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乾坤令陈青云迷宫蛛鬼马星我的花园藤萍剑气纵横三万里墨余生合成倪匡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历史 > 鸦片战争 > 第一部 广州

  连维材犹豫不决。每当他要拥抱西玲的时候,他总是犹豫不决。

  犹豫的时间很长。——对他来说简直是太长太长了。

  当他终于下了决心,于是就像要跳进深渊似的,紧闭眼睛,把手放到她的肩上。

  1

  第二年——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的春天。广州十三行街的公行会馆邀请连维材。

  清国的对外贸易一向是由得到户部批准的“行商”所垄断。这些行商组织了一种同业公会的组织,称作“公行”。这年公行的领导成员共有十家。相当于理事长的总商是怡和行,此外还有广利行、同孚行、东兴行、天宝行、顺泰行、中和行、同顺行、万源行和仁和行各家。他们不仅在买卖上,而且在关税征收和有关夷人的一切问题上都全面负责。

  从外商方面来看,他们对这种全面负责的同业公会组织并不感兴趣。商品的价格由公行单方面决定,外商不能同一般的工商业者自由地进行交易,所以动辄就指责公行制度,阿美士德号北航时提出的理由之一,就是“广州的贸易欠公正”。

  连维材的金顺记并不是公行的成员,所以不能直接从事对外贸易。但他在福建武夷山等地拥有许多茶园,可以左右茶叶市场。茶叶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尽管政府在茶叶的流通、运输等方面作了种种规定,但他一动念头就可以操纵茶叶价格,阻碍公行的茶叶出口。对进口商品来说,只要他想干的话,他也可以大量放出手中的存货而叫公行大吃苦头。所以公行的成员在连维材的面前自然要低一等。

  英国政府肯定要取消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实行自由化,情况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公行的成员连日开会讨论新形势。恰好这时金顺记的连维材来到广州,因此决定听听他的意见。

  连维材根据他们的要求,发表了这样的意见:“去年英国国会决议,决定来年四月二十二日散局(取消垄断权)。东印度公司再也不会在广州出现了。代之而来的将是各个商人。各人的看法不一样,我认为这对你们极为有利。对方是分散的,而你们是团结在一起的。”

  辅佐总商的广利行老板卢继光提问说:“您的意思是说可以压价购买吗?”

  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过去一向由公行单方面决定。要是对这种价格不满意,东印度公司可以反抗,把货物原封不动地运回去;但分散的商人就经受不起把整船货物运回的巨大损失,含着眼泪也得按对方的定价出卖货物。——卢继光是这么想的。

  “这恐怕办不到吧!”连维材说。

  “为什么?”

  “东印度公司取消了,大班(东印度公司驻广州代表)走了,英国政府恐怕还会派人来代替他们的。如果本国的商人蒙受的损失太大,政府的官吏一定会劝告商人把货物运回。当然,损失将由政府补偿。”

  “这么说,就是由政府来代替公司喽?”

  “总的来说,可以这么认为吧。只是政府本身并不等于是商人。诸位的对手还是各个私商。尽管背后有政府撑腰,但可采取办法,巧妙地利用对方分散的弱点,于我们有利的机会将会增多。我是这么考虑的。”

  “就是说,情况比过去复杂了,需要讲究策略。您是这个意思吗?”

  “我的估计是这样的。”

  富人总是希望维持现状的。连维材说东印度公司的取消对公行有利。有利或不利姑且不说,现状将发生变化是无疑的。过去坐在家里也可以赚钱。现在情况变得复杂起来,这当然是伤脑筋的事。公行的商人一向只希望做稳妥的买卖;他们已习惯于垄断,缺乏对情况的研究,不愿意冒风险。

  吃过午餐之后,怡和行的伍绍荣把客人连维材送到大门口。怡和行是公行的总商。老板伍元华正在生病,因此由弟弟伍绍荣代表出席。

  “谢谢您啦!”伍绍荣说了一些客气话之后,好似想起了什么,“您知道厦门过去有个名妓叫如柳吗?”

  “只听说过这个名字。”连维材回答说。如柳是他前一代的名妓。

  “您听说过府上的温翰老先生在年轻的时候曾经迷恋上这个如柳吗?”

  “这还是初次听到。”

  “据说当时可热火哩,分手的时候,温先生简直失去了理智。这是我最近听老人说的。”

  “是么?人真不可貌相啊!”

