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王子的偏见安琪小情敌艾米小偷行大运系列赤川次郎老婆送上门晓叁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职场 > 一纸千金 > 第七章

    电脑开着,电子邮箱开着,林林输入几个字,又删除。她在寻找一种语气,一种方式,看怎么拒绝《姓名的学问》作者合适。她找刘桃根打听,张主任为什么不做《姓名的学问》。刘桃根回复同样是:二编室不做小说。

    撒谎。张主任做的小说不少。看来已经统一口径。

    算了,还是从实际出发,看稿子,做判断。完成编辑分内的事。

    林林试着用嘴说,找到口气,开始回信:

    边女士:

    您好!接张主任委托,特拜读大作。

    无论从理论还是文字层面,该作均属佳品。怎奈姓名学很多问题无法科学考究,故不适合在我社出版推出。

    还请他投。

    顺颂安康

    李林林

    写完,点击发送。林林关上电脑,两手叠在脑勺后头,长吁一口气。审稿完成后,她请示过吴冠。吴冠说正常退稿。所以,发完这封邮件,这件事就算了了。

    窗外暮色苍茫。楼下车水马龙。陈志闯已经下班走了。林林泡了一杯柠檬柚子茶。她还想在网上找找选题。下午她看到陈志闯在微博上挨着个儿地给作家们发私信。海量邀约。林林也动过念头,但又觉得那样做似乎有点无的放矢。好选题很多,关键看适不适合。喝完茶,林林去刷杯子,收拾好包,准备下班。

    经过二编室门口,却听到里头一声爆喝:“你到底看没看,就这么看的?嗯?这么看的?”林林迅速飘过,用余光看到张红娇正拿着笔在纸稿上乱点,“重看!”小臂一甩,稿子被丢地上了。刘桃根只好弯下腰,迅速收拾好散乱的稿子,抱着,出了门。林林连忙跟上,下意识想安慰他几句。桃根却不给她这机会,迅速进屋,趴在工位上整理书稿。

    上下班,林林都仰仗地铁,来回将近仨小时。天气不好的时候,还要动用到小突突。她和老邱还没买房。不过这天,刚走出社里大铁门,林林就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喇叭叫。定睛瞧,是五编室的耿主任。

    林林打了个招呼。

    耿主任把车停到她旁边,“奔哪儿。”

    林林报了大方向。

    “捎你一段。”

    林林犹豫了一下,还是拉开了车门。耿主任扭开音箱,车厢里弥漫着抒情轻音乐。林林瞬间提高警惕。

    “天天地铁?”耿主任问。

    林林嗯了一声。

    “结婚没有。”耿主任太直接。

    林林怕他要介绍对象,连忙说快了。

    “那跟我们吕薇一样。”

    “同龄人。”林林伸手顺了一下头发。

    “你啊,还是太内向。”

    “唔。”林林自惭形愧。

    “别天天在办公室窝着,经常串串门,好多东西,都是聊出来的。”

    林林不知道如何作答,只能用笑容缓解尴尬。

    空气凝固了几秒钟。林林打破沉默,“您编的摄影书,很棒。”夸人永远不会错。

    “过去式了,”耿主任笑起来褶子突然显现,“现在,他妈的没法弄,”顿一下,继续,“一个编辑一辈子能做几本像样的能留下来的书,就差不多了。”

    “您来社里多少年了。”林林问。

    “哎呦,”耿双华眼睛朝上看,心算着,“得有几十年了。”

    “张主任呢。”林林打探。

    “谁?”

    “张红娇主任。”

    “她比我晚一点。”

    “刚才能听到了么。”

    “什么。”双华问。

    “没什么。”

    “红娇骂编辑?”

    林林失笑。

    “哎呀常事儿。”耿双华不大惊小怪。

    “小刘受罪了,也不知道啥缘故。”

    “这还用问吗。”耿双华道,“你想想,一个编辑最重要的权力是什么。”

    林林想了想,不言语。她怕说错,露怯,所以索性不说。在中年男人面前,务必学会聆听。

    “选择权。”耿双华口气严肃起来,“你选择什么书,就代表你是什么样的编辑,就代表你是什么人。”

    林林若有所思。

    “可以抽烟吗。”耿双华绅士地。

    “没事。”林林很大方。他以为她也抽,烟盒撂她怀里,林林拒绝了,端端正正放回车台。

    耿双华继续说:“但在她手下,你是没有选择权的。”显然,“她”指的是“金毛狮王”红娇女士。“你就是个长工、佃户,永远得卖力干活,攒稿子、看稿子。你就是一个机器,虽然版权页后勒口上有你名字,但如果将来有了什么荣誉,只要她愿意,那荣誉就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她是策划,她才是核心,是大脑,生杀予夺。在那里,你永远也得不到职业满足。因为你没有创造,你连选择出版一本自己认可的书的机会都没有。”

    耿主任弹了弹烟灰,沉默。

    林林全然理解了桃根的痛。

    “知道陆艳芬吗。”耿双华问。

    “知道。”

    “知道她多久没发稿了吗。”

