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沙,山外山,天外天。
吹得是百年的咏叹,千载的悲鸣。长叫英雄泪沾襟。
原野上,浓浓的烟硝未散,流过鲜血的泥土里开出彼岸之花。
升平二十三年丁已月,战报传回京城。
太子墨叹单骑出关迎敌,于全城众军士之前,折搴旗,杀夷王,一夫当关万兵莫敌,惊天地泣鬼神。
然而,仅仅依赖战报中的文字叙述,不足以描绘那一役战况的惨烈……
墨国军士打的是截杀敌王的算盘,可北夷王也不是省油的灯,同样心有所图。金挂威武,骑在马上骂阵:〝有本事就上前来和本王较量一番,好让你墨国人亲眼见识北夷英雄的风范。〞口中挑衅,马匹却是止步于箭努的射程之外,不越雷池一步。
太子既是披了战甲出城,不杀贼王,誓不回。
他早在心里下了那样的决心。
腿踢马腹,仰天长啸,清俊的凤眼红唇中勾著视死如归的气概,长剑白衣动山河。
见状,墨云大骇。〝殿下不可中了对方的激将之计……〞紧贴太子马腹,墨云欲阻太子前奔之势。
〝墨统领退开!本殿要诱那北夷王靠近,你只管为本殿掠阵,挡住他身后的护兵。〞
〝殿下,让墨云去,殿下速回。〞
〝不,若非是墨国太子亲自出马,怎能引得北夷王见猎心喜?此一战,不成功,便成仁……本殿若有不测……岳父见到烟儿时……便说……〞说什么呢?千言万语,说不清,道不尽。悲风萧条,从耳边滑过。战场之上,不容儿女情长。太子眼神一凛,〝便说……本殿不负烟儿,愿和她,来生再见。〞
马蹄达达地响,胄甲嘎嘎震耳。
眼见墨国太子杀气腾腾迎面冲来,北夷王当下大笑三声,正面对战。两人交锋,刀光金鸣,难分高下。太子以长剑对大刀,比劲力不足,但胜在灵巧,换招快速,变换莫测。北夷王是急性暴躁的武夫,几次的攻势无果,内心焦急,更加地抢进。
太子被其一记臂力千钧的重击削过肩胛,身形不稳,险些要滑落马背。倏地拉紧缰绳,调转马骑往关门回奔。
〝往那里逃?〞一心求功的北夷王,重哼一声紧追在后,眼看就要进入墨军的箭努射程内。在他身后观战的北夷将领觉到不妙,高声喊着要大王回头。几骑亲兵迅速冲杀上来,被墨云一人一马,手执长弓,全数挡在十尺之外。
北夷王杀得眼红,完全不觉自身的处境,眼睛只盯着前方匍伏在马背上欲逃跑的猎物。荒原上狩猎的天性,只有敌人的血才能平息他嗜杀的灵魂。
待他抬起头来,发现到城墙上整排的敌人弓箭手近在眼前时,已然太迟。
再如何勇猛,也不能拿肉身去迎战箭矢。北夷王还没疯蠢到那程度。当下,紧急拉住战马,转身要退。太子那里容他逃走,兵刃直指其浓乱粗须,〝杀〞地回马一剑,刺到眼前。一边缠斗,一边高声急喊,〝弓弩手放箭!放箭!〞
只可惜,墨军将领那敢下令放箭?
按照计划必需等到太子平安冲进城门内,才能万箭齐发。
北夷王也知此关键,大刀凌厉,不让太子有脱身的机会。两军对敌,机会稍踪即失,只一片刻,一整队的北夷骑兵已经冲近,墨云独拳难挡千兵,瞬间杀声轰轰,眼看敌兵就要赶到救回蛮王。
精心的算计,怎能功亏一馈?
太子大急,瞠目对着墙头大喊:〝昨晚立下军令状的将领们全听好了,北夷蛮王今日若是走脱,本殿定杀将领来抵。立即放箭!〞用尽全身之力划出一剑,逼回要逃出战局的北夷王,墨叹对空嘶吼:〝放箭!〞
长天之中,点点金光。咻咻之声,万里飞鸣。
不远之外的墨云,只觉天边绽开了漫天的银花。
〝殿下……〞
墨云策马往回狂奔,心里一滴滴淌血。
花落之后,还能挽留什么?