  连维材告别了伍绍荣之后,朝东边走去。

  夷人不得在广州过冬这条规则并没有被严格遵守。不过,一过了贸易的季节,这一带还是冷清起来了。

  十三行街在广州城外的西郊,是一条狭长的东西向的街,街旁有十三座两层或三层的洋楼。它相当于日本长崎出岛的贸易区。街的西端是丹麦馆,通称“黄旗行”。往东数是西班牙馆(大吕宋行)和法兰西馆(高公行)。

  连维材走到英国馆——即东印度公司的前面停下了脚步,心里想:“伍绍荣跟我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呀?”他抬头看了看这一溜夷馆,所有的窗户都放下了百叶窗,显得十分寂静。

  在盘踞于垄断权之上的公行的商人当中,最有主心骨的是伍绍荣。他恐怕是支撑着公行的核心人物。对于具有叛逆精神的连维材来说,已经形成权威的公行是应当破坏的。

  连维材经常这么想:“我的叛逆精神不会创造出什么东西。”要创造的话,那当然要由他的保护者温翰来进行。他一向认为,他跟温翰之所以能成为默契的搭档,那是由于他们生来都具有共同的叛逆精神。不过温翰对他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

  人一过四十,真正自己的东西就形成了,而总想把过去所受的影响排除掉。连维材已经到了这个年岁了。这是对自己进行清理的时期,他希望自己能够轻装前进。在这样的时候,他无法区别哪些是自己身上固有的东西,哪些是从温翰那里接受来的东西,这确实叫他十分焦躁。

  他应当排除什么东西呢?

  过去他总希望温翰在自己的身边,而最近却突然感到厌烦起来。温翰大概也已经觉察到了吧?去上海就是……

  要想给金顺记以致命的打击,那只有在连、温二人之间制造分裂。连维材感到浑身哆嗦起来。“伍绍荣是故意把温翰过去的艳事说给我听的。……”

  如果连维材对温翰感到幻灭,金顺记就将迈出毁灭的第一步。

  他把公行看作是敌人。伍绍荣能够不觉察而进行反击吗?

  2

  连维材回去之后,公行的人们仍在会馆的一间屋子里继续讨论。伍绍荣只是总商代理,所以会议的主席由总商辅佐卢继光担任。

  “在英国,看来议会最有权威。不过,在我国,皇帝陛下可以否决军机处的决定。难道在英国就不能这样吗?”卢继光一边说,手指头把桌子戳得咔咔地响。

  伍绍荣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父亲虽然已经年老不管事了,但对店里的事情还经常啰啰唆唆地发议论。他的父亲就有用紫檀的手杖捅地板的毛病。

  时代正在飞速前进。他那样子就好像要阻挡时代的前进似的。

  伍绍荣站起来说道:“这不可能。对于取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权,英国根本没有表示同情的意见。现在的英国是尊重自由和个人的力量。”

  他说了这几句开场白之后,开始朗读起从英国报纸中选译的文件。英国报纸的论调带有一种跃动的节奏。英国已宣告贵族的寡头政治结束。去年克服了上院的抵制,修正了选举法。过去那种仅给予纳税十英镑以上的“户主”的世袭选举权已经废除,工业城市的市民获得了投票权。

  世袭、保守与领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来的是自由、进取和工厂的时代。再也不能允许东印度公司继续垄断对清贸易的呼声已经形成舆论。

  “我们没有必要为东印度公司操心。”伍绍荣继续说道:“他们过去究竟为我们做过什么事情呢?他们不是把我们看成眼中钉吗?他们曾经收买总督,企图削弱我们的力量。我们过去是不是太过于相信权威了呀!?只要有VEIC东印度公司的略称。其英文全称是UnitedEastIndiaCompany,但其正式名称使用拉丁文,所以“United”的第一个字母不是“U”,而是“V”。——原注的商标,我们不看货物就进行交易。今后恐怕应当要好好地研究研究了。而且我认为贸易额将会因为取消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而大大地增加。这不是值得欢迎的事吗!?”

