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紫竹寄秋花心经纪人子澄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淘气世家续李凉闲妻很忙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月半弯 > 003 芬芳士多

    003芬芳士多

    店门这时被人推开,卷进来一股寒意。

    走进三位年轻姑娘,其中走最前面的女生手持一部云台相机,她看见向天庥,先是愣了愣,接着很快回头跟同伴们说了几句话。

    她们讲的方言向天庥没听懂,只猜个大概。

    他用普通话招呼道:“墙上有菜单,桌上也可以扫码点餐。”

    在恩宝街上安安静静开了三十五年的「向记面家」前些年刚装修过,地面保留着以前的老花砖,厅面亮堂,骑楼下的店铺面积一向不大,摆放小桌十张,桌与桌的距离颇近。

    以前在店里吃面的都是住在附近的老街坊,而这几年做自媒体博主的人不少,旅游的,探店的,年轻的旅客们走进店里,都会点上一碗“向记”招牌云吞面。

    向天庥把最后的两张空桌合并,拼出四人位,姑娘们坐下时道了谢,拿手机扫桌上的二维码。

    向天庥先行回了厨房,等了会儿,单子进来了。

    鲜虾云吞,牛腩捞面,萝卜牛杂,蚝油生菜。

    开水锅蒸起的水雾覆在玻璃窗上,向天庥正煮着面,余光瞧见拿相机的姑娘朝厨房走来。

    姑娘从小窗户探进来半个头,礼貌地问能不能拍一些厨房里的画面,想做视频的素材。

    向天庥点了点头,说“可以”,下意识地把脸上的口罩拉得更高一些。

    姑娘拍了好一会儿才回座位,云台相机架在桌子上,几人轮流对着相机说话。

    向天庥看了几眼,收回目光。

    送走老街坊和新食客,又进来其他客人,小小的店里总是坐满人,厨房的备料逐渐减少,不知不觉,云吞沽清了,每天做一次的竹升面就剩两三碗的份,猪手和牛腩也所剩无几。

    向天庥忙完饭点,擡头看电视,已经被转至TVB台,播着某部连续剧,在店的几位客人正看得津津有味。

    林爱卿正在水槽那头洗碗,向天庥走过去说:“卿姨,你洗完这几个碗就先下班吧。”

    “那怎么可以?”林爱卿干活仔细,每个碗盘她都会最后过一次热水再抹干,“现在才九点,还有一小时才收店呢!”

    “没事,剩下的面也不多了,只能再接几组客人,我收尾就好。”

    “那、那……”林爱卿把最后一个碗放好,往外厅瞧了瞧,“要不等这波客人吃完,我把碗都洗了,再走吧?”

    “真不用。”向天庥挠了把后脑勺,“本来请你的时候,说的是你负责厅面就行,现在还得麻烦你负责洗碗这块,我已经挺不好意思的了。”

    林爱卿是今年夏天来“向记”的新员工,面店不大,除了向天庥这位老板兼厨师,林爱卿和另一位阿姨负责前厅,后厨还有一位阿姨负责洗碗和卫生。

    但上个月,前厅阿姨和洗碗阿姨前后脚辞职,向天庥还没招到人,林爱卿一人既负责前厅,又负责洗碗。

    而林爱卿家里条件特殊,不大忙的时候,向天庥都会让她晚上早些回家。

    ——她的妈妈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轻度,生活自理暂时没问题,但老人年纪大了,就怕有个万一。

    林爱卿心里其实也记挂着家中老母,脱下洗碗袖套,说:“行吧,那谢谢小老板,我就先走了。”

    向天庥说:“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你打给‘平安结’就好。”

    林爱卿脸上已有疲态,但笑容真诚:“知道的,谢谢你们。”

    卿姨离开后,再来了两桌客人,把剩下的牛腩和猪手全要了,竹升面也正好用完。

    后面还有客人进店,向天庥摇摇头,说东西都卖光了。

    客人有遗憾,向天庥也不好意思,他没料到今天沽清得这么快。

    估计是和突然降温有关系,天寒地冻,大家都想吃点汤汤水水的,好暖暖肚子。

    送走最后一桌客人,他戴着蓝牙耳机,一边打扫,一边给向子瑜打了个电话。

    那边很快接起,小男孩的声音像极了炒奶糊,又软又甜:“细叔——”

    向天庥忍不住勾起嘴角:“作业做完没啊?”