    林林摇头。这个不知道。陆艳芬几乎隐形。存在感极低。

    “半年。”耿主任说,“一个编辑室副主任,半年发稿没出书,什么概念。”

    “为啥不发。”

    “她就发不出来,主任不同意,你的选题就不能往下走,社里有个往上系统,知道吧,一层一层,一个环节不点通过都不行,”耿双华云淡风轻地,弹弹烟灰,“这就是反抗的代价。”

    林林毛骨悚然,她为桃根、文婷担忧,为自己庆幸。耿双华打了一下方向盘,车上了另一条路,“你们是来晚了,没赶上好时候,咱们社过去,昌盛,出一本卖一本出一本卖一本,”他语速突然加快,“门市部门口队都排到马路对面去,纸都不是纸了,印上字儿就是钱!”又徐徐放缓,“那时候的人,看书,现在,少多了。”林林感受到不到那个出版大爆炸的繁荣时代,她只能偶尔想一想。

    耿主任的口气忽然又乐观起来,“你们学历高,起点高,上手也会快。咱们社虽然小,但有一个好处。”

    林林愿闻其详。

    “去图书公司,你只是一个棋子,各个环节是割裂的,”耿主任道,“但在咱们社,你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因为从策划到印刷到宣传都得靠自己,很培养人。”

    林林笑着应承,说老单位还是有老单位的优势。

    “去喝杯咖啡?”耿主任忽然问。林林委婉拒绝,说这个点喝咖啡,晚上就别睡了。

    年前的订货会,是出版社传统的重头活动,一般来说,订货会结束,出版社一年的工作便宣告结束。临近农历新年,物流停运,发行、财务忙着总结一年的工作,编辑们就清闲了。过去,订货会那是真订货,现如今,网络发达,通联方便,订货会的订货功能日渐减弱,交流、展示功能突显。每年的订货会,更像是出版行业的定期定点狂欢。是业内老朋友见面的时候。林林是朋友不多。她也不像志闯、桃根他们勇于表现,更不如刘念、葛文婷那样的美女,可以站在社里展示位上充门面。按规定,她得值班,只是总编室得谢昌贵懂得调度,把李林林跟廖小平安排在一天,都去馆配看书架。

    馆配,顾名思义,负责接待图书馆来配货的人。几排书架,人来了就介绍,向图书馆员们推荐,希望他们多拿扫码枪“扫书”。大会结束,发行会统一向有进货意向的图书馆发货。馆配工作比较枯燥,没什么风头,整日站着,累,老编辑一般不做这项工。

    书架子旁,林林稍息站立,发行部高姐问她要不要坐。林林摆摆手,说平时坐多了,站会儿舒服。当然是谎话,她累得腰疼。可凳子就一只,高姐又是那么个巨大的体型,她这个瘦子,总不能跟高姐抢凳子。站了一会儿,林林腿发直。

    “坐这儿。”身旁传来个声音。

    是廖小平在说话。他在书堆上铺了张宣传海报,当简易板凳。林林还想推辞。廖小平却把她推着坐下。林林两手扶在膝盖上,书堆低,她两只脚有点内八字,颇有少女之风。

    廖小平一手扶着书架,“你学什么的。”

    嗨。看看,同事一场,她学什么的他不知道。也难怪,她跟小廖交集很少,除了在食堂吃饭,就是偶尔在路上打个招呼,不过每回廖都笑得很灿烂、阳光。

    “现当代。”林林扭矿泉水瓶。劲儿小,瓶盖不听话。廖小平一把拿过来,三下五除二拧开,递回去。

    “当代没有好作家,”小廖中气很足,“现代作家倒有几个好的。”林林不赞同他的看法,但她也不当面表示反对,看在他帮忙铺板凳拧瓶盖的份儿上,她决定听他说一会儿废话。

    “现代作家里,你喜欢谁?”廖小平展开学术探讨。

    “得分体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戏剧曹禺一枝独秀,只有老舍有几部能跟他拼拼,”廖小平说,“诗歌我不感兴趣,散文太庞杂,你说说小说,最喜欢哪部。”他像导师在面试学生。

    “中短篇还是长篇。”林林故意逗他。

    “无所谓。”

    “中短篇喜欢张爱玲、沈从文,长篇喜欢老舍、钱钟书,”林林头头是道,“《围城》不用说了,《四世同堂》是扛鼎之作,《正红旗下》没写完有点可惜。”

    “对,正(zheng),第三声。”廖小平指出关键读音,“你不喜欢《子夜》。”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林林说,“《子夜》人物、结构、主题都很好,但合到一块,还是有点灵气不足。”

    “你看哲学书么。”廖小平还要问。越扯越没边儿。林林无心恋战,说了声来人了,跟着站起来,往书架前面迎。廖博士只好中断哲学探讨,跟着高姐一同工作。

    三个人忙了一上午,午饭自理。高姐的意思是她出去订餐。廖小平却不大赞同。他建议高姐先出去吃,等吃完了,再回来换他跟林林。高姐说自己吃饭慢,怕他们等得受不了。

    林林刚想发表意见,廖小平就抢在前面说,“没事儿,您慢慢吃,我们年轻,饿几分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