么会知道。我只是觉得她有知府夫人这样的弟子,却还愿意给人做妾,定然是出身不好的。”

    苗兰香戳了戳苗冠玉的额头,“就你聪明。”

    苗冠玉道:“不过姐姐,你说这事儿奇怪不奇怪,楚夫人出身高门,怎么会找个教坊女子做先生,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这事儿么很快谜底就揭开了,四川新的布政使到任了。他是工部右侍郎外放,算是出来熬资历,在地方上任过大员,回京才有机会进入吏部或者礼部,然后才能说入阁的事儿。

    既是京官自然对京城里的事儿知晓得多了,尤其是他夫人对京城各府的八卦更是门儿清。楚寔这样的状元郎,一点点事情都会让京城那些贵妇门乐于闲谈的,何况还是他“被逼成亲”的事儿。

    端午这日,季泠照例称病没出门,而苗兰香带着苗冠玉,前去观龙舟却是“偶遇”了新来的布政使柴夫人。也不算偶遇,其实就是一群人围着柴夫人奉承。

    女人多了,坐在一起又无事儿,自然要说些这家长,那家短。不知怎么的,就提及了今日未来的楚夫人。

    “哎,她是京城高门出身,大概是瞧不上咱们,投了好几回帖子都被退回来了。”说话的是眉州知州夫人俞氏。眉州是个小州,比成都府又算是矮上了一截儿。

    “什么高门出身?”柴夫人问道。

    俞氏道:“我们也不知道呢,人都没见着过,听说前任刘夫人在的时候,她倒是露过一回面,后来么就再不肯跟咱们这些人来往了。毕竟她是京城人士嘛,咱们蜀地可算是穷乡僻壤咯。”这话说得可真是酸。

    “胡说,京城人士难道就眼睛长在头顶上啦?咱们柴夫人就不是那样的,柴夫人也是京城高门出身呢,可却如此平易近人。”这回说话的是崇州知州夫人任氏。

    俞氏赶紧道:“哎哟,瞧我这不会说话的,今日也是见着柴夫人方才知道原来京城贵人可并非都是那样儿的呢。”

    俞氏和任氏这一唱一和的,可算是把柴夫人给说高兴了。其实柴夫人也不是高门出身,她爹当年就是个县丞,只是夫婿争气,所以如今她的子女也算是出自高门了。不过柴夫人也没要非跟人较真儿,逢人就说自己不是高门出身。

    如今这般正好,说的人高兴,听的人也高兴。

    因说起了季泠,柴夫人只觉得奇怪,也不知道季泠是怎么把这一群夫人都给得罪完了的,好歹楚寔可是成都知府,然这些妇人说起季泠时,怎么却都如此不满?

    其实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引起的,若季泠真是谁也不见,那大家也不会如此说她。可她偏生和华阳县令夫人交好,这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了。

    一时又有人提起珊娘,说起季泠怎么会找个教坊女人当先生时,柴夫人就说话了。

    “她那也是没办法,毕竟不是正经的楚家姑娘,能给她专门请先生已经不错了。”柴夫人道。

    大家都不是吃素的,立即就抓住了了重点,什么叫不是正经楚家姑娘?

    一追问之下众人方才知晓,原来季乐是寄养在楚府老太太膝下的孤女,最后却成了楚家大公子的妻子。这里头的道道儿可就多了。

    见过季泠的人再一想她那天仙似的模样,可不得将她和狐媚子联系在一块儿么?

    任氏就道:“说不得原来是这样。不过楚夫人生得美如天仙,也难怪楚大人会被她迷住,愿意娶个孤女。”

    话说到这儿,如果说不完的话,岂不是不畅快,柴氏又道:“那可未必。不过这位季夫人我没见到过,听闻她能嫁给楚大人是因为落水时被楚大人救了,楚大人不能不娶啊。”

    柴夫人虽然没见过季泠,但不满却是早就有的。倒不是因为季泠怠慢她,没来拜见,而是早在京城时,就结了怨。柴夫人膝下有个女儿,当初就想许给楚寔,哪知道事儿还没开始议,就听说楚寔娶了他落水的表妹,柴夫人丢了个好女婿,她能不生气么?

