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朝颜朵朵为谁开陆观澜白鸟与蝙蝠东野圭吾红豆江湖佚名当时明月在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职场 > 一纸千金 > 第三十章

    “编辑和作者必须是一种合谋。”吕薇一边走路,一边帮林林分析,“跟谈恋爱似的,得相互看对眼。”

    “继续。”

    “像上次你找袁一航,就不太合适。”

    “怎么不合适。”

    “门不当户不对,完全是你在扶他。”

    “我也想找名家,人得理我。”

    吕薇手指捏着,“很微妙。”她摘了一片树叶,“你要找那种,有爆发潜质,但现在还没有爆发,还能谈的那种。”

    头疼。

    吕薇的意思,林林当然都懂,但想要筛选出这样的作家,找到合适的作品,需要耐心,更需要毒辣眼光。

    整日里,除了回家带孩子,林林所有的注意力,要么在杂志上,要么在网上,关注作家、作品,希望能尽快找到切入点。

    老邱给她提了个办法,用的是理科生的思维,他建议林林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有系统,电子表格会用吧,把所有作家,都搜集进去,谁有新作,谁不写了,谁的出版状况怎么样,这种数据分析的工作,你得做。”

    醍醐灌顶。

    林林二话不说,从知名期刊入手,近三年的几大刊全刷一遍,统计出数据。

    然后再针对性地联系。

    这天,林林正在哺乳,老邱又教育她,“你们这本质上也是做生意,做生意最讲究什么。”

    “公平。”林林答。

    “还有呢。”

    “有话说有屁放!”林林产后有点暴躁。

    “买卖不成仁义在,循序渐进。”老邱点名了,“不要总想着要名家新作,能做名家的旧作,就先做旧作,建立感情,将来才有机会拿到新作。”

    林林无奈,这不用他老邱提点,吴冠做了多少年名家的旧作,几乎很少能拿到新作。想要新作,等是不行的,就得抢!就这么从夏天到冬天找了小半年,林林突然看到一条新闻,某女作家的一部中篇小说即将被知名导演改编成电影。那篇小说不长,从来没出版过。

    林林本能感觉这是个机会——

    一,要拍电影,将来容易借势。

    二,这位女作家过去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影响不算太大,而且合作的出版社,多半是属于不知名序列。也就是说,她还没有被知名出版机构盯上,不在长期维护的作家之列。而且,中短篇不太起眼,可能尚未引起编辑们的注意。

    三,女作家要拓展市场,就必然需要在国内制造影响。因为此前一直游学国外,国内还处于拓荒期,所以能出版就是好的——挑出版社不会挑得太厉害。

    星火还有机会!小荷才露尖尖角,林林这只蜻蜓,必须马上立在上头!出版思路她都想好了,中篇太短,那就两个中篇,或者一个中篇加几个短篇,做成单行本。

    林林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她便用老办法——打电话去杂志社问女作家顾老师的联系方式。杂志社也是老办法应对,给了她电子邮箱。

    手机号依旧没有。

    林林“故伎重演”,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发过去,谈了对她作品的理解,对她本人的认可和喜爱,以及想要出版她作品的强烈愿望。

    然后就是等。

    这种事,要看运气,要看缘分。林林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天后,顾老师回信了。她感谢了林林的关注,又问具体想法。

    回信要慎重。

    林林首先跟吴冠说了基本情况。吴冠判断,“这书可以做。”但他的顾虑点是能借电影多少势。图书出版的周期和电影制作的周期不同,如果现在签约,书很快就能推出,但电影上映可能要到几年后,如果不顺利,中间再出什么岔子,也有可能无法上映。书就落单了。

    林林劝道:“就算电影上不了,小说本身也有很大的价值。”

    吴冠说:“但影响首印量,这样,你先问问顾老师的意思。”

    “她要是反问我呢。”

    吴冠眉头紧锁。

    林林还有一句话没说,如果顾老师问她首印多少,难道她就报一万册?好意思吗?那样,她会当场失去这位作者。舍得不孩子套不着狼,大机会,不能因为一点印数付之东流。

    手指敲击办公桌面,很有节奏地。吴冠犯难的时候,容易这样,过了一会儿,他对林林说,“你这样,不要说死,就说目前知名作家的规格,单行本首印量一般一万五起,具体还可以商量,看她怎么说。”

    林林表示同意。

    吴冠又道:“再问问发行意见,先走系统,过会的时候,提出来。”

    林林当然明白,吴冠是支持她的,但好多话,吴冠不可能说那么明。选题会是一瞬间的事,会前,你就必须做好铺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比选题质量,更要比人品。比如,得先去跟社长汇报,取得社长的支持吧;还要去跟发行部朱主任聊,拉拢他力挺。然后是陈总、卢总等老总,以及各个编辑部主任打招呼,做工作,能团结的都要团结。统战工作不厌精不厌细。这样才能降低选题会当场失败的风险。有些人,成事儿不灵,坏事儿倒灵得很。

    林林给顾老师回了邮件,口气委婉,说希望跟老师见一面,当面聊聊作品,以及她对怎么做书的想法。至于具体条件,她充分尊重顾老师的意见,尽量满足。她还很真诚地提到,想把这个选题报到社里,整个过程可能需要耽搁两周。

    很快,顾老师回信了,她同意她报选题,至于书怎么做,她希望能看到详细的策划案。她说自己目前在国外,没法见面,但可以找时间通个电话。最后,首印和版税数,她说让林林考虑,她希望有个合适的价格。

    明白人啊!