  “不增加也行啦。只要是可靠的买卖就好。买卖如果能够不看货物就进行交易,那也……”卢继光这么说。

  “完啦!”伍绍荣心里这么喊道,脸上露出灰心的神色。

  看来公行的时代不得不结束了。他的脑子里出现了连维材的面孔。

  对伍绍荣来说,他有个公行的组织需要保护,还有个徒具虚名的门第的包袱。他对自由自在的连维材感到羡慕。他觉得总有一天要背着各种破烂包袱同连维材作战。

  在他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艰难困苦。

  (他的预感完全对了。伍绍荣的哥哥伍元华在这一年去世,他当了怡和行的老板,作为总商被抬上代表公行的位子。他成了全中国对外贸易商人的最高首脑,而且是在英国企图诉诸武力的最困难的时期。他字紫垣,还有着元薇、崇曜等别名,不过,一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世袭名浩官。)

  伍绍荣咬着嘴唇,沉默不语,会议有点冷场了。

  “总之,就是要好好地研究研究呗。”天宝行的梁承禧这么说。他好像是要调和一下会场的气氛。

  可是,总商辅佐卢继光似乎认为,天下闻名的公行的成员要像小商人那样学习研究,有损体面。加上他的妻子又是总商代理伍绍荣的堂姐。所以他直言不讳地说道:“现在还这么谨小慎微,拘泥于小事,也顶不了什么事。即使对方有什么变化,反正我们这边不变。政府过去只准许公行的商人贸易,今后大概也不会不准许的。因为我们该做的事情都如期完成了。”

  所谓该做的事情,是指每年向朝廷献纳的“贡银”。此外还有临时捐款和向有关官吏行贿。

  贡银规定每年十五万两。

  所谓临时捐款,是指这一类的捐款——如道光六年(一八二六)新疆回教徒之乱时,公行捐款六十万两;去年连州瑶族叛乱时捐款二十一万两。

  公行的商人已成为商业贵族,一味地装潢门面。他们捐纳这么大的巨款是相当勉强的。怡和行、广利行这些实力雄厚的商人情况好一些,其他的会员则感到负担过重,有几家店号竟因此而破产。

  “公行危险啊!”伍绍荣心里这么想,连维材精悍的面孔再一次掠过他的脑海。

  3

  中国人把十三行街的外国商馆称作“夷馆”。这些建筑物都是中国人的私产,由房东租给夷人。它们称之为荷兰馆、瑞典馆等,但现在那里的商人的国籍,同这些建筑物的国名已经不一致了。比如瑞典馆已为三家美国的商业公司所占据,瑞典的商业公司都在荷兰馆里租了房间。

  连维材沿着小河,朝北向广州城里走去。从十三行街的夷馆到城门的距离,约为二百米。进了城以后,他尽量挑狭窄的小巷子走。

  城内由于十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火,和新开辟的十三行街大不一样,破街陋巷残破不堪,到处是摊贩摆的货摊,出售的东西大多是油炸点心、蔬菜、水果和鱼贝之类的食物。烧鸡的表皮油光闪亮,样子十分难看;在烧鸡的旁边,厦门鱿鱼干遍身盐霜,散发着潮水的气味,躺在日光下。

  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了女人的叫声。叫卖的声音带着吵架的气势。

  到处飘溢着带油味的热气。碰上这热气,叫人有一种汗毛孔被堵塞的感觉。

  卖狗皮膏药的为了招揽顾客,拼命地敲着铜锣。

  “吵死人啦!你少敲几下好不好!”旁边卖杏仁汤的向卖膏药的大声吼叫着。从他的面孔来看,还是一个孩子哩。

  六榕寺的八角十二层的高塔越来越近了。连维材绕到寺的西面,走进一家白砖围墙的宅子。

  这是一座幽雅精致的四合院式的住宅。院子里有一座小花园,花园里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子。

  连维材坐在亭中的陶墩上。一个女人坐在他的对面。

  女人的相貌与众不同。她的鼻子又高又尖,作为一个女人,眼光显得过于尖锐,这大概由于她的眼窝有点下陷的缘故吧。她约摸有二十三四岁,脸型端正,但线条过于鲜明,表情过于严肃。她没有缠足,缺少当时的美人所具备的条件——窈窕的情趣。不过,仔细地看,她那白嫩的肌肤美得简直有点迷人。

  “西玲,你真的觉得那么无聊吗?”连维材说。

  “无聊死了!”女人回答说。

  “学点什么技艺不好吗?”

  “我想工作。学点技艺等于玩儿,我不干。你看我到夷馆去当清扫妇好不好?”

  “这办不到。”

  当时规定禁止外国人雇佣中国人。在广州的外国商人受着种种限制。如夷人不得乘坐轿子,夷人不得雇佣汉人使唤等等。采取这些限制是出于所谓的天朝思想意识——夷狄乘坐中国人抬的轿子,使唤中国人,这成何体统!