    被柴夫人这么一说,季泠用手段上位的事儿可就都传遍了。落水这种事儿,在座的夫人基本都知道,多少女子为了赖上好男子都爱用这一招。

    苗兰香坐在最边上,不由感叹道:“这,看楚夫人的模样,还真看不出她,竟然……”心机那么深沉。

    苗冠玉却是愣愣,呢喃道:“季泠,居然是季泠,这怎么可能?她不是嫁给了……怎么会不一样了?”

    众人忙着说闲话的时候,季泠却在厨房里哼曲,她这是乐得忍不住。今日端午,可算是有她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成都的习俗是上官通常要分送粽子到各家,这件事自然落在了季泠身上,还是楚寔拜托给她的。

    想着终于能为楚寔做点儿事儿,三天前季泠就有些兴奋得睡不着了。其实早在楚寔说端午粽子之前,季泠就有准备,即便不分送众人,自己总是要吃的吧。

    因此她早就让桂欢出去打听了好了,成都当地多用什么叶子包粽子,各地风俗不同,有用普通竹叶的,也有用苇叶,不过大多数用的都是箬叶。

    桂欢如今跟着季泠也有那么久了,知道这位主子其他事儿都能讲究着凑合,唯独吃食方面格外挑剔,所以他也不敢懈怠,走街串巷地连周边县、州都去了,可算是打听到了绵竹的粽子王用的是一种外地买回来的箬叶,因有特殊的清香,所以他家的粽子最好卖,得了个粽子王的称号。

    季泠拿着桂欢买回来的箬叶闻了闻,的确有股特别的清香,她吩咐芊眠看着,让下人好生刷洗,又用盐水泡了,只为洗干净。

    连个叶子都这般上心,更不提粽子的主要食材糯米了。成都当地和附近的糯米,季泠尝了不下三十家的糯米,才挑选出了一种。而泡米用的水也是季泠让人去山里打的泉水,泡米的时辰长短等等都是季泠亲自监督的。

    或许别人并尝不出这样做之后糯米与其他糯米之间细微的差别,但季泠却依旧做得一丝不茍,并不怕费心劳神。

    到包粽子的时候,芊眠道:“不如找些婆子来帮忙吧,她们包了几十年了,想必也不差的。那么多粽子,少夫人也包不完的。”

    季泠想了想道:“不用了,其实各家都会自己或买或做粽子,咱们送去的就是个添头。我反正也没什么事儿,自己包好了。”

    芊眠看着季泠将箬竹叶撕成两条细长条,好奇问道:“少夫人这是要包小粽子?”

    季泠点点头,“这样大家一次就能多吃几个,各种味儿都尝尝了。你去忙吧,我在这里还得坐一天呢。”

    芊眠知道劝不动季泠,她平日里都很好说话,可事关厨房就不行了。

    季泠在厨房里足足坐了一整天才将粽子包好,早起天没亮就开始了,才赶在黄昏前做完,这会儿再送到各家,算得上是很晚很晚了。芊眠着急了多少回了,偏偏季泠慢吞吞的一点儿不急。

    这会儿芊眠带着丫头来拿粽子时,可都看傻了。

    大桌上依次放着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的“粽子串”,碧油油的粽子小巧玲珑,一口就能塞下一个,而那串粽子的线最后还在下头被打成了络子,带着流苏,不知道的人估计都不会觉得这是给人吃的,挂在身上当装饰品都可以了。

    每一串粽子也就十二个,小小的,以至于芊眠道:“少夫人,这会不会太少了?”

    季泠道:“本就是图个新鲜而已,一顿饭只怕都吃不完呢,糯米做的,肠胃不好的人不易克化,少吃点儿才好。”

    芊眠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

    季泠道:“把咱们准备好的匣子取来,蓝色这串是送给戴先生和珊娘的,戴先生和孙先生都是北方人,所以这串里我多用的甜味儿的,譬如枣泥馅儿的、红豆馅儿的,可千万不能送错了。”

    说罢,季泠又指了另一串红色的道:“这串是送给黄同知的,他是江西人,喜欢咸粽子,所以这里头多是鲜肉馅儿,只是做法和配料各不同。”

    芊眠道:“少夫人,你是说这十二个粽子都是不同味儿的?”

    季泠摇摇头,“不知这十二个,这里所有的粽子都是不同味儿的。”

    芊眠绝倒,“这,这得多费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