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搜索: 热词:同时代的游戏大江健三郎巧妃勾夫莫辰青春的感动薇子错爱之偿还篇惜之

返回顶部

悦阅书阁 > 其它 > 无碑 > 第92章

    想,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回家后给姜维电话,说黄老板不想出镜接受采访。姜维说:“那太遗憾了。”

    拍摄折腾了三天才完,经历这次拍摄,老乌算是知道电视上常看的所谓纪实是怎么回事了。简直就像拍电影,有些镜头,一遍一遍反复拍,直到姜维说OK才算过关。瑶台的这些兄弟们倒很配合,对老乌极尽溢美之词。周全林讲的当初如何在五元店结识老乌,老乌又如何帮他,他才有了今天这一段,甚为感人。瑶台厂的程总没有出镜,黄云瑶倒是很兴奋,专门为拍片精心打扮了一番,姜维就特意多给了她一些镜头。在瑶台厂拍完片,老乌瞅个没人的空,对黄云瑶说:“大小姐,我前天去见黄叔了。”黄云瑶装着事不关己。老乌说:“黄叔老了,精神状态很差,身体也大不如从前。”黄云瑶不言语。老乌说:“黄叔很想你们,说起你们姐妹三个都哭了。”这话是老乌编的。黄云瑶听了,心头一颤,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坚韧的人,她长这么大,从未见过父亲流泪,现在听老乌说父亲流泪,黄云瑶的心也沉重起来。老乌说:“抽空去看看他吧。我前天去看他,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也没开灯,冷冷清清的,看得人心酸。”黄云瑶何尝不想去看父亲,但一边是她的父亲,一边是她的母亲,做女儿的,只是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何况母亲已经很大度,说是愿意接受父亲和林小姐生的儿子,但必须保证再不和林小姐往来。母亲已做了最大让步,可父亲还是选择了和林小姐母子在一起,这让黄云瑶也觉得父亲不可原谅。可现在听说父亲身体不好,心也碎了。嘴上却什么都没说。老乌说:“去看看黄叔吧,或者,给他打个电话,哪怕发条短信。”黄云瑶看着远处,强忍眼里的泪花道:“再说吧。”又说:“老乌……”老乌说:“什么事尽管吩咐。”黄云瑶说:“……谢谢你。”

    拍完《老乌的瑶台》,为表对大家的感谢,老乌做东请众人吃饭。没想到一声招呼来了十好几人,包一个大房间还显挤。黄云瑶没来,周全林也没来,说是有事太忙。来的有《异乡人》的张主编,记者老刀,网吧老板唐老师,作家子虚,画家刘泽,民间影视制作人朱剑平,律师李钟,还有街道办的文化科长河哥和区电视台的姜维。子虚又带了新搬到瑶台的两个自由撰稿人,刘泽也带来一个,那人来头不小,据介绍,八十年代曾经是文化界风云人物,九十年代初远走海外,现在算是海归了。在海外这些年,手上趁了些资本,主要搞艺术品投资,这次来,是和刘泽谈合作事项,一是包装刘泽,成为刘泽画作的总代理,二是想在珠三角开画廊。那人掏了名片,每人发一张。一面英文,一面中文,原来大名叫许一墨,后面有“全美华人美术家总顾问”,“洛杉矶中华艺术家协会会长”等等若干头衔,印了满满一张名片。于是大家就都叫他许老师。子虚带来的两个朋友,也都一一介绍了,也是本市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席间,老乌感叹:“谁能想得到咱们这小小的瑶台,居然聚集了这么多的艺术家。”子虚说:“市里有一个白石村,聚集了上百个自由撰稿人,主要给时尚期刊和纪实类杂志写稿。而我们瑶台的自由撰稿人,个个都搞纯文学。”言下之意,他们的档次倒比白石村的自由撰稿人要高了。

    刘泽也说:“不聚不知道,这一聚起来,咱们的队伍还蛮大嘛,你看,画家,作家,书法家,律师,影视制作人,咱们瑶台,当真是人才济济。”海归许一墨就说:“我这次回来,去了北京的798艺术区,去了宋庄,也去了上海的莫干山、杭州、昆明以及深圳创库这些艺术区,搞得都有声有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珠三角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是不相称的。咱们市,就缺这样一个地方。”河哥说:“现在区里也在抓文化建设,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文化亮点。”许一墨说:“还用找吗?瑶台不就是现成的文化亮点?”刘泽也说:“我们瑶台聚了这么多人才,只是没有进入政府的视野。河哥你在政府公干,什么时候也推一推兄弟们嘛。”姜维不愧是职业记者,当即说:“这么多文化人聚集在瑶台,本身就是个亮点。我想专门为在座的各位弄个纪录片。这个点很好,弄好了,可以得奖的,最起码可以拿省里的鲁迅文艺奖。”大家喝了些酒,听姜维这样说,兴致高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策划着如何把瑶台打造成南方的798。许一墨说:“做这样的事,得几个条件,一是必须在经济实力强的城市,经济实力上去了,人们才有文化上的消费需求,这一点咱们没问题;二得有雄厚的资本进入,没有资本运作,光靠几个哥们穷折腾,还是不能成。有资本运作,就能把文化事业做成文化产业;第三得有政府的支持。现在,咱们前面两项都不缺,就缺政府支持了。”许一墨说完这话,明显把话头交给了河哥。河哥是个爽快人,说:“明天就给书记汇报,我们书记很有文化抱负的。”许一墨说:“我看倒不必着急给书记汇报,咱们先把宣传做起来。姜记者不说要拍纪录片吗,我们要电视、杂志、报纸,全方位一起动。来一个铺天盖地一锅烩,把势造起来,有了声势,什么事都好办。”

