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武林外史古龙武则天传格非怪人们东野圭吾2001太空漫游阿瑟·克拉克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传纪 > 诗仙李白 > 第三十一回 狼烟四起安禄山兵乱中国

第三十一回 狼烟四起安禄山兵乱中国

  天宝十四载,公元754年,唐玄宗依旧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他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平皇帝,中国的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都城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然而多年的太平盛世,也掩盖了国家体制的一些弊端。由于年龄的关系,他逐渐地不像年轻时那样眼光敏锐,头脑清晰。讲真话,据理陈情的大臣越来越少。弄虚作假,不学无术之徒逐步占据高位。尤其杨国忠,自李林甫死后更加权倾朝野,为所欲为。
  这日,明皇召集满朝文武议事,杨国忠丞相正在慷慨陈词:“陛下,这次一定要出兵征伐南诏。以使蛮夷臣服,小帮不敢轻视。众大臣虽然以为祸患来自河北,但依臣之浅见,安禄山虽有贼心,但目下尚不敢轻举妄为,况且他的小儿子还在京中。真正所虑者,应是南方而不是河北。”
  众大臣七嘴八舌,虽然各自心知肚明,河北之患甚于云南多少倍。但却多数不敢直言,而去附和杨国忠。此时李白亦代宣城太守上书,恳请不要征南诏。玄宗因此忧郁不决,便宣布退朝,明日再议。
  当夜杨妃见玄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问其缘故。玄宗告之实情,杨妃笑道,陛下是万乘之尊,岂能由众臣子乱议。安禄山实一粗人,对皇上一片忠心,岂能谋反。依妃子之见,只要加宫进爵,严加督查,断无反叛之心。不妨派一大臣,先去河北,名为钦差,实为监察,皇上以为如何?”
  “妙计,妙计,不想妃子深居内宫,竟有如此见识。联今高枕无忧也。”
  第二日,明皇先不议征南绍,而是派一大臣去了河北。哪知安禄山早有了准备,长安城尽多他的探子。因此他把大臣招待的十分之好,古玩珍宝不吝相赠,所以唐明皇唯有更多了一条假消息渠道而已。当下朝中议定,暂且放下河北而去征南诏。大军便离长安,往云南去了。
  消息传出,几个有识之士啧啧而叹,唯有一人对此兴奋异常。此人不是安禄山,却是他的儿子安庆绪。他以为夺取天下的时机到来了,便不惜一切去鼓动安禄山。
  话说当时的河北节度使安禄山,是北方少数民族出身。自幼生得膀大腰圆,体格健壮,为人面愚心诈,假痴不颠。早年参加唐朝军队立有战功,甚得上司喜爱,竟一直做到独镇一方的节度使。安禄山为人多诡计,善于随机应变,化险为夷。一日上朝,玄宗见其肚大,开玩笑道:“爱卿肚容何物乃至如西瓜乎?”安禄山随即跪倒回答:“禀陛下,臣肚中唯有一颗红心而已。”其应变如此。早些年李林甫为相日,安禄山十分谨慎。他清楚自己的奸诈与李林甫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一见到丞相就浑身哆嗦。后来自己去找一相面先生问卦,那先生起了一课,道:“将军是魔王转世,手下有八百鬼兵相随,当横行天下。”安禄山又偷偷地将李林甫生辰报上,算命先生吃了一惊,忙问道:“将军与此人是上下级关系吗?只是奇怪,将军命虽硬但却独惧此人,将军虽有八百鬼兵,但此人却是南山灵仙转世,有一千神兵护驾。将军若遇此人,应小心为是。”吓得安禄山出了一身冷汗,忙含糊应对过去,小心翼翼的过日子。好容易熬到李林甫死了,换上杨国忠,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杨国忠也奸诈,但安禄山并不怕他)
  当时安庆绪找到安禄山,欢天喜地地叫道“阿爹,好事来了。”
  安禄山模不着头脑:“什么好事?”
  安庆绪言道:“如今皇上派军征南诏,朝中空虚,我等正好用兵,夺唐家天下。这不是好事吗?”
  安禄山大惊失色:“胡说,住口。这是抄家灭门的大罪,我们小心度日,还怕惹祸上身,再说朝延待我不薄。快快退下去。”
  安禄山虽是狡诈,让他做这等大事,却怎么也不敢。然而安庆绪却不这么想,他还年轻,一心想做本朝唐太宗。当时见他爹不签应,忙下去跟各将领商议,尤其去请安禄山的义弟史思明。史思明哈哈大笑:“这事同节度使商量,如何成功?”安庆绪忙问计。“史思明笑道:“先斩后奏”。安庆绪大喜,第二日便扯出造反大旗,然后再去禀报安禄山。安禄山大怒,气得浑身发抖。破口大骂安庆绪。然而事已如此,却又无可奈何了。只得顺势做了大燕国皇帝,明目张胆地反起大唐来。一时间河北狼烟四起,战火纷飞。消息传到长安。唐明皇竟惊得坐在龙椅上站不起来:“不可能、不可能,有人造谣,安禄山发过誓忠于大唐的。”他显些没有哭出来,过了好一会才镇定下来,然后连忙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议对策。
  谁知道形势竟急转而下,几支唐军主力居然都不是安禄山的对手,接连败下阵来。潼关等地相继失守,那位被许多人歌颂过的大将哥也舒翰兵败投降。转眼之间一切想不到的事情相继发生了,天下大乱。
  再说李白正在梁园宗夫人家,听得安禄山反叛消息,惊愕之余余悲痛万分。眼见得风声越来越紧,连陈留,洛阳都失陷了。李白焦急万分,忙忙地与宗夫人收拾行装,然而东、北、南之路皆已围,没奈何,只得决定西上长安避难。一路见人群携家带口,挑锅担米,皆如惊鸿失色,羔羊离群。 
  李白禁不住哀声叹息。正行间,却又惊闻长安势危,连唐玄宗也携众大臣往蜀而逃。李白无计奈何,只得随着人流逃往华山。此地赋兵尚无暇顾及此地,因此方稍得喘息。然后整理行囊,虽然狼狈,竟然也写了五首诗,便自己命名为《奔亡道中五首》,倒是写实之作: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 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 连声向我啼。
  李白在华山数日,竟也安宁,这日来到华山顶峰,边走边叹,大好山河,一朝落入敌手,俯视神州,满目创痍,深恨自己无神仙倒转乾坤之术,又恼叛兵涂毒生灵,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西上莲花山》,亦是李白诗中佳品。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拽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