***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北夷骑兵见其大王身陷险境,对着城们展开冲锋。
这些北夷兵并非乌合之众,而是训练有素的战士。骑兵在前,火弩车随后,迅速地开到城下,风雷霹雳,对准城头射出红烫的火球反击。北夷王见援兵前来掩护,猛挥大刀砍断近身的飞箭,一步一步,就要退回北夷的阵营。
太子此时立于墙边箭矢不会射到之处,眼神只凝在那黑须张狂的蛮王身上。眼看此番的诱敌之计恐怕要功亏一篑,心中焦虑。目光一紧,他长靴夹紧马腹,冲回战局。口中默念爱妻之名:烟儿……本殿无缘见一面那未出生的婴儿。日后,一定要告诉他,其父,也是个气贯山河,英勇峥嵘的好汉!
马声长嘶中,年轻的太子大喊著贼王莫走。北夷王长声冷笑。他何尝不是存着,欲当墨军之面,宰其储君,灭其天威的想法?遂勒马回身,高举银月大刀,准备施以致命的一击!
战场上,你死我活,再平常不过。
舒不知,太子,宁死,也要留下北夷王命来。
骏马奔到半途,往侧边横出,而后折转。势不可挡地冲撞蛮王的座骑,两匹战马同时倒地。
北夷王猝不及防,欲蹬地起身,双臂被飞身扑来的太子紧箍,面朝下坠向地面。天上落下的箭簇,瞬间穿透北夷王的后背,鲜血自背心喷泉般涌出。
两人浴血翻滚,四周的北夷兵见大王落马,大惊失色,趋前来救。同时间,城门半开,一队墨军由城内杀出。
顿时,两军交锋,杀声震天。
太子只将两只铁臂用力收紧,不让到手的猎物逃脱。身上似是有利刃在砍他,似是有微温的液体在流动。逐渐朦胧的视线中,他仿佛回到了皇城山边,漫天的云霞,夕阳最后的一道光芒,那样灿亮、鲜红、美丽……
彩云之下的某处,可有他的烟儿……
墨国升平二十三年,春夏交接之际,皇宫里传出悲讯。
太子殁,举国殇。
皇城附近的白云山头,立了一处太子的衣冠冢。那是他在出战北夷王的前一晚上,事先写下的遗言。
遗言中说:本殿生于皇室,身受皇恩,为皇室而死,无怨无悔。
唯一的愿望,死后,勿安于太庙。但愿能,葬在那最后一晚,同爱妻相依相偎,共看星河的山巅之上……
墨国升平二十三年夏,北夷国遣使求和。
北夷国王于北金关前与太子的对战中,重伤不治。于死前,未及立下继位之人。于是,北夷族内部,王位派系之争摆不平,内斗不断,无暇关注于战事。北夷单方宣告停战,大军彻离墨国边境。暂代统帅职位的墨云那肯善罢干休,指挥墨军追杀北夷军伍,打得番兵落花流水,举白旗投降。
北境无战事,百姓回复安居乐业。
升平二十四年春,皇城贴出邸报。三皇子,墨箫,册立为太子。
升平二十四年夏,皇报再贴。太子箫大婚,娶吏部尚书长女沐琼芳为正妃。
同年秋天,升平皇偕皇后南巡,太子箫正式接掌国印,监国。
***
回首向来处,无风也无晴。昨日种种,彷如前世。今日的他,活得像是一具行尸走肉。一直有些怀疑,自己应该是死了,剩下的,只是魂魄。
天涯咫尺,魂归故乡。
回想当时,凶险万分。他在箭林血雨中翻滚,眼看着带着红焰的火团直直飞来,仍是不愿放手。一直到那蛮王被烧得如豪猪般凄厉惨叫,他才滚入一个已经阵亡的墨兵身下,瞧着那焦黑的躯体被敌兵抢回。
他望见墨云在兵马中穿梭,寻找他的行踪。
烟硝之间,他突然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迅速和身上那具尸体互换盔甲,并且将尸体推入熊熊的火堆。从此,再也没有人能以江山之名,逼迫他立妃。
然后,他隐姓埋名,藏匿在北国边境的村落中。
他听说了墨云自愿留守边境,皇帝封他为北金镇关将军。不久后,墨夫人迁移至将军府定居,夫妻二人,夫唱妇随。
他也听说,皇城里,箫皇子继位东宫,并且迎娶沐尚书长女为正妃。终于,正确的人选,走到了正确的位置上!
