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乃齐鲁故国,孔孟之乡,天下礼仪皆出于此。人民淳朴,世风高尚。但既是孔孟故里,乡人也难免受其侵淫,好空谈论道,流于形式,未免脱离现实。因此李白曾有《嘲鲁儒》一诗,以讥其行为: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李白久居道观,如何受得了。这日一个人在济南城闲逛。不觉走到华山,天气炎热,正欲树荫下休息一时,忽见前方一个人身着布衣,头戴斗笠,正一个人对着风景苦吟。不是别人,正是杜甫。李白心中大喜,又觉好笑,便轻轻地过去拍了一下杜甫的肩膀,把他吓了一跳,猛一回头见是李白,着急是说:“刚才我正想出一句妙诗,不想被你吓跑了,快送我一首诗,补尝你的罪过。”
“好我的杜老弟,难怪人称‘诗痴’,瞧把你累成了什么样子。写诗是件快乐的事,你把它搞成跟科举考试一样,莫怪愚兄嘲笑你,真是——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若。
“李兄是在笑我未中进士吗?”
“哪里,哪里,进士也好,翰林也罢,不过是些空名头而已,贤弟莫非真放在心上。”
“唉,虚名虽不放在心上,但‘至君尧舜上’却是在下夙愿。可惜如今有心无力,报国无门啊!”
“唉,我的贤弟,你还年轻,莫谈这些吧。一切富贵荣华,不过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还是今朝不酒今朝醉,纵情放松享受生活吧!说到底,我的心和杜贤弟一样郁闷啊。别看我‘痛饮狂歌空度日,但飞扬跋扈为谁雄呢?”
二人一起大笑起来,转而说道自吹台一别高适从军去了。可惜山东未来成,托我致意兄长。
二人在济南游玩了几日,忽听得北海太守李邕来到济南。这李邕却是有唐一代的名士,其父李贤,即《隋史》的著者。李邕自幼聪颖,兼受家教,少年时即已名扬四海。其人风流倜傥,倨傲不群。文学之外尤善书法。其行书冠绝当代,独步一时,堪与王羲之相提并论。人称“王右军如龙,李北海如象。”天下公卿,无不竞相拜访,而李邕却不以为然。
话说书童将二人名帖递上,李邕莞尔一笑,便命人请入。原来李早先听过李白的名声,杜甫未曾见过。加之杜甫言行谨微,因此李言语间难免有居长之嫌,虽不想怠慢也无有多少殷勤之意。
李白心中不乐,但李邕毕竟不是高力士,杨国忠之流,因此亦暂时隐忍不发。那知早被李邕看出来,便故意地问道:“听说太白先生昔日在朝斗酒诗百篇。真酒仙之才,今日能否为老夫当场赋诗,以资谈兴”。
“有何难哉?”李白放声言道。一会儿纸笔取上来,李白也不客气,笔不加点,一挥而就,题目就叫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大惊,忙回厅换装重新接见二位,直谢罪不已,定要第二日设宴历下招待二位。三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于是第二日,便有了杜甫名作《陪北海太守李邕宴历下亭》。
东藩住皂盖,北渚临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惧物役,从公难重过!
然而几人都不知,时隔不久,李邕便被陷害致死。
这其间,二人又游览了泰山,名有佳作传世。有时二人同游,有时又单独各走各的,莫不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李白的浪漫热情感染了杜甫,杜甫的沉稳坚强亦影响着李白。两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在一起呆了近两年,无话不说,直如兄弟。再看杜甫的这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后来人们总好谈起李杜的友谊之外,总免不了评论一下二人诗作的优劣。但大多失之于偏颇,不得要领。以吾观之,二人皆天生之奇才。所谓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李白更像是一个天才,杜甫则如地才。李如高山,杜若大海。李诗崇尚自然浪漫,杜诗追求工整精练。李诗如太阳,照耀辉煌,杜诗如月亮,高雅洁美。李诗七分自然,三分人工;杜诗七分人工,三分自然。其余所谓诗人,工整难比李白十分之一,如何比杜甫。自然难比杜甫十分之一,惶论李白。也就是说,拿我们的最长处,尚且难比其最短处,因此又怎么能在整体上和他们比较呢?所以,中国历史上,自李杜一出,其余人也只好“乌鸦随凤凰,驽马并麒麟”了。
我们只要想到或读到李诗,则如高山流水,随心所欲,海阔天空,难穷其极。而杜诗则如长城运河,虽人工之美,亦难免惊其鬼斧神工,疑为天造地设也。
韩昌黎“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非虚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