    “早做完啦!”

    “九点半了哦,要‘觉觉猪*’了。阿爷呢?”

    “阿爷在刷牙,我也刷好牙啦。”向子瑜把电话手表贴在嘴边,在大床上滚过来滚过去,“细叔你要回来了吗?”

    “细叔还没收铺。”向天庥看了眼时钟,“你跟阿爷讲一声,我今晚可能要晚一点点回去。”

    “好——”

    向天庥和侄子多聊了几句,正想挂电话时,那边传来向秋的声音:“子瑜,是细叔打来的吗?”

    “对!”

    电话手表交到了向秋手里,他和孙子一样,问了向天庥差不多的问题。

    向天庥和父亲聊了几句,嘱咐道:“今晚有点冷,你和子瑜多盖张被子。”

    “嗯,知道,你也早点回来,路上一定要小心。”

    “好。”向天庥稳稳地应承下来。

    打扫完,锁好门,向天庥沿着恩宝路,往荔湾湖公园的方向走。

    这一带这几年大变样,许多小时候的店都不在了,而能留下来的店,基本都是因为店面是自己家的,不用挨贵租,一站就是几十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店,熬成了一间间“西关老字号”。

    恩宝路是大路,与新兴景区相连,所以夜深了仍有年轻人在寒风瑟瑟中citywalk,倚着骑楼廊柱,借着昏黄路灯,拍下一张张照片。

    骑楼下的打铜铺和肠粉摊已经拉闸关门,而咖啡店和小酒馆仍开门迎客,慵懒歌曲和迷离灯火糅在一起,这是向天庥小时候未曾想过的“未来”。

    他双手插兜,经过半开放空间的咖啡店门外,会和相熟的咖啡师点点头打声招呼。

    扎着脏辫、蓄着小胡子的咖啡师问他要不要进来喝杯咖啡,向天庥摇头,说明天再来。

    拐进一条横街,再走过一个分岔路口,虽然相隔一条路而已,但这片街区明显安静许多。

    天冷人疏,底下街铺关得七七八八,骑楼楼上的住家亮着灯,老式双开窗后有人影晃动,因为太静了,屋里的声音溢出来,这户人家看电视,那户人家听广播,还有哪家夫妻俩在拌嘴。

    这时,远处传来轰隆声,沉闷,规律。

    是飞机飞行的声音。

    老区上空有航线,每天都有若干架飞机经过这里,去往北边的白云机场。

    像是下午航班密集的时段,几乎每隔五至十分钟就会有一阵轰鸣,好多年前已是如此。

    飞机飞得低,噪音自然大,街坊们以前时不时会嫌吵,嘴巴比较不留情的阿伯更会一手叉腰,对着低空飞行的庞然大物手指指,三字词和四字词的“粤韵风华”不停往外蹦。

    但前几年,飞机声忽然消失了,街坊们反而不习惯,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向天庥走到福元二巷,飞机刚好来到他的头上。

    他微微倾身,往上望。

    今夜大风,云薄,挂在天空的月亮皎洁明亮,飞机飞过,庞大机身恰恰遮住那道光。

    但很快,白净月光再次洒落。

    巷口的骑楼,底下土多店已经落了铁闸,街灯浅浅映着店招牌上「芬芳土多」四个字。

    骑楼店门旁边有一道防盗门,内里是只容一人行走的楼梯,细窄且陡长,楼道昏暗,但二楼的廊灯亮着,宛如盈盈圆月。

    向天庥揿了门钟,很快有人应答:“谁呀?”

    他提起嘴角笑笑,弯腰凑近对讲机喇叭,说:“叻婆,是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