一切,都很圆满。
而他,粗茶淡饭,餐风露宿,生活上的磨难,比不过精神上的苦。他想念妻儿,却只能梦中相见。妻子每一寸的笑容,他都牢记。是那美丽如朝阳的容颜,支持着他,千山万水,重回皇城。
他守在那个,她和他最后相拥而眠的山洞里。
那夜,他在她的耳边说道:〝明月处处有,年去岁来,两心不忘,三生相随。〞
是故,怀抱着一丝的希望,苦候在那只有飞鸟经过的荒山野岭,日出夜伏。
他甚至满山遍野,漫无目地,攀山越岭,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峰谷。
还是寻不到心里的那个娇人儿。
这样又过了一年。
渐渐觉得绝望,和无止尽的寂寞。
这一日,阳光和煦。他走出洞穴,眯着眼让暖暖的日光晒去身上的霉气。
远山苍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天堂!他想着洞里已经没有食物,该是要到溪河里去抓鱼来补充粮食了!这些日子以来,他不但学会捕鱼,还懂得用香草腌渍成鱼干,延长保存的期限。
走到水边,他拉起绳索,上面绑着一艘竹阀,是他用来行走水面的工具。跳上竹阀,划到水深处,阳光闪耀,他的眼神专注盯视粼粼碧水中成群潜游的鱼只。撒出手中长网,收紧。不多久,竹篓中,装满了甩尾乱跳的银鱼。今晚,又可以吃烤鱼大餐!
蓦地,又想起那夜,他剥出一丝丝的鱼肉,喂入那细嫩的嘴唇中,洁白的牙齿,对着他巧笑嫣然……
那往事,历历在目,刺得他心痛。
就在触景伤情之际……
远远的水天一线,金色的逆光下,一个黑色的小点,缓缓地驶近。
他默默看着那黑点,在眼前放大。小点逐渐拉成为一道细长的黑影,而后成为一叶清晰的扁舟。舟上,坐着有一个素衣的女子,长长的秀髪垂挽在肩后。
一抹期待,几许不敢相信,在他的眸底升起。
模糊的泪水盈满眼眶。他不知是该高兴?悲伤?还是仰天狂吼?呆滞望着那一叶扁舟划到他的身旁。素衣的女子,眼神依旧清澈,一抹让人无法忽视的坚忍不抜。
刹那间,他泪如雨下,叩谢上天垂怜。
见她抬眸浅笑,一如当年,说道:〝小女子饿了,想吃薰鹅。没有鹅?鱼也可以。〞
作家的话:
《墨叹烟》八十篇 就此告一段落!
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
久别胜新婚 叹叹不会轻易放过烟烟滴~
会写几篇激情的番外 嘿嘿
微媚纠心了好久 也该大鸣大放啦啦!!
======== 繁简分割线 ==========
风吹沙,山外山,天外天。
吹得是百年的咏叹,千载的悲鸣。长叫英雄泪沾襟。
原野上,浓浓的烟硝未散,流过鲜血的泥土里开出彼岸之花。
升平二十三年丁已月,战报传回京城。
太子墨叹单骑出关迎敌,于全城众军士之前,折搴旗,杀夷王,一夫当关万兵莫敌,惊天地泣鬼神。
然而,仅仅依赖战报中的文字叙述,不足以描绘那一役战况的惨烈……
墨国军士打的是截杀敌王的算盘,可北夷王也不是省油的灯,同样心有所图。金挂威武,骑在马上骂阵:〝有本事就上前来和本王较量一番,好让你墨国人亲眼见识北夷英雄的风范。〞口中挑衅,马匹却是止步于箭努的射程之外,不越雷池一步。
太子既是披了战甲出城,不杀贼王,誓不回。
他早在心里下了那样的决心。
腿踢马腹,仰天长啸,清俊的凤眼红唇中勾着视死如归的气概,长剑白衣动山河。
见状,墨云大骇。 〝殿下不可中了对方的激将之计……〞紧贴太子马腹,墨云欲阻太子前奔之势。
〝墨统领退开!本殿要诱那北夷王靠近,你只管为本殿掠阵,挡住他身后的护兵。〞
〝殿下,让墨云去,殿下速回。〞
〝不,若非是墨国太子亲自出马,怎能引得北夷王见猎心喜?此一战,不成功,便成仁……本殿若有不测……岳父见到烟儿时……便说…… 〞说什么呢?千言万语,说不清,道不尽。悲风萧条,从耳边滑过。战场之上,不容儿女情长。太子眼神一凛,〝便说……本殿不负烟儿,愿和她,来生再见。〞
马蹄达达地响,胄甲嘎嘎震耳。
眼见墨国太子杀气腾腾迎面冲来,北夷王当下大笑三声,正面对战。两人交锋,刀光金鸣,难分高下。太子以长剑对大刀,比劲力不足,但胜在灵巧,换招快速,变换莫测。北夷王是急性暴躁的武夫,几次的攻势无果,内心焦急,更加地抢进。
太子被其一记臂力千钧的重击削过肩胛,身形不稳,险些要滑落马背。倏地拉紧缰绳,调转马骑往关门回奔。
〝往那里逃?〞一心求功的北夷王,重哼一声紧追在后,眼看就要进入墨军的箭努射程内。在他身后观战的北夷将领觉到不妙,高声喊着要大王回头。几骑亲兵迅速冲杀上来,被墨云一人一马,手执长弓,全数挡在十尺之外。
北夷王杀得眼红,完全不觉自身的处境,眼睛只盯着前方匍伏在马背上欲逃跑的猎物。荒原上狩猎的天性,只有敌人的血才能平息他嗜杀的灵魂。
待他抬起头来,发现到城墙上整排的敌人弓箭手近在眼前时,已然太迟。
再如何勇猛,也不能拿肉身去迎战箭矢。北夷王还没疯蠢到那程度。当下,紧急拉住战马,转身要退。太子那里容他逃走,兵刃直指其浓乱粗须,〝杀〞地回马一剑,刺到眼前。一边缠斗,一边高声急喊,〝弓弩手放箭!放箭!〞
只可惜,墨军将领那敢下令放箭?