  不过,这些规定实际上并没有被严格遵守。夷馆里既有称作阿妈的女佣人,也有称作沙文的男仆人。沙文是英语“Servant”的译音。

  尽管有禁令,只要行点贿赂,当局也会视而不见。虽说是夷人,但毕竟在馆内生活,会有种种杂务,不可能从本国带仆人,在这方面应当给予同情。——在袖子底下塞点东西,官吏们也会一下子变得人道起来。

  事实上有许多夷人在广州过冬。名义上说是处理未了的事务,实际上是办理所谓“立券”工作。

  鸦片是禁止进口的商品,不能公开运进广州。因此把一种称作“趸船”的巨大的鸦片母船停泊在海上。这是一种船身很高的畸形怪船,目的不是航行,只是让它起着海上仓库的作用。

  偷运鸦片的外国商人平常把这种海上仓库停在伶仃洋上。但实际交易还是在广州的夷馆里进行。交易一旦谈成,夷人就在注明货物的种类、数量的提货单上签字,得到现银后就把提货单交给偷买的主顾。办理这种提货单,并在上面签字,称作“立券”。

  “券”可以当作实物直接买卖。持券的人坐上快船,开到伶仃洋的鸦片母船边,用券换取鸦片,装在船上带回。——当时的鸦片交易就是这样进行的。

  一般的交易到十月前后结束,以后就进入贸易的淡季。不过鸦片的买卖是整年进行的。由于这个原因,夷馆表面上看来寂静无声,其实里面还有很多外国人。所以只要连维材想点办法,西玲马上就可以进夷馆工作。

  不过,维材不愿帮这个忙。那些非法留在夷馆办理立券的人,都是从夷人中挑选出来的特别胆大妄为的家伙。他们一般都十分粗野。维材当然不能把西玲送进这群豺狼虎豹当中去。

  “这件事就算了吧。别的事我可以……”连维材说了一半停住了。他意识到自己说不定上当了。这可能是西玲的策略。——她确实有某种要求,但故意不说出来,先拿一些根本无法接受的难题,讨价还价,然后表示自己让步,以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维材看到她的眼珠在转动,苦笑了笑,心想:“又耍什么鬼花样!”

  “我想把弟弟收到身边来。他已经十六岁了。”西玲说。

  西玲的弟弟叫简谊谭,是个狂妄自大、很难对付的家伙。连维材想起了他那张经常跟人闹别扭的面孔。——这个少年两年前寄养在厦门连家的飞鲸书院里。

  4

  连维材犹豫不决。每当他要拥抱西玲的时候,他总是犹豫不决。

  犹豫的时间很长。——对他来说简直是太长太长了。

  当他终于下了决心,于是就像要跳进深渊似的,紧闭眼睛,把手放到她的肩上。

  维材火烫的肌肤和西玲的肌肤贴在一起。他感到自己的血管好像马上就要崩裂,沸腾的血液就要流进西玲的体内。

  不仅是他的肌肤和呼吸,他感到自己的一切都在沸腾。

  “看你,怎么能在这里……”西玲挣扎着说。

  “除了我和你,什么都不存在!”连维材把嘴唇贴在西玲的面颊上。

  “可是,青天白日在这里……”

  “不要紧,没关系!”

  “上屋子里去!好吗?……”

  “就在这里。哪儿都可以。”

  在那间屋子里,从窗户射进的阳光被帘子挡住,无力地落在地板上;豪华的朱漆镜台,挂在墙壁上的鸳鸯挂轴,赶也赶不散的脂粉的香气——这样的背景怎能适应连维材火热的心情呢!?

  “你说哪儿都可以,可是……”

  “西玲,我这满腔的热血是不能禁闭在屋子里的。怎能关在那个像积木似的房间里呢!?不,还是这里好!日头这么迎面照着!”

  就连太阳直射着的花园,它的热度也抵不上他心中的热情。“这么一个小小的花园,能开出什么了不起的花呀!”他的心里这么想着。他的眼睛模糊了,看不到周围的花儿。

  在连维材的身体里,始终有着一种狂暴的感情。应当给它起个什么名称呢?

  这是一种对权威的反抗吧!——不,这么说未免不恰当。因为他本身就是一种权威。

  勉强地说,那可能是一种漠然的破坏的欲望。

  当时的中国蔓延着吸食鸦片的风气。很多人认为这时是民族颓废的时期。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可以说是汉民族的复兴时期。人口飞速地增长,杰出的人才在各界崭露头角,学术也摆脱了过去书斋里的考证学,重视实际的公羊学派正在兴起。在这个民族精神高涨的时期,鱼龙交杂,玉石难分,呈现出一种一应俱全、眼花缭乱的局面。

  凡是有什么新事物即将诞生,总会有一阵像广州的破街陋巷那样的混乱;就连鸦片的流行,说不定也是某种新事物出现的前奏。

  人们蕴藏着的能量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呢?