    真诚。精明。不失礼貌。她能这样说,就代表有合作的意愿。林林告诉自己,必须把这个选题拼出来!

    连夜,她一边照顾昼夜颠倒闹着喝奶的宝宝,一边把策划书做了出来。她打算一次做两部,把顾老师新近两篇打算拍电影的中篇小说,都出单行本。《危机中的女人》和《无处躲雨》都算名篇。

    半下午,林林拿着策划书走进社长办公室。一路想心思,忘了敲门。葛文婷正坐在里面。

    “稍等。”叶社摆了摆手,林林连忙退出去,带上门,默默等待。很快,葛文婷出来了,跟林林招呼了一声,下楼了。

    李林林缩着头进了屋。叶社长让她坐。

    “什么事。”叶社不闲聊。

    “我有两个选题。”

    “去找陈尔聊。”叶社伸手把桌上的钢笔挪了个位置。

    “聊了,陈总同意,说再让请示您的意见。”林林递上选题报告书,叶社长只好接了,看了两眼,问:“顾青云,写‘渴望’那个?”林林连忙说不是,好家伙,人根本没听过这个人。林林只好把顾老师的创作简历背诵了一遍,又加大火力夸。

    “得奖了吗。”

    “得了几个。”

    “跟鲁老师比呢。”

    林林被噎住了。不妙。看来社长不喜欢这个选题。

    “朱主任什么意见。”叶社长又问。林林说还没请示。叶社长建议先问问他,说毕竟发行是离市场最近的。

    出了社长办公室门,李林林有点沮丧,过去找叶社长聊选题,他是愿意聊的。现在明显无心恋战。再过一阵,他就要退了。可越是这样,越应该与人为善不是吗。多通过几个选题,将来编辑们也能念你点好。再一想,人家这也不是不愿意与人为善,人是不想承担责任,可是,作为一把手,不承担责任怎么行呢。林林深感在社里做专业的艰难。她的文学类图书,她的小说出版,似乎总是与社内主流格格不入。

    到发行部跟朱子山沟通。朱主任没说不能做,也没说能做。他强调一点,顾老师过去的书,市场表现一般。

    他建议林林慎重。

    “马上要拍电影,是个点。”林林着急。

    “光压在这一点上也不行。”朱主任说。

    “又是中短篇,现在长篇都够呛,何况中短。”

    林林站在那儿,真心不晓得怎么劝服朱大主任,难不成跟志闯似的,塞烟递酒。她不会呀!

    “我的建议是,版税低于百分之十,首印一万册,可以拿下,再往上去,除非你申请社里重点选题。”朱主任道。

    重点选题,林林忽然又觉得有了希望。她私下找常晶晶问情况。晶晶说她也不太清楚。林林又去总编室问柳畅。柳畅经过主任同意,翻会议文件,说确实有这个规定,来社不足五年的编辑,如果想做选题,可以申请青年基金,走重点选题。

    林林立马要了份单子,拿下去找吴冠。

    吴冠没意见,让她请示陈总。

    林林只好有把单子拿上去,找陈总批示。

    又是书山书海,林林站在里头。个子小,她快被淹没了。

    陈总摘下老花镜,道:“上次那本,退货可不少。”

    “顾老师不一样!她是名家!有固定读者群,有名气。”林林语速很快。激昂。

    “可以走重点,但你自己要有个底儿。”陈总说,“谈条件了么。”

    “就是先问问社里的意思。”

    “你想给多少。”

    “百分之十,三万册。”林林认为这是对顾老师的尊重。她值这个价。

    陈总沉默。他行走江湖几十载,当然比林林更明白,以星火的机构配备、宣发力量,根本就不适合做畅销书,发不动,推不动。签这种文学小说,首印三万,几乎可以肯定会赔钱。至于社里那些畅销的单品,基本都是非小说,且是自然产生的。

    可面对如此渴盼的林林,陈尔又不忍心打击她信心。陈尔只问她一句,“这书卖给谁。”

    陈总的问话,仿佛一记重锤,一下砸在林林心上。大道至简。何止这一本书,任何一本书,都面临卖给谁的问题。书是给人看的,为潜在群体画像,关乎到一本书出版、营销和发行等方方面面。

    林林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还是锁定文青群体,同时顾老师有固定读者,在这个基础上,扩大外延。我也想过了,尽量争取多一点时间,要让版权持有延续到电影上映,这样也能卖一拨。”停顿两秒,林林还嫌不充分,继续道,“陈总,像顾青云这种级别的作家,我觉得不能紧盯着销售量,眼光要放长远,最重要的是要让社里和她建立联系,保持关系,共同发展。”

    陈尔摘掉老花镜,默不作声。老实说,社里新进来这批孩子,能有如此视野、胸怀的,估计也只有李林林一个。

    陈尔随即道:“要不这样,老办法,你去谈,最高三万,但我们估计只能签三万,印两万。版税不能超过十。”

    陈总力挺,一锤定音。林林觉得希望大大地。隔两日上选题会,林林把《危机中的女人》和《无处躲雨》报上去,当场就通过了,吕薇和柳畅在会议记录中帮林林做了备忘——条件,待定。

    选题顺利通过,林林敢跟顾老师通电话了,她发了个短信息,汇报了情况。并提出了想要通话的意愿。接下来工作的难点,落在谈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