按照计划必需等到太子平安冲进城门内,才能万箭齐发。
北夷王也知此关键,大刀凌厉,不让太子有脱身的机会。两军对敌,机会稍踪即失,只一片刻,一整队的北夷骑兵已经冲近,墨云独拳难挡千兵,瞬间杀声轰轰,眼看敌兵就要赶到救回蛮王。
精心的算计,怎能功亏一馈?
太子大急,瞠目对着墙头大喊:〝昨晚立下军令状的将领们全听好了,北夷蛮王今日若是走脱,本殿定杀将领来抵。立即放箭!〞用尽全身之力划出一剑,逼回要逃出战局的北夷王,墨叹对空嘶吼:〝放箭!〞
长天之中,点点金光。咻咻之声,万里飞鸣。
不远之外的墨云,只觉天边绽开了漫天的银花。
〝殿下……〞
墨云策马往回狂奔,心里一滴滴淌血。
花落之后,还能挽留什么?
***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北夷骑兵见其大王身陷险境,对着城们展开冲锋。
这些北夷兵并非乌合之众,而是训练有素的战士。骑兵在前,火弩车随后,迅速地开到城下,风雷霹雳,对准城头射出红烫的火球反击。北夷王见援兵前来掩护,猛挥大刀砍断近身的飞箭,一步一步,就要退回北夷的阵营。
太子此时立于墙边箭矢不会射到之处,眼神只凝在那黑须张狂的蛮王身上。眼看此番的诱敌之计恐怕要功亏一篑,心中焦虑。目光一紧,他长靴夹紧马腹,冲回战局。口中默念爱妻之名:烟儿……本殿无缘见一面那未出生的婴儿。日后,一定要告诉他,其父,也是个气贯山河,英勇峥嵘的好汉!
马声长嘶中,年轻的太子大喊着贼王莫走。北夷王长声冷笑。他何尝不是存着,欲当墨军之面,宰其储君,灭其天威的想法?遂勒马回身,高举银月大刀,准备施以致命的一击!
战场上,你死我活,再平常不过。
舒不知,太子,宁死,也要留下北夷王命来。
骏马奔到半途,往侧边横出,而后折转。势不可挡地冲撞蛮王的座骑,两匹战马同时倒地。
北夷王猝不及防,欲蹬地起身,双臂被飞身扑来的太子紧箍,面朝下坠向地面。天上落下的箭簇,瞬间穿透北夷王的后背,鲜血自背心喷泉般涌出。
两人浴血翻滚,四周的北夷兵见大王落马,大惊失色,趋前来救。同时间,城门半开,一队墨军由城内杀出。
顿时,两军交锋,杀声震天。
太子只将两只铁臂用力收紧,不让到手的猎物逃脱。身上似是有利刃在砍他,似是有微温的液体在流动。逐渐朦胧的视线中,他仿佛回到了皇城山边,漫天的云霞,夕阳最后的一道光芒,那样灿亮、鲜红、美丽……
彩云之下的某处,可有他的烟儿……
墨国升平二十三年,春夏交接之际,皇宫里传出悲讯。
太子殁,举国殇。
皇城附近的白云山头,立了一处太子的衣冠冢。那是他在出战北夷王的前一晚上,事先写下的遗言。
遗言中说:本殿生于皇室,身受皇恩,为皇室而死,无怨无悔。
唯一的愿望,死后,勿安于太庙。但愿能,葬在那最后一晚,同爱妻相依相偎,共看星河的山巅之上……
墨国升平二十三年夏,北夷国遣使求和。
北夷国王于北金关前与太子的对战中,重伤不治。于死前,未及立下继位之人。于是,北夷族内部,王位派系之争摆不平,内斗不断,无暇关注于战事。北夷单方宣告停战,大军彻离墨国边境。暂代统帅职位的墨云那肯善罢干休,指挥墨军追杀北夷军伍,打得番兵落花流水,举白旗投降。
北境无战事,百姓回复安居乐业。
升平二十四年春,皇城贴出邸报。三皇子,墨箫,册立为太子。
升平二十四年夏,皇报再贴。太子箫大婚,娶吏部尚书长女沐琼芳为正妃。
同年秋天,升平皇偕皇后南巡,太子箫正式掌国印,监国。
***
回首向来处,无风也无晴。昨日种种,仿如前世。今日的他,活得像是一具行尸走肉。一直有些怀疑,自己应该是死了,剩下的,只是魂魄。
天涯咫尺,魂归故乡。
回想当时,凶险万分。他在箭林血雨中翻滚,眼看着带着红焰的火团直直飞来,仍是不愿放手。一直到那蛮王被烧得如豪猪般凄厉惨叫,他才滚入一个已经阵亡的墨兵身下,瞧着那焦黑的躯体被敌兵抢回。
他望见墨云在兵马中穿梭,寻找他的行踪。
烟硝之间,他突然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迅速和身上那具尸体互换盔甲,并且将尸体推入熊熊的火堆。从此,再也没有人能以江山之名,逼迫他立妃。
然后,他隐姓埋名,藏匿在北国边境的村落中。
他听说了墨云自愿留守边境,皇帝封他为北金镇关将军。不久后,墨夫人迁移至将军府定居,夫妻二人,夫唱妇随。
他也听说,皇城里,箫皇子继位东宫,并且迎娶沐尚书长女为正妃。终于,正确的人选,走到了正确的位置上!
一切,都很圆满。
而他,粗茶淡饭,餐风露宿,生活上的磨难,比不过精神上的苦。他想念妻儿,却只能梦中相见。妻子每一寸的笑容,他都牢记。是那美丽如朝阳的容颜,支持着他,千山万水,重回皇城。
他守在那个,她和他最后相拥而眠的山洞里。
那夜,他在她的耳边说道:〝明月处处有,年去岁来,两心不忘,三生相随。〞
是故,怀抱着一丝的希望,苦候在那只有飞鸟经过的荒山野岭,日出夜伏。
他甚至满山遍野,漫无目地,攀山越岭,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峰谷。
还是寻不到心里的那个娇人儿。
这样又过了一年。
渐渐觉得绝望,和无止尽的寂寞。
这一日,阳光和煦。他走出洞穴,眯着眼让暖暖的日光晒去身上的霉气。
远山苍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天堂!他想着洞里已经没有食物,该是要到溪河里去抓鱼来补充粮食了!这些日子以来,他不但学会捕鱼,还懂得用香草腌渍成鱼干,延长保存的期限。
走到水边,他拉起绳索,上面绑着一艘竹阀,是他用来行走水面的工具。跳上竹阀,划到水深处,阳光闪耀,他的眼神专注盯视粼粼碧水中成群潜游的鱼只。撒出手中长网,收紧。不多久,竹篓中,装满了甩尾乱跳的银鱼。今晚,又可以吃烤鱼大餐!
蓦地,又想起那夜,他剥出一丝丝的鱼肉,喂入那细嫩的嘴唇中,洁白的牙齿,对着他巧笑嫣然……
那往事,历历在目,刺得他心痛。
就在触景伤情之际……
远远的水天一线,金色的逆光下,一个黑色的小点,缓缓地驶近。
他默默看着那黑点,在眼前放大。小点逐渐拉成为一道细长的黑影,而后成为一叶清晰的扁舟。舟上,坐着有一个素衣的女子,长长的秀髪垂挽在肩后。
一抹期待,几许不敢相信,在他的眸底升起。
模糊的泪水盈满眼眶。他不知是该高兴?悲伤?还是仰天狂吼?呆滞望着那一叶扁舟划到他的身旁。素衣的女子,眼神依旧清澈,一抹让人无法忽视的坚忍不抜。
刹那间,他泪如雨下,叩谢上天垂怜。
见她抬眸浅笑,一如当年,说道:〝小女子饿了,想吃薰鹅。没有鹅?鱼也可以。〞
作家的话:
《墨叹烟》八十篇 就此告一段落!
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
久别胜新婚 叹叹不会轻易放过烟烟滴~
会写几篇激情的番外 嘿嘿
微媚纠心了好久 也该大鸣大放啦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