  其前提就是绝不满足于现状。把禁锢于现状之中看作是一种“羞愧”。——这是那位王举志的心理。

  如果前进一步,一种要打破现状的欲望就会开始跃动。

  看来连维材这个人的身上就表现了这种民族的精神。

  破坏的欲望总要表现出来,有时表现在工作中,有时也会表现在女人的身上。

  “啊哟,骨头都要碎了!”西玲说。

  “骨头碎了,用我的血浆给你粘接上。”

  “啊哟!痛死了!”西玲说话的声音都有点嘶哑了,维材仍然不放松她。

  在这以前,维材犹豫了很长的时间,而一旦搂抱住西玲的身子,就像暴风雨般疯狂起来。

  维材与西玲互相拥抱着,躺在亭子里石板铺的地上。——他们浑身沾满泥沙,长时间地疯狂地拥抱着。

  “你怎么了?”

  维材不时为西玲的话音而暂时清醒过来。他好似吝惜这样的时光,他的手抚弄着西玲的胸脯。

  “还是上屋子去吧!”西玲低声地说。

  到了这样的时刻,背景和场所是沐浴着春天阳光的花园也好,是光线暗淡的房子里也好,已经无关紧要了。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到西玲的房里来了。

  维材的手已经不再抚弄西玲的胸脯,而是放在西洋毛毯上面。女人的身体已经离开他的身子。

  西玲蹲在他的面前说道:“你稍微等我一会儿。我想起了一件事,不去处理一下,心里不踏实。我马上就回来,半刻钟左右。”

  维材无力地闭上了眼睛。一切又要从头做起,又要从长长的犹豫开始。

  等人的时间最无聊,尤其是在闺房中等待更加无聊。等了很长时间,维材爬起来走到窗边。

  房间的结构是半洋式的。维材喜欢这种房子,故意造成这种样子。他拉开绢子窗帘,朝外面望去。

  恰好西玲跟一个男人一起,穿过花园,朝大门口走去。

  两人站在门房前谈了一会儿话。西玲轻轻地捅了捅男的后背,男人好像高兴地笑了。当男人转身的时候,露出他的侧脸。

  “在什么地方见过!”

  这人并不年轻,年岁与维材大致相仿,长着一副典型的广东人精悍的面孔。

  他记忆中曾在宴会上多次见过这张面孔,看来一定是广州相当知名的人物。——他很快就回忆起来了:彭祐祥!

  这是一个最近突然红起来的大人物。是那个半绅士、半流氓社会中的一个头目。也许他具有笼络人心的才能,据说他的徒子徒孙最近突然增多起来。还听说过关于他挥金如土的种种传闻。

  维材当然不喜欢这样的人物出入西玲的家中。

  “你办事的时间真长啊!可把我等坏了!”西玲回到房间里,连维材这么说。

  “旁边的墙快要塌了,我去见了帮忙的人,谈了谈修补墙的事。”西玲十分自然地回答说。

  看来彭祐祥为了扩大势力,赢得人缘,正在想方设法为市民服务。“不过,这家伙的腿也真勤啊!连修补墙壁也跑来帮忙!”连维材这么认定之后,也就不想再深究下去了。

  可是数天之后,夜已经很深了,他去找西玲。当他走到六榕寺西边西玲家的门前时,恰好碰见西玲送客人出门。他条件反射似的缩回身子,紧贴着墙壁,躲开客人。这时西玲和客人的谈话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我还要来啊!”男的这么说。

  “下次你白天来吧!”西玲说话有点媚声媚气的。

  “为什么?担心晚上跟你的老公碰上吗?”

  “不是。他有时白天来,有时晚上来,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

  “这家伙真讨厌。——不过,白天来不也是一样吗?”

  “白天来,可以说是木匠师傅来商量活儿呀,商店里来人推销东西呀,简单地编个说词蒙混过去。”

  “嗯,这么说,还是晚上不合适呀。哈哈哈!——”男的笑了起来。

  西玲手里提着灯笼。灯笼的光亮照出客人正是彭祐祥。

  彭祐祥朝着与维材相反的方向走去。西玲提着灯笼站在门口,一直照到他转过拐角。连维材等她转身进家之后,才把身子离开墙壁。他决定不去找西玲,回到金顺记的分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