    如此这般的神聊,于他们这伙人是常有的事。若是初次参加他们的聚会,很可能就会因此而热血沸腾,以为这些人真要干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经历多了,就会知道,这些个所谓的文化人,神吹海侃,其实就图个嘴巴痛快,喝了点酒,吹起牛来一点也不靠谱,仿佛脏乱差的瑶台,明天就会变成珠三角的明星文化区,酒足饭饱,作鸟兽散,回到家呼呼一觉到天亮,明天该干嘛还干嘛。因此老乌没把这样的神聊太当回事,照顾乔乔吃完饭,乔乔一边去玩了,老乌看菜不够,又加了几个,知道今天这顿饭,不到十二点是散不了的。果然,这神聊只是刚开个头,聊到后来,大家就开始给姜维策划怎么拍片,又聊到朱剑平在拍的片子,说将来可以在瑶台搞个电影工厂,导一部大片,拿到国际上去拿个奖什么的。说咱们这里什么都不用求人,剧本有人写,推广有人做,片子有人导。反正是越吹越兴奋,越吹越离谱。吹到最后,这伙人把奥斯卡奖诺贝尔奖普利策奖格来美奖都包圆了。也不知如何的起承转合,大家的谈话,从艺术家变成了政府部门的规划者,开始规划起瑶台的未来,首先,把瑶台的工厂全都迁出去,把第一工业区变成艺术工厂、画廊。第二工业区变成会展中心。把云涌的水重新变绿,让香蕉树重新植遍,然后沿着云涌开一溜艺术酒吧,弄些画舫在水中游。于是,在大家的神吹海侃中,瑶台又变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集影视、音乐、文学、美术、动漫于一体的艺术基地。到后来,又变成三两人一伙地聊,姜维和朱剑平因是同行,两人谈得甚是投机。李钟因为得了张若邻和老刀帮助,在杂志上做了那天字第一号大案的报道,虽说现在案子还没结,但李钟已是名气在外,断三两根手指的小案子,也是爱接不接了。刘泽和许一墨,在谈他们的南方798的构想。而子虚和他的文友们,却在瓜分各类奖项,先口头把国内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奖庄重文奖五个一工程奖都口头瓜分了。聊到后来,终于现出疲态,打起了哈欠,乔乔也在沙发上睡着。老乌看看时间,凌晨一点,知道差不多了,就去埋单,花了八百多块。不知是谁说了声,咱们这是在做白日梦,有人哈哈大笑,于是,都泄了气,说,散了吧,回到自己那十平米去喽。许一墨毕竟出国离乡日久,于国情有些陌生,对大家的情绪如此起伏甚是不解,说:“为什么要泄气,只要有梦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哪里有人理他,一行人歪歪斜斜散落在瑶台的巷子里。

    电视片《老乌的瑶台》如期在“他乡故事”中播出。老乌的生活并未因此而改变,也不可能因此而改变,老乌还是过去的老乌,生活还是过去的生活,并无二样。刚播出时,老乌还以为,明天会有人认出自己,也盼望他的生意会因此好一些,结果是太阳照常升起。不过老乌又收到了阿梅的来信,阿梅说她在电视上看到了乔乔。没想到黄叔也看了节目,还专门给老乌打来电话,说:“老乌你现在出名了,希望你能抓住机会。”老乌想,机会,什么机会?张若邻给他设计的人生,先是在《异乡人》杂志上推出他的故事,然后电台、电视台一齐上,这一切,都已按张若邻的规划进行,谁能想到,接近元月了,还没接到推荐十佳外来工候选人的通知。张若邻专门给区文明办打去电话,问今年十佳外来工的评选几时开始。得到答复,一年一度的十佳评选今年因故暂停,因何故,文明办的工作人员也不清楚。张若邻听罢,气得牙痒,想到自己对老乌的许诺成了空头支票,很是过意不去,打电话宽慰老乌:“不要急,今年不搞,明年肯定会搞,只要还评十佳外来工,我们就会努力把你推上去。”老乌听了,怅然若失,突然觉得一切甚是可笑。一年时光匆匆而逝,回想这年,人变得浮躁了,忙来忙去,都是忙些虚名,想到凤凰山那僧人说的“空华无实”之兆,果然灵验,不免心生悔